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中的效果分析

2022-01-09 04:59赖雯雯陈冬梅张燕娜王文丹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康复

黄 婷,赖雯雯,陈冬梅,张燕娜,王文丹

(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计生服务部 广东 深圳 518019)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研究表明脑瘫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婴幼儿出现脑瘫的概率达到0.5%[2]。脑性瘫痪是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能继发肌肉、骨骼问题,可能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目前综合性康复治疗是改善病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3]。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能够给予家长的积极指导,满足患儿多方面需求,从而促进康复[4]。本文将对在脑瘫患儿中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对自理能力和满意度的促进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我院医治的76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诊断标准[5]。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8 岁,平均年龄(5.42±1.12)岁;试验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7 岁,平均年龄(5.26±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医院综合康复治疗,患儿在我院康复治疗区接受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 等)及常规基础护理,15 d 为1 疗程,每2 个疗程之间间隔10 d。试验组采用医院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家庭中心式康复模式,患儿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措施,同时实施家庭中心式康复护理模式。建立由患儿主管医生、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及父/母组成的康复小组。入院后由主管医师和具有3 年以上临床康复治疗经验的康复治疗师对患儿综合评估,小组讨论制定详细的差异化家庭康复护理计划和方案。包括脑瘫相关认知培训、家庭康复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家庭按摩、运动训练、体位与姿势控制、口腔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支持等。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1 次/周,1 h/次。宣教内容包括脑瘫的相关知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家长内心顾虑,提高对康复训练的认知,增加积极性,确保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建立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交流平台-微信群,解决患儿家长日常康复护理问题;并定期组织患儿家长举办互动沙龙,加强患儿家庭之间的沟通、互助与共情。建立随访记录表,出院后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记录康复训练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立即改进,保证康复护理的延续性。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通过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儿家长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共8 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干预前后通过Barthel 指数评价两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总分100,分值和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分)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家长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儿家长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家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家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护理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P <0.05。

3.讨论

当胎儿在孕期内或由于早产、窒息等因素,造成大脑中枢神经损伤后就会引发脑瘫的出现。有研究表明,儿童年龄较小,大脑尚处于发育阶段,具有较高的塑造性,所以在脑瘫患儿中早期的康复干预有利于缓解症状[6]。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提升新形成的突触或轴突效率,在重复训练中逐渐提高突触效果,使原本未承担功能的结构逐渐熟悉任务[7]。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和家长的坚持和配合密切相关。只有加强家长和康复师的联系,形成紧密合作,才可实现预期康复目标[8]。

现阶段大多数脑瘫患儿生活在社区和家庭中,常规康复护理已无法目前的康复需求,因此越来越重视家庭和社区康复护理。在此背景下,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脑瘫患儿中,该模式使康复护理服务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在出院后通过电话和家庭随访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保证了康复的效果。同时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体现了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把脑瘫患儿作为了家庭事件,在家庭康复护理中始终贯穿这一理念,提高家长对患儿康复的认识,更好的协助患儿进行康复锻炼,最终加快身体的康复。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改善家长生活质量。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中,通过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提升康复锻炼的认知程度,加深家长的重视,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效果较好,相较于常规护理优势明显。这是因为通过该护理模式极大程度缓解了家长的负担,减少了照顾的压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训练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