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2022-01-04 11:05吴宝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3期
关键词:结膜炎滴眼液流行性

吴宝玲

流行性角结膜炎在临床眼科中较为常见,是由于眼部传染所致,大部分患者所受传染病毒为腺病毒8 型与19 型,患者在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具有爆发流行性的特点,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结膜充血、水肿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1]。临床中针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治疗时,主要以抗病毒为主,一般没有特效药,由于免疫反应,需要积极加强治疗。在常规抗病毒药物干预后,可起到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但单一使用药物无法在短期内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部分研究认为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若考虑结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可能与该类药物可以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有关[2,3]。因此,为了探究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中的疗效,本文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60眼)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60 眼)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30 眼)。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6.23±5.20)岁;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45.36±5.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患者的治疗以及沟通意愿较高;均有异物感、怕光、灼烧感、流泪等症状,确诊为流行性角结膜炎。排除标准[5]:患者存在角膜上皮不连续;用药前眼压高于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合并其他类型眼部病变;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滴眼液(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29,规格:8 ml∶8 mg/支)点眼,每1 小时滴1 次,1 滴/次。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0.1%的氟米龙滴眼液(SAMCHUNDANG PHARM.CO.,LTD.,国药准字H20140262,规格5 ml∶5 mg/支)进行治疗,3 次/d,用药时间≤2 周。用药后的第1、4、7 天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角膜病变发生情况、疗效、病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准,统计在用药后的第1、4、7 天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流行性角结膜炎分为4 个等级(0~3 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当患者的减分率>50%时,为症状改善。②疗效分为痊愈、有效、无效 3 个等级,痊愈为患者在治疗后,经过临床检查发现其各项症状、体征均基本消失;有效为患者在治疗后,检查患者表示其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没有发展;无效为患者在治疗后,观察至第7~14 天,虽然表现为临床症状的改善,但患者的病情存在反复发作情况。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6]。③患者不良反应包括眼部刺痛感和眼压升高,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为眼压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后第1 天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第4、7 天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角膜病变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发生角膜病变有6 例,占比20.00%;观察组中,发生角膜病变1 例,占比3.33%。观察组角膜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痊愈18 例、有效11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痊愈12 例、有效12 例、无效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

2.4 两组患者病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病程为(9.56±1.63)d,短于对照组的(20.15±3.5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46,P<0.05)。观察组发生眼部刺痛感1 例、眼压升高0 例,对照组发生眼部刺痛感3 例、眼压升高3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用药后第1 天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第4、7 天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治疗进入免疫反应阶段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效果更加明显,若从一开始就予以患者使用激素,反而不利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的角结膜自愈效果不佳。在王忠谦[7]的研究中表明,患者在发病7~10 d后角膜可能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因此在患者应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可明显减少病灶遗留率,且有助于病程的缩短,但在晚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效果较差,并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因此临床治疗时也应该考虑合适的治疗时机[4-9]。本次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角膜下混浊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效预防角膜病变发生。并且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同时,均监测患者眼压波动情况,提示患者的眼压并未造成明显影响,除了较少部分患者的眼压稍微升高,在停药后患者的眼压即恢复正常,但仍需在使用期间监测眼压,在临床中需要叮嘱患者及时复诊。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同时,通过糖皮质激素对免疫过程中的许多环节的抑制作用,改善水肿、渗出、白细胞浸润等,减轻炎症的发生;并且在患者发病后期,也在延缓肉芽组织生成方面有积极作用,这就能在治疗当中促进病程的缩短,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选用的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为氟米龙滴眼液,该药物具有持久药效,虽然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但幅度较小,具有良好安全性。在许中中等[10]研究中,通过应用不同剂型的激素,证明了氟米龙滴眼液的应用安全有效,可在早期终止结膜炎的病情进展,并有效消退结膜病变,无明显并发症。同时在相关研究中证明[11,12],与常规临床抗病毒相比,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且角膜病变率更低,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更有助于加快患者症状的改善,并减少角膜病变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猜你喜欢
结膜炎滴眼液流行性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防治战略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蒙医治疗结膜炎症临床研究进展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