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2-01-07 12:29谢伊玲杨勇黎晓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胎龄间歇早产儿

谢伊玲,杨勇,黎晓燕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广东 东莞 523000)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类疾病,主要是因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致。研究[1]表明,大部分早产儿的各项身体器官发育情况相较于足月儿明显更差,故早产儿更易出现呼吸暂停症状,而常规吸氧、给药治疗只对症状较轻的患儿有效,症状较重的患儿需给予辅助通气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为临床常用的无创呼吸管理技术,通过鼻塞、面罩等辅助患儿呼吸,但临床治疗中有部分患儿治疗失败,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症较多[2-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NIPPV和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呼吸暂停早产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歇通气组和持续通气组各50例。间歇通气组男25例,女25例;胎龄28~34 w,平均胎龄(30.26±0.94)w;体质量1 635~1 983 g,平均体质量(1 745.12±49.23)g。持续通气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28~34 w,平均胎龄(29.86±0.87)w;体质量1 621~1 983 g,平均体质量(1 721.00±48.42)g。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体质量)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均为原发性呼吸暂停;②具有气促、三凹征等症状;③呼吸停止时间>20 s。排除标准:①胎龄≥36周;②心律>100次/min;③经皮血氧饱和度>85%。

1.3 治疗方法间歇通气组予以NIPPV治疗,采用菲萍呼吸机,采用双鼻塞密闭环路方式,将参数设置为吸气峰压12~18 cmH2O,呼吸末正压4~6 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依据吸入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88~0.95内调节,范围为0.21~0.50,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参数进行调节及撤机。持续通气组予以NCPAP治疗,采用鸟牌呼吸机,采用双鼻塞方式,呼吸末正压4~6 cmH2O,依据吸入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88~0.95内调节,范围为0.21~0.50,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参数进行调节及撤机。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③统计两组的气胸、颅内出血、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间歇通气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持续通气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n 呼吸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间歇通气组 50 3.90±0.49 13.52±3.45持续通气组 50 5.12±1.21 22.65±4.38 t 6.608 11.579 P 0.000 0.000

2.2 血气指标治疗后,两组的PaC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间歇通气组的PaCO2水平低于持续通气组,PaO2水平高于持续通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PaCO2、PaO2水平比较(±s,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PaCO2、PaO2水平比较(±s,mmHg)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 P<0.05。

组别 n PaC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间歇通气组 50 63.13±5.85 42.79±6.52a 54.34±5.36 87.72±8.05a持续通气组 50 61.67±6.26 46.73±6.85a 54.76±5.82 81.30±8.46a t 1.205 2.946 0.375 3.888 PaO2 P 0.231 0.004 0.708 0.000

2.3 并发症间歇通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持续通气组的24.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呼吸暂停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引起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呼吸、心跳暂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NCPAP通过呼气末给予一定正压,促使气道在整个呼吸周期内维持持续正压,进而维持气道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呼气肺泡萎陷,提高呼吸动力,改善患儿症状,但因NCPAP无法为自主呼吸较弱的患儿提供足够的呼吸支持,故疗效有限[4-5]。与NCPAP相比,NIPPV具有以下优势[6-7]:①可避免患儿再行气管插管,降低气管插管概率,减少并发症;②可稳定患儿气道压力,提高通气效果,促进患儿自主呼吸;③可通过间隙升高的咽部压力,提高呼吸道压力,并通过喉部间歇性膨胀激发患儿呼吸运动,产生较高的平均气道压。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间歇通气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持续通气组,且间歇通气组的PaCO2水平低于持续通气组,PaO2水平高于持续通气组(P<0.05),表明NIPPV在促进早产儿恢复,改善早产儿血气指标方面较NCPAP更佳。分析原因在于,NIPPV在NCPAP基础上增加了间歇正压的呼吸支持模式,将通过机械产生的可间歇升高的咽部压力,传递至患儿的下呼吸道,产生类似有创正压通气的效果,抑制患儿呼吸道阻力,改善呼吸肌,使呼吸肌可充分休息[8];另外,NIPPV是通过咽部间歇性膨胀激发患儿呼吸运动,其产生的平均气道压较NCPAP更高,充盈肺泡的效果更佳,故呼吸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间歇通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持续通气组(P<0.05),表明NIPPV较NCPAP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在于,NIPPV为无创呼吸支持技术,对患儿的呼吸支持效果较好,并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辅助机械通气,患儿应激反应较轻,对身体各项指标的影响较小,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更佳,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康复,改善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胎龄间歇早产儿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