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影响因素及药师参与机制分析

2022-01-04 11:05蒋光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不合理抗菌年龄

蒋光慧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化学合成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1]。既往研究表明[2],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但是,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类型的增多,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较多,其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亦增加抗菌药物耐药性[3]。既往研究表明[4]: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相对较多,部分医生尚未完全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等特点,导致临床使用过程中开具不合理处方;部分医生处于个人习惯或心理安抚给予无感染指征患者抗菌药物,均会引起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5]。国内学者研究表明[6]: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加强药师参与,对开具处方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专业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审核、干预,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安全性。因此,本研究以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为对象,探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20年1月本院168 例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分为合理组(132 例)和不合理组(36 例)。不合理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32~71 岁,平均年龄(58.47±8.9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平均BMI(23.23±2.17)kg/m2;合并症:高血压6 例,糖尿病4 例,高脂血症8 例。合理组男73 例,女59 例;年龄34~76 岁,平均年龄(58.53±8.77)岁;BMI 19~27 kg/m2,平均BMI(23.37±2.21)kg/m2;合并症:高血压9 例,糖尿病7 例,高脂血症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7]:①入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②用药前体温正常,均无代谢、血液及内分泌系统疾病;③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④具有完整的基线资料与随访资料。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抗菌药物过敏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②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伴有贫血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干预,分析并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类型,包括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等。查阅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支付方式、术后并发症、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护理方式等,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类型分析 168 例抗菌药物使用患者,36 例使用不合理,不合理使用率为21.43%。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类型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适应证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分别占30.56%(11/36)和27.78%(10/36)。

2.2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支付方式、手术时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护理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单因素分析(n)

2.3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与年龄、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护理方式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临床抗菌药物种类较多,其能有效控制感染,但是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升高,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本研究中,168 例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中36 例使用不合理,不合理使用率为21.4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型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适应证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分别占30.56%和27.78%,从本研究结果看出,本院抗菌药使用总体合理,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亦相对较高,不仅会增加患者治疗难度,亦可引起抗菌药物的浪费。本研究中,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支付方式、手术时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护理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与年龄、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护理方式呈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影响因素较多,不同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体分析如下:①年龄、基础疾病。年龄与基础疾病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身体机能出现退化,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临床诊疗时部分医生选择安慰性或预防性用药,从而引起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②术后并发症。对于伴有手术并发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③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护理方式。

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实施药师干预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具体方法如下[8-10]:①建立组织机构。根据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由科室主任带头,每周定期研究本院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治方案,做好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明确不同医生、护士的岗位职责,并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护士的绩效挂钩;②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降低院内感染率,根据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制定详细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评估,完善医院抗菌药物奖惩制度;对于超过预警制度中规定,应给予警告、暂停开药等措施;③强化宣教。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抗菌药物相关知识,让患者/家属对感染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充分认知抗菌药物滥用,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观念,增强对患者抗菌药物教育;加强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教育,降低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时的干扰;④加强不同科室协作。加强不同科室的协作,全院人员上下一心,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等,完成抗菌药物点评,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同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药师参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猜你喜欢
不合理抗菌年龄
变小的年龄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年龄歧视
算年龄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