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1-09 04:59袁文玉蒋相琴赵翠翠周德军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血小板护理人员满意度

袁文玉,蒋相琴,胡 月,赵翠翠,王 艳,周德军

(淮北矿工总医院血液科 江苏 淮北 235000)

血小板减少症指的是血小板的数值相比正常值更低,主要是因为血小板产生不足、血小板破坏或者利用递增等引发,以小腿部瘀斑、黏膜出血等作为常见的症状,导致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2]。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主要采取输血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各类临床症状,促进身体的早日好转,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3]。许多学者认为[4],对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模式便于提高输血效果与护理质量。为此,本次研究共收治了66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6 月我院就诊的66例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1~66 岁,平均年龄(42.30±3.58)岁,症状时间1~15个月,平均(5.75±0.62)个月;试验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2.48±3.72)岁,症状时间1~14 个月,平均(5.82±0.6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对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得知其水平在10×109/L 以内;②存在输血适应证,依从性较高;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纳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造血障碍、肝肾功能障碍;②免疫系统疾病;③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④病历资料缺失。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包括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给予简单的心理辅导、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试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性心理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迎接,主动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内的环境,讲解相关的医疗器材、常见药物等;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鼓励其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护理人员依照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讲解医院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可采取播放轻音乐、读书看报、与病友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利于后续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如何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疗程等进行识别,嘱咐其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使用将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或者抑制其功能的相关药物,包括消炎痛、阿司匹林等,给药后及时观察其疗效,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其中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疗效最佳的药物,若长时间大剂量给药或者突然停止用药将可能引发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在给药后随时进行观察;使用糖皮质激素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增强食欲,因此,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合理饮食,不可过量饮食,以防体质量的递增;给药后容易引发痤疮、向心性肥胖等现象,但是停止给药后将会逐渐恢复好转,护理人员应在给药前告知患者可能会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以防患者心理压力递增。(3)输血护理:护理人员应事先同患者讲解相关的输血健康知识,包括输血前与输血后的给药原因,如何正确进行交叉配血,输血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便于患者提高对输血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免慌乱不安;输血时应给予BD 留置针对患者血管提供保护,加强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以免发生感染现象;输血时加强病房的巡视,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与临床干预时间,血小板水平复常:表示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等情况,血小板经过临床检测后处于正常水平。(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0~10 分为评分的范围,随着评分的递增代表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表示评分≥8 分,满意表示评分≥6 分且<8 分,不满意表示评分<6 分[5]。(3)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过敏、感染、溶血、循环负荷过重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复常与临床干预时间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复常与临床干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与临床干预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与临床干预时间比较(,d)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总护理满意度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血小板减少主要以血液性疾病、放化疗损伤、风湿性疾病等引发,以瘀斑、皮肤出血、脏器出血、牙龈出血等作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患病初期无明显的症状,但是具有一定的疾病复发率,导致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6]。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尚未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护理方案,所以说,实际进行输血时若未能及时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将其直接影响其疾病治疗的效果。所以说,许多学者建议对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便于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将疾病治疗时间进一步缩短[7]。

本次研究将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66例纳入研究资料中,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复常与临床干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便于缩短其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与临床干预时间,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措施便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及时解决患者内心的疑问,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利于满意度的提高;另外,试验组仅出现2例过敏反应,总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方式的安全性较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综合护理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将护理程序进一步系统化,为患者的身心、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利于护理人员主动性的提高,依照护理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护理,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的被动性[8-9]。

综上所述,对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小板护理人员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