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模式透析对血透肾病患者低血压发生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分析

2022-01-09 04:59黄宇清黄钱娥朱红果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充分性低血压尿素

黄宇清,黄钱娥,朱红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肾内科 广东 广州 511300)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亦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既往临床经验表明,尽管HD 能有效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命,但透析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旧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透析中低血压(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可至昏迷甚至死亡[1]。患者在HD 间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体重实际增长量超过标准规范所建议的5%,致使在透析时为达到干体重脱水目标,而设定较高的超滤量,从而易发IDH 并发症[2]。有研究认为,超滤曲线和钠曲线结合使用三阶梯下降模式能有效预防IDH 的发生,有利于患者达到超滤目标,提升HD 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7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的肾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1 岁,透析时间2~11 年;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4~72 岁,透析时间1~9 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终末期肾病患者;②经血透达到干体重;③近6 个月无贫血及心肺功能障碍;④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近6 个月存在中度贫血;②透析时间不足6 个月;③急性肾功能衰竭者;④依从性差或有出血倾向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Fresenius 4008S 型血透机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 h。对照组应用常规透析,超滤率恒定,钠浓度恒定。观察组应用超滤模式透析,选择水平三阶梯下降曲线模式,钠浓度及超滤量均从高到低分三个阶梯完成透析。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并发症、血压值及低血压相关临床表现比较。应用电子血压计,于透析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值,记录两组症状性低血压相关临床表现(包括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虚脱心悸等)情况。

(2)两组实际超滤量及透析充分性对比。于上机后至下机前记录患者体重并计算实际超滤量,实际超滤量=透析前体重-透析后体重。于上机后至下机前检查患者血尿素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血压值及低血压相关临床表现对比

透析后观察组透析后血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相关临床表现的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血压值及低血压相关临床表现

表1 (续)

2.2 两组实际超滤量及透析充分性对比

观察组实际超滤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前两组血尿素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后两组血尿素水平相较透析前均有所降低,但透析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实际超滤量及透析充分性对比()

表2 两组实际超滤量及透析充分性对比()

注:与透析前相比,*P <0.05。

3.讨论

IDH 的诱发因素较多,主要有: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干体重设定过低、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3]。此外,透析前血尿素氮水平过高,血透迅速、大量清除体内尿素氮,亦会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减少血管再灌注[4]。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对外周血管阻力改变较敏感,易诱发低血压,特别是在低血容量的情况下,影响因素包括透析液温度较高、透析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等。心脏因素——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脏缺血、心肌梗死等。IDH 的发生不仅能引起各种不适并发症,还能因此降低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降低透析充分性,影响治疗效果。医疗研究人员一直在探寻能有效改善这一临床状况的方法,据报道超滤模式可有效降低IDH 的发生[5-6]。

本文结果显示,透析后两组血压值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透析后血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相关临床表现的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两种模式进行透析均会引起血压的降低,但应用超滤模式血压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即超滤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透析中血压降低情况,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并且低血压相关临床症状得以有效减轻。究其原因,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是引发低血压发生的关键原因。透析过程中,随着血容量的减少,根据组织水肿情况及血管渗透压情况,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组织间隙水分子向血管内转移,即血管再充盈。随着透析的进行,血液中的钠等小分子晶体浓度逐渐降低,导致晶体渗透压降低,若超滤率高于血管再充盈率,则会导致低血压的发生。而使用超滤三阶梯下降模式,于透析开始时提高透析液钠浓度,以提高晶体渗透压,从而缓解血浆渗透压的迅速降低,使水分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补充细胞外液,以支持血管血浆再充盈,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或防止其迅速减少,从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进一步减轻低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实际超滤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血尿素水平相较透析前均有所降低,但透析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超滤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透析耐受度,能够在不影响超滤目标的前提下保证透析充分性。这是因为,超滤模式采取先高后低的超滤率下降曲线,随不断变化的血浆充盈率分阶段调整超滤率,可有效防止有效循环血容量急速下降,减少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虚脱心悸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对透析的耐受程度。在含氮产物中的占比最高的就即是尿素,亦是肾病患者小分子毒物中的代表物质,透析对尿素的清除程度代表着透析充分性程度,结果中透析后所有患者的尿素水平均明显降低,说明了两种模式均有显著的透析充分性。而透析后同期对比中两种模式的尿素含量没有差异,进一步说明超滤模式并不影响透析的充分性。

综上所述,超滤模式透析能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能有效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降低血压相关并发症,提高透析超滤量并达到充分透析效果,对于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充分性低血压尿素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直接有限环的新刻画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挖掘机尿素喷嘴散热改进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乱七八糟的“尿素”是该好好治一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