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2-01-09 04:59侯雁辉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雷公藤肾病综合征

侯雁辉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山西 大同 037000)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属于慢性代谢障碍疾病范畴,是一种因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变大,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病理生理性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等。有研究指出,基因和环境是诱发NS 的重要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而NS 也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中,NS 人数占比高达20%左右,且76%以上的NS 患儿属于微小病变型,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强,因此西医临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其见效快、疗效优。雷公藤作为一种卫矛科植物,其根部提取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多种功效。高彦彦,李连朝等学者[1]研究发现,雷公藤多甙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但由于该药肾功能毒性较大,若大剂量使用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多联合用药,以降低雷公藤毒的不良反应。本文使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6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3例,年龄2.08~6.83 岁,平均年龄(4.98±0.51)岁;研究组患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6.75 岁,平均年龄(4.83±0.7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②患儿意识清醒,无生命危险;③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因素诱发疾病;②患儿合并患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给予降压、抗感染、抗凝、消肿利尿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泼尼松中长程疗法,初始剂量2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d,患儿尿蛋白转阴后再持续巩固治疗2 周,剂量调整为隔日2~3 mg/kg 晨顿服;此后每2~4 周定期减少药物剂量2.5~5 mg,直至停药,整个治疗疗程约6 个月。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初始剂量1 mg/(kg·d),每日最大剂量30 mg,分3 次口服,4 周为1 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科学评估患儿临床治疗疗效。经过积极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且24 h 尿蛋白定量正常,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则判定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病情有较大缓解,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为弱阳性,24 h 尿蛋白定量下降50%以上,则判定为有效;若治疗后患儿临床病症基本无改善或是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复发率=复发例数/总有效例数×100%。(2)肾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进行检测;采取24 h 尿液,测定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pr)。(3)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7%,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复发率3.57%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积极治疗后,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儿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中有2例出现白细胞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患儿有1例出现白细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在临床泌尿系统疾病中,小儿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得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蛋白尿、高脂血症等,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病例种类也呈多样化,单独使用激素治疗虽然可有效控制病情,但复发率较高,倘若延长激素疗程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是当前儿科医生临床所面临的一大难题[2]。所以,急需探寻一种更加高效不易反复发作、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案,提高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前,在诱导蛋白尿消失上,激素是最为有效的药物,因此通常被作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尿蛋白泌出[3]。同时,激素还能抑制炎症,从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起到利尿功效。一般临床选用泼尼松等中效制剂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快速诱导和缓解病情,还适用于中长程疗法,通过循序渐进治疗,减少复发率。但激素一旦停用或减少剂量,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复发情况,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容易出现依赖性,难免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临床亟待需求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雷公藤多甙作为一种雷公藤的提取物,一方面保留了生物免疫抑制功效,另一方面提取物毒性成分被提取出[4];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可以更好地缓解病情,尤其是对一些激素依赖导致的复发病例,具有良好的疗效。

雷公藤多甙是经过提取雷公藤根,并进行反复精制而成,是雷公藤生药的有效成分,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近年有研究提示雷公藤多甙可对氧自由基活化作用进行抑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阻断肾病的进展。与此同时,雷公藤还能将RhoA 信号通路恢复,从而起到抗蛋白尿、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5]。且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累积量不超过150 mg/kg的情况下,并不会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雷公藤多甙抗炎性好,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小儿肾功能,缓解病情,减轻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本次两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可能与选择的病例和样本较小有关,还需继续观察。

猜你喜欢
雷公藤肾病综合征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Chandler综合征1例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考前综合征
“重女轻男”的肾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