“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问题分析及提升策略

2021-12-30 17:5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高馆员馆藏

孙 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宁夏 银川 750021)

随着“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入推进,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简称“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培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为此,图书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总体目标,肩负起配合学校实施“双高”育人培养发展规划,加快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实现智慧化服务模式,以高效的服务质量助力学校“双高计划”特色专业建设。

1 “双高”建设中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广大师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依赖程度呈大幅下滑趋势。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图书生均数量不达标、硬件与自动化设备投入不足、馆员学历专业对口率偏低和服务能力不强,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非常低[2]。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由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职工科技学院、宁夏机械技工学校、宁夏农业学校、宁夏农垦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宁夏轻工业学校7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它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所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可以说是全国高职院校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1 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目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技工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任务。图书馆将各个学校馆藏图书资源接收留存至今,从未进行图书资源归类、加工、整合、剔旧,导致馆藏图书文献资源陈旧堆积,图书资料质量整体不高且使用率比较低。例如院校合并组建后新增设专业或合并专业,图书馆都没有及时调整、更新、补充图书信息资源。其次,馆藏资源配置不合理。现有馆藏资源文学类及社科类图书占比偏大,每年图书资源采购费有限,各类专业图书资源更新很慢,尤其是缺乏围绕学校“双高计划”中的畜牧兽医、机电一体化两个国家级专业群和区级、校级专业群,即理、工、法、农、经、医等专业学科领域方面的专业性图书资料及文献信息资源比较少且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学校“双高”建设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及师生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

1.2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手动外借、业务咨询等服务模式,缺乏多功能服务方式。读者服务缺乏热情和积极主动意识,尤其在信息资源服务方式、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读者群体也不断呈现出多样性、精准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要随着改变和提升,针对不同读者群体需求,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要进行拓展和深化,满足不同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

1.3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严重滞后

当前高职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建设比高校图书馆落后很多,图书馆专业和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首先,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制度与服务功能不完善,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各高校早已实现了由数字化、大流通到智慧化服务模式,读者服务工作既高效又快捷,而高职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手工借阅服务方式,没有自助借还机等自动化设备、缺乏网上预约借阅系统及专业学科咨询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功能。其次,图书馆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学校对图书馆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技能人才和引进专业人才重视程度不足,馆员配置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馆员不是图书馆专业毕业且年龄偏大,对信息化技能应用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为读者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要以学校“双高”建设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功能,建设符合本校双高建设规划发展需求的特色资源库,推动智慧化图书馆建设[3]。

2 “双高”建设中高职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问题分析

2.1 特色学科专业资源匮乏

学校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技工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任务。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从未进行加工、整理、归类、剔旧,导致馆藏图书资源陈旧堆积,图书资料质量不高且占据馆舍空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面与普通高校还存在很大差别,高职图书馆每年图书资源采购资金投入受限,馆藏文献资源结构不合理且陈旧,馆藏图书信息资源无论在藏书量还是图书质量上,远远低于本科院校。馆藏图书多以社科类图书为主,其中文学类占比大,而自然学科类图书资料占比很小,种类较少且资源良莠不齐,文献资源陈旧、重复率高、可利用率低,目前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更无法为学校“双高”建设中的重点专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2.2 多功能服务方式需要拓展

图书馆具有文献信息加工、收藏、开发、传递、共享和宣传、教育、科研及智力开发等多种功能和服务读者方式,它们各有特点和作用,可从不同角度、层次及全方位系统开展读者信息资源服务[4]。图书馆要改变目前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借阅服务方式,不能一味坐等读者到馆服务,而是想办法怎样把读者群体吸引到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改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打破以文献为主的服务方式,紧紧围绕本校“双高”建设规划发展专业群,深度整合加工、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结构,加入智慧化借阅系统、优化丰富图书馆功能区,如阅读、休闲、讨论、教学、展示等空间功能多元化综合学习中心。加快推进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

2.3 馆员服务能力亟须增强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依旧缓慢,长期缺乏有效的工作行为激励机制,馆员的工作惰性现象问题比较突出,总习惯性被动式服务,不以读者信息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也不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使用效果和满意度,只重视图书馆生均图书资源是否达标,这样长期单调的机械性、重复性工作环境造成馆员工作惰性思想,只想安于现状。长此以往,导致馆员主动服务意识、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不断降低,又缺乏创新服务方式,使大多数馆员在工作中养成了普遍性和对比性的惰性工作现象[5]。

3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策略

随着“双高”建设重点专业的不断推进,高职图书馆已经由传统的借阅服务方式逐渐转向了智慧化服务模式。高职院校育人模式以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图书馆要主动参与学校“双高”育人培养发展规划,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化服务模式,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3.1 结合重点专业,增加特色馆藏

图书馆应以“双高计划”建设特色优势专业和重点专业需求为契机,深度整合优化馆藏纸质资源,重点围绕学校畜牧兽医、机电一体化两个国家级专业群和区级、校级专业群,涵盖文、理、工、法、农、经、医等专业学科领域,掌握不同专业学科计划培养目标,精准调整和针对性补充、丰富馆藏资源,逐年争取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重点专业学科信息文献、科研教学及地域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保证所采购的信息文献资源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优我特”[6],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对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3.2 推进智慧化模式,创新服务方式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核心。图书馆是开展信息服务的主体,要转变服务意识,充分调动馆员服务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7],优化阅读软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多提供开展学生阅读服务的空间和平台。

3.2.1 优化馆藏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要深度分析整合优化现有馆藏资源,使馆藏图书自动进行盘点,并针对性地为错位、遗漏书籍进行复位、补缺[8]。并从海量馆藏资源中剔旧、提炼出有效性、专业性、针对性等信息资源,满足不同类型读者阅读倾向和需求。

3.2.2 图书馆要建立智慧化服务模式。 通过对师生信息检索轨迹及图书借阅偏好的跟踪分析,随时根据师生对信息需求层次、信息需求内容和信息需求行为的变化,及时提供师生掌握专业知识所需的定期跟踪、文献综述、科学研究等服务,从而使图书馆从被动地帮助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变为主动性、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辅助服务方式[8]。

3.2.3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建立智慧化借阅管理系统、优化丰富图书馆功能区。增加或优化图书馆阅读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多元化阅读服务。如信息交流、每周一书、诗歌朗诵、信息检索大赛、专题讲座、美术作品展览、文化休闲等。利用图书馆公众号、微信、微博等推送方式方便读者实时使用图书馆信息资讯,既能扩展阅读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职能,还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3 转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图书馆是开展信息服务的主体,要转变服务意识,充分调动馆员服务读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9]。

3.3.1 加强馆员素养、专业技能培训。 图书馆定期开展多元化的专业培训,以信息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组织馆员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习等培训模式,不断学习领会区内外高校图书馆专家线上讲座并分享图书馆界最新动态及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以此更新、补充提升馆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一个合格的馆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还要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实现馆员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智慧化信息服务。

3.3.2 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 馆员要积极主动走出图书馆,走进院系部、教室、实验室和校企合作,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精准为他们提供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不仅满足师生对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3.3.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要定期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服务学校“双高”建设人才培养的职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利用图书馆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双高计划”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和创新服务方式,更好满足师生个性化阅读需求,以达到图书馆积极主动地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学校“双高”建设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及师生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双高馆员馆藏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