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

2022-01-04 11:05刘远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3期
关键词:内镜病灶实验组

刘远红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组织(包括胃部、食管等)出血临床急症,其临床发病率约为0.10%~0.18%,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其发生率约为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80.00%~90.00%[1]。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若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存在病死风险性,需临床加强重视。止血治疗是临床重要治疗措施,以质子泵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2]。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消化内镜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并且能够取得一定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试验对象,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 例。实验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20~79 岁,平均年龄(43.05±11.99)岁;出血类型:血管裸露15 例,喷射样出血10 例,活动性出血25 例;出血量100~900 ml,平均出血量(500.50±133.55)ml。对照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22~78 岁,平均年龄(43.10±11.64)岁;出血类型:血管裸露13 例,喷射样出血12 例,活动性出血25 例;出血量100~900 ml,平均出血量(500.65±133.60)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具体方法为:置入OlympicGIF-150 型电子胃镜,操作者在胃镜下观察并确定具体出血灶位置以及出血范围,给予反复冲洗出血灶局部(3050 ml 1∶10000 肾上腺素盐水),充分暴露出血灶,接着于出血部位周围进行分点注射1∶10000 肾上腺素盐水(注射量1 ml/次,总量<10 ml),确定具体病灶经注射后出现肿胀征象及发白征象后,便可退针。

实验组选择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具体方法为:置入胃镜后观察、出血灶冲洗等操作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然后经内镜钳道置入推送器,直至内镜前端后,打开金属钛夹,瞄准病灶后轻微压迫病灶,接着将金属钛夹收紧的同时将其断离,并保证金属夹箍紧病灶和附近组织,结合病灶大小放置合理数量钛夹,上述操作完成后,在病灶位置喷洒生理盐水,接着再次确认钛夹位置,退出内镜。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心电监护、禁食、抑制胃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营养支持等。同时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加强重视引流液颜色、引流液性状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参考文献[3]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项,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相关治疗指标,包括退热时间、止血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③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为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 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④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血压上升、腹痛、恶心、心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相关治疗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止血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治疗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相关治疗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随着物质生活提高而不断变化,进而导致临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病率明显提高。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较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黑便、呕血等,并且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给予积极有效的止血措施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消化内镜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逐渐被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并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

随着临床越来越多种类的非甾体类药物应用,其也成为了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发原因。故此,临床需给予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从而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以及改善疾病预后等[4]。在临床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广泛应用内镜技术,并且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实施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方法,能够直达患者的病灶靶点,仔细观察其出血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明显提高止血效果,促使疾病预后改善。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方法的可行性高,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有效,能够将其作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首选的治疗措施[5-7]。分析本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止血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方法安全性更高,可缩短相关治疗指标时间,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更利于治疗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方法能够缩短相关治疗指标时间,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高,用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内镜病灶实验组
眼内镜的噱头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