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2022-01-09 04:59张晓宇陈治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张晓宇,陈治军(通讯作者)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广西 桂林 541000)

对于围产期的孕妇而言,在孕期用药,需要对母婴安全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用药的合理性、正确性。围产期选择药物进行麻醉,可能对母婴产生相应的影响,母体吸收药物后,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且各药物对母婴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1]。因而本文主要对盐酸罗哌卡因与瑞芬太尼进行药理分析,并探究用药安全性,旨在规避母婴不良事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足月单胎妊娠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2~31 岁,平均年龄(26.12±1.3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3±0.15)周,体重55~79 kg,平均(68.02±1.53)kg,镇痛前宫口2~5 cm,平均(3.12±0.37)cm;参照组产妇年龄21~33 岁,平均年龄(25.98±1.4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5±0.13)周,体重56~75 kg,平均(68.14±1.29)kg,镇痛前宫口2~6 cm,平均(3.25±0.35)cm。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采用同1 名医师进行麻醉操作,且产妇未接受术前用药,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均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以及胎心音等基础检测。在为产妇进行静脉通路开放后,输注500 mL 乳酸格林液。协助所有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并给予产妇腰部麻醉,于产妇腰部L2~3 间隙进行穿刺,与穿刺点置入腰穿针,于脑脊液回流通畅、出现清亮脑脊液后,将10 mL 浓度为1%的盐酸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 060137;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L:100 mg(按盐酸罗哌卡因计))溶解于10 mL 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之中,随后将患者转为平卧位,对组织范围进行充分评估,腰麻完成后10 min 经导管继续注入盐酸罗哌卡因10 mL,以保障麻醉效果。研究组则于脑脊液回流通畅、出现清亮脑脊液后给予患者1 mL 罗哌卡因+葡萄糖注射液,于腰麻完成后,联合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 030197;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 mg),将手术台面向左倾斜15~20°左右,进行联合注射液静脉推注,如若产妇存在心动过缓情况,则应及时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充分保障患者健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OAA/S 评分(时间段,T0:入室5 min,T1:手术切皮,T2:胎儿娩出,T3:子宫修补,T4:腹部缝合)、新生儿娩出后脐动脉血气分析[HCO3、PaO2、PaCO2、LAC(乳酸)、SBE、ABE(酸碱平衡指标)]以及各时间段(1、5、10 min)Apgar 评分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产妇OAA/S 评分

两组产妇T0、T3以及T4时间段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T1、T2时间段OA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OA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妇OAA/S 评分比较(,分)

2.2 脐动脉血气分析

研究组各项脐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脐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产妇脐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3 新生儿Apgar 评分

研究组新生儿各时间段Apgar 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分)

3.讨论

近年来临床剖宫产率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产妇主要的分娩方式之一,因而需要给予产妇麻醉药物以确保生产进程的顺利[2]。以往临床之中采取腰部麻醉,但该方式会导致麻醉效果稍有欠缺且术野松肌偏差情况,手术造成的牵拉反应较为明显,产妇在此情况下极容易产生腹肌紧张等情况,对手术操作造成负面影响[3]。现如今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好,该麻醉方式临床起效较快,麻醉效果好,对患者造成的牵拉反应少,在麻醉后能够保障产妇起到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确保产妇的肌肉得到良好的松弛,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4]。

但产妇以及胎儿之间,通过胎盘、脐带进行连接,因而产妇能够将内分泌激素提供给婴儿,同时也能够实现可溶性非颗粒物质之间的选择性交换,该情况充分确保了胎儿的营养供应,还能够确保患者正常废物进行排泄,且对于可溶性肺颗粒物质能够选择性允许通过[5]。因而临床在为产妇进行麻醉药物、镇痛药物的选择过程中,不仅应考虑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还应该考虑麻醉药物对于胎儿以及新生儿的影响。局部麻醉的实施,使得新生儿肌张力稍降低,且同脊髓反射活动呈现出相对的抑制性。本次研究给予所有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并给予参照组产妇盐酸罗哌卡因麻醉,与研究组产妇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T0、T3以及T4时间段内产妇的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T2时间段OA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脐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新生儿各时间段Apgar 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瑞芬太尼为阿片类药物,其起效时间较短,且能够于患者组织中、血液中非特异性酯酶进行水解,且在静脉给药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缩短孕妇麻醉起效时间,且对1 min 峰值效应实际内进行控制。停止给药后,能够做到对药物进行快速性清除,避免患者长时间用药后出现药物蓄积的情况。且该药物在儿童体内并未呈现出与成人差异较高的代谢情况,新生儿也能够快速将其进行清除[6]。在进行静脉分娩镇痛过程中,将瑞芬太尼与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获得的产时镇痛效果良好,不会表现出新生儿呼吸抑制、未表现出胎儿宫内窘迫的现象,此外,不会表现出低氧血症以及产妇镇静过度的现象。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产妇进行手术麻醉,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选择盐酸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在取得较好麻醉效果的同时,保障产妇及胎儿健康,利于母婴预后状态的提升。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