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分析

2022-01-04 11:04朱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3期
关键词:髋部持续时间硬膜外

朱祥

髋部骨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该疾病往往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不仅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易骨折有关,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活动灵活度、平衡感等会逐渐减弱,容易发生摔倒等情况,导致髋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升高[1]。髋部骨折对患者的正常活动以及健康均会造成极大影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是关键[2]。目前针对髋部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帮助髋部结构、功能的恢复。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存在身体机能降低、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等情况,手术风险增大,特别是麻醉风险,故临床上针对高龄患者会尽量避免选择全身麻醉[3]。良好的麻醉应当具备有效的镇痛效果以及极高的安全性。腰硬联合麻醉是近些年广泛用于临床手术的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镇痛维持良好等优势。本文对该种麻醉方式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9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取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 例(48.57%)、女18 例(51.43%);年龄80~90 岁,平均年龄(85.76±5.22)岁;手术类型:复位内固定术15 例(42.86%)、股骨头置换术10 例(28.57%)、髋关节置换术10 例(28.57%)。研究组患者中男15 例(42.86%)、女20 例(57.14%);年龄81~91 岁,平均年龄(85.29±5.25)岁;手术类型:复位内固定术14 例(40.00%)、股骨头置换术10 例(28.57%)、髋关节置换术11 例(31.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手术前30 min,两组均给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5613)0.5 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吸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体位,选择L2~3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将硬膜外导管朝向头端放置3 cm。患者转换为平卧体位,轻轻地将其头部抬高,向患者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313),浓度为1.5%,剂量为3 ml。在之后的5 min 内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脊麻、呼吸抑制等情况,若无该异常情况出现,继续向患者注射盐酸罗哌卡因(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注册证号H20140764),浓度为0.5%,剂量为8 ml。

研究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与对照组一致的穿刺方法,穿刺完成后使用腰穿针(25G)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脑脊液流出后,给予患者浓度为0.5%的盐酸罗哌卡因1.0~1.6 ml 与1 ml 1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注射。退出腰穿针后,将硬膜外导管朝向头端放置3 cm,并开始硬膜外麻醉,后续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起效后持续时间,麻醉后30 min 的血压、心率,术后不良反应(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起效后持续时间对比 研究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起效后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起效后持续时间对比(,min)

表1 两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起效后持续时间对比(,mi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麻醉后30 min 的血压、心率对比 麻醉后30 min,研究组心率(80.55±4.42)次/min、收缩压(128.26±5.17)mm Hg、舒张压(80.73±4.12)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84.09±4.49)次/min、(131.75±5.31)mm Hg、(84.03±4.31)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4、2.786、3.274,P=0.001、0.007、0.002<0.05)。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术后发生2 例呼吸苦难、2 例头晕。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43%(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常常发生,从理论上而言,手术治疗对髋部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4]。但是在实际临床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成为了增大手术难度的主要问题[5]。腰硬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上多种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麻醉方式,包括下肢骨科手术、妇产科手术等[6]。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具有多种增加手术中麻醉风险的因素。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后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后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腰硬联合麻醉比单一的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显现更快,且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间更长,整体镇痛效果更好。本研究研究组患者选择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该药物属于酰胺类麻醉药物,安全性高,对患者的心脏与神经所产生的毒性较小[7]。腰麻起效较快,麻醉效果确切,作用时间较短;硬膜外麻醉起效相对较慢,效果相对不确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同时弥补两者的不足[8]。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在腰麻成功的基础上硬膜外腔留管,有利于腰麻平面或者时间不够时进行麻醉药物的补充,能够有效避免麻醉不全等情况出现[9]。在手术过程中,心率与血压升高会增大手术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30 min,研究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的安全性更高。通常高龄患者的器官功能处于退化状态,对药物的代谢效率相对更低,而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通常在术中基本不追加麻醉药物,因此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较少[10]。同时因为镇痛持续时间更长,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快速发挥镇痛效果,且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髋部持续时间硬膜外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