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科服务实践与探索
——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2021-12-30 17:51贾裕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馆员导师研究生

贾裕娇,刘 琳

(山东农业大学 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18)

国内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自1998年清华大学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至今,走过了20余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2],但是仍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起步较晚,但不断在创新发展:2015年起,正式确定学科服务为图书馆重点工作和特色服务;2018年起,重点开展了针对高端学者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硕博士馆员)一对一服务高端学者及其科研团队,满足高端学者及其科研团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服务工作受到学院和专家的欢迎和肯定;2020年,拟选择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13个学院,学科馆员一对一服务试点学院,拓展学科服务范围,服务重点拓展到一般教师(教授及副教授)及其科研团队,服务重心也向研究生转移。

“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校内科研团队的成长与壮大,其中,研究生团队是科研力量的主力军。2020年7月,习近平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李克强也作出批示指出,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孙春兰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指出,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是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研究生的学术培养质量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3]。研究生的学术培养质量,主要看研究生的科研产出绩效:期刊论文发表质量、毕业论文质量、专利申请质量和国家会议参与及交流情况[3]。当代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服务特别是学科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和学术性机构,图书馆能够承担共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担,学科馆员参与研究生培养教育,作为导师队伍成员,辅助研究生导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科研产出绩效。

1 图书馆与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必要性

文献调研是科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贯穿于科研过程的始终。从课题立项、实验思路的确定与调整、实验方法的选择与摸索以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等过程,都离不开参考文献的积累和学术规范的管理。研究生在参与科研选题和实验设计工作方面得到充分锻炼,有利于增强自主科研能力,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4]。研究生撰写期刊论文,是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5]。

根据前期调研,大多数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选修或必修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缺乏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检索能力有待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制约了研究能力的提升。

导师虽然有很多的检索文献和利用文献的经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文献数据库、文献管理软件等的利用方式和检索、利用技巧不断在推陈出新,部分经验就不再有用武之地。如果,导师和学科馆员密切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和效果会更好。导师可以集中精力从专业研究方面给予指导,而学科馆员能够在文献检索和利用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论文撰写方面也能够给予研究生不同视角的指导。

2 图书馆与学院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一直在主动联系学院,针对研究生培养提供相关的服务,旨在帮助研究生尽快适应并高效开展科研。

2.1 研究生新生入馆培训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根据调研结果,发现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并不能有效支撑或促进其科学研究。因此,2013年起,主动联合研究生处,在新生入校后,及时开展“图书馆检索与利用培训”必修环节。此项举措,帮助研究生快速掌握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研究生高效的选题。

2.2 定制化的预约培训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长期开展预约培训,各学院、单位或课题组等,均可定制。图书馆会在约定的时间,根据要求开展个性化的培训或讲座。近几年来,图书馆的主动培训服务得到了学院的认可,学院也越来越重视教师及研究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多个学院多次预约相关培训或讲座,效果显著。这种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方式,效果显著。

2.3 定制的课程化培训

2019年起,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深入学院交流,寻求深入合作,并首先选择植物保护学院为试点学院,探索对刚入校的研究生新生开展课程化系列培训(16课时)。培训内容和形式(理论讲解和上机实践)参考研究生《文献检索》选修课,但是应学院的要求,时间安排更为紧凑,多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在两周内集中完成培训,以方便研究生尽快高效查阅和利用文献,确定选题或课题研究思路。案例则全部选取植物保护学院相关专业的内容,培训更加有针对性。

2.4 资源保障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还特别注重资源的建设,特别是文献资源的采购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纸质资源,通过网络荐购或者线上线下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来满足需求。电子资源的建设,更多的是通过多方面、多层次调研学院及专家教授对学科资源的需求,同时,根据资源使用绩效分析,在经费等条件的允许下,不断动态优化调整资源内容,尽可能将学院及师生们所需的资源采购到位。

3 图书馆与学院深入合作可以解决的问题

3.1 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大多数研究生对文献检索能力的认识不够,在本科阶段未选修信息素养相关课程,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目前研究生《文献检索》选修课每年只开设一个班次(100人),不利于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

解决研究生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不足的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开设更多的《文献检索》选修课,而是可以通过学科馆员与导师的深度合作,更好地去解决。

3.2 部分研究生对课题及相关实验,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有效规划

课题研究过程中,会“人云亦云”,别人开展的实验,也会用在自己的研究中(犹如堆砌数据),而不去思考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究其根本,就是文献积累不够,对相关研究的掌握不足,导致研究思路不够清晰。

研究生完成课题,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的解决,不是凭空想象,都要立足于现有的科研结果和结论,找到理想的突破口,集中火力去突围。学科馆员的主动服务,能够促进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道路中的突围。

3.3 学院和导师对文献检索与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院和导师在思想上非常肯定文献检索的重要性,行动上却缺乏主动性。通过召开学校图书情报委员会,以及多次深入学院座谈交流,发现学院领导和研究生导师都非常认可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和培训。但是行动上,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学院缺乏主动性,基本上不会主动联系图书馆,寻求怎样更好地培养研究生。最直观的就是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仍然是全校公选课,并未列入学院的专业限选课或必修课;同时只有个别学院积极联系图书馆,预约定制培训。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主动出击,拓展馆院合作的领域,加强与导师的合作,切实帮助到研究生,助力研究生的科研。

4 馆院深入合作培养研究生三部曲

以学科服务为基础的馆院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是有着独特优势和工作基础的。拥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其学科服务更容易贴近研究生的科研。

4.1 深入学院及科研团队

学科馆员主动深入学院及科研团队,广泛开展课程化培训,进行课题文献跟踪与指导。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的能力。研究生的上述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检索实践和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来。文献的检索和利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助力研究生的科研产出。

4.2 与专业课程老师的深度合作

学科馆员广泛寻求与专业课程老师的深度合作,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实践引导学生高效做科研。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已有很多成功案例[2,6,7]。但是,要把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作用发挥好,需要专业课老师和学科馆员更多的精力投入和高度的配合。专业课程老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课前与学科馆员充分且深入地交流探讨,发挥头脑风暴,在专业课程中巧妙嵌入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直观地引导学生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科学研究。通过高质量选题(培养学生有效地掌握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研究前沿),以及课题开展初期的实验思路的优化设计锻炼(培养学生开题能力)等,能够为研究生的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4.3 与研究生导师的合作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科馆员,可进一步加强与研究生导师的合作,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一对一指导研究生,提高其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其中导师的学术水平是影响研究生的科研产出的最显著的因素[8]。专业导师不可能都是全才,有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9]。单一导师制度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在信息大时代,学科交叉融合而快速发展,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也不应该千篇一律,而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科创新的特点,与时俱进。目前,尽管存在问题[10],但双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11]。图书馆学科馆员,也可以与专业导师深度合作,建立导师合作团队。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第二导师)与专业导师共同主持、参与课题组组会,对研究生的实验思路,提出疑问或质疑,指导学生进一步查阅文献,深挖问题,获得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巧妙设计实验,针对性开展少而精的实验,快速有效地得到核心实验数据,论证并解决相关研究问题。

5 结束语

学科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叉融合发展的;研究生的培养也不是孤立的,同样要多方联合,全面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培养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和各省市及高校会继续加强改革和探索力度,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及全方位的个性化学科服务,能够辅助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研究生的培养会呈现多元的双导师模式(学院+图书馆;学校+企业)或三导师模式(学院+图书馆+企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

猜你喜欢
馆员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V eraW an g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和谐秘诀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