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社区体育健康养老服务的构建研究

2022-01-12 04:44程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程丹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行社区养老模式,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建立起的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情感危机、医疗、康复等相关服务。然而,社区养老模式虽然兼具家庭养老的环境优势和机构养老的专业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服务内容单一、专业化程度不够、科技水平低、养老需求和供应出现了供需矛盾问题。苏州作为人口大市,GDP在全国排名前十名,流动人口居多,老龄化日趋凸显,养老需求已经向多需求化、多元化转变。本研究以体育促进健康理论基础,构建创新型社区体育健康养老服务,从促进老年人健康的角度,以社区养老服务为核心,结合体育的健康功能属性,运用科学的体育健康与保健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合理的体育健康服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养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苏州市区范围内多个重点社区1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上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现状以及开展体育养老的基础进行调研,了解苏州现存养老服务的问题,重点研究新型社区体育健康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市区范围内多个社区1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展开调研,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老年人自己的基本经济等相关信息及对体育健康养老服务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创新型体育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1.调研对象信息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研的中,有效样本926份,遍布苏州市多个发展成熟的社区。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主要从年龄和文化程度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到,受访对象80岁以上老人有98人,占有效样本的10.58%。70~79岁有302人,占有效样本的32.61。60~69岁的老人有526人,占有效样本的56.80%。受访的老人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有216人,占有效样本的23.32%。初中及中专学历的有300人,占有效样本的32.39%,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分别占比28.61%和15.65%。60岁以上老人睡眠质量一般,大于等于6小时的占比26.34%。每天能睡4~6小时的占比46.43%,仍有27.23%的老年人睡眠时间小于4小时。根据专家分析,老年人睡眠差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生理疾病困扰,二是精神心理因素,三是生活习惯因素,比如白天缺乏锻炼,经常打瞌睡或者睡得多。据调查显示,有12.09%老年人心情经常低落有孤独感,22.67%的老年人偶尔会出现低落情绪,这也说明失常的心理状态对老人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表1 调研对象信息情况(n=926)

由表2 可以看出,在926份有效样本中,男性患有慢性疾病的有305人,女性患有慢性疾病的有275人,男性略高于女性,总患病比例高达62.63%。这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患有一种以上疾病的比例高达75%。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岁,带病生存、患病时间早、患病比例高等问题凸显。这也是导致我国老年人健康指数和生命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卫健委提出制定持续提高基层慢性病综合管理效果,开展失能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和综合服务点。

表2 调查对象不同性别患病情况的交叉分析(n=926)

2.老年人体育参与情况分析

图1显示,被调研的老年人选择的健身内容主要有团体操舞17.12%、打拳舞剑10.9%、健身走55.51%、球类8.3%、游泳5.17%等。

图1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项目

老年人选择锻炼的场地主要是小区健身区域38.9%,社区文体中心20.8%,附近公园26.5%,健身馆10.6%,部分活动受限制的老年群体选择居家锻炼%。在实际了解中,老年人大部分更多愿意去免费的公共场所锻炼,但是实地调研发现,许多社区体育设备老旧、失修,政府投入的成本不足,适合老年人室内健身场所不足。还有少部分愿意去健身收费的体育馆,因为那里的健身服务更专业,锻炼的设备及环境更加的优越。

从图2可以看出,社区指导员会给老年人进行偶尔指导39.60%,能经常性指导占比20.2%。31.60%从来没有收到指导,8.6%根本不知道社区指导员会指导他们健身服务。根据实际调研,很多社区都有配套的体育健身器材,却没有人指导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有些器材不适合老年人使用,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分辨。有的社区健身器材已经损坏,没有及时更换,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兼职健身指导员,指导能力有限,因此,社会指导员在社区的影响力还有待扩大,应该服务于更多的社区老年人指导锻炼。

图2 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情况

3.老年人对于体育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内容分析

老年人在体育健康养老需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个人身体情况,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和区域特点在一定都会有影响。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见图3),在老年人期望得到的体育相关服务方面,提供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占比48.8%,老年健身指导服务85.1%,老年慢性病体育保健与康复服务60.2%,老年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估服务58.3%,运动处方服务59.8%,选择老年体育信息化服务的占比49.2%。

图3 老年人对于体育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内容

(二)创新型体育健康养老服务的价值分析

1.生理学价值分析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循环系统的功能,强化肌肉和骨骼,积极的身体活动对增强老人的肌肉力量增加有氧耐力水平,减少骨折风险的价值已被研究证实。进行适当的抗阻训练,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体积,防止肌肉萎缩。进行拉伸等柔韧锻炼,发展肩部、腿部、臀部、脚等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促进老年人日常活动自如,预防跌倒的可能性。运动还能存进神经系统的稳定剂恢复。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部”,运动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过程。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体育健康+养老的融合,能够从生理学机能方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2.心理学价值分析

老年人都是大部分因退出工作岗位,交际圈变小,容易产生孤独感,心理疾病加重生理疾病的恶化。通过体育融入养老服务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释放不良的心理情绪,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消除忧郁孤独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体育健康融入养老服务是一种可行及必要的创新养老尝试。

3.社会学价值分析

随着“80后”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养老压力空前的增大。第一代独生子女的老人已经进入老年期,他们将会面对2个劳动力赡养4个老人的局面,赶上了人口的迅速老龄化,社保养老基金的短缺,加上平均人口寿命的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能力明显弱化,这些都将增加家庭及社会养老的压力。体育健康养老服务在改善和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同时,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压力,进而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创新型体育健康养老服务内容

1.提供体育场地设施服务

政府加强区域内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健身公园、健身步道等适宜老年运动的场所建设。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配套建设运动场地和设施;对新建公园植入体育元素,配建体育设施;利用河畔、田园、山林和郊野因地制宜建设健身步道等健身设施。小区周边的大学内部的体育场所提供时间段给周边的老年人免费活动。新建立的社区活动中心保证一定的体育活动场所,场地适合老年人及半失能老年人的健身与康复需求。为健康养老提供多种形式的场地设施服务。

2.健身指导服务

体育健康养老服务必须充分挖掘老年人体育运动的特点,开发设计适合老年群体的体育活动,推动老年人运动项目建设。从运动的性能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健身操舞类,包括多种风格广场舞、交谊舞、各种轻器械舞蹈(扇子舞、手绢舞、花球操、绸带操)等。第二类传统养生类运动。包括太极拳、传统导引术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现代导引养生功,练功十八法、舒心平血功、木兰拳。第三类 球类运动。球类运动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太极柔力球等。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不建议参与。适当可以选择运动强度小的气排球、门球和柔力球进行锻炼。太极柔力球运动强度较低,无对抗,可控制性高,安全性好,是老年人球类运动的首先方式。第四类休闲体育运动。包括健身走(跑)、毽子、风筝、空竹、棋牌、登山、游泳、钓鱼等。开展的形式不拘一格,强调娱乐休闲,运动乐趣,放松身心。

3.慢性病康复保健服务

研究显示,使用运动处方指导慢性疾病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会比不活动更容易获得效果。比如偏瘫,对于偏瘫患者的体育锻炼,在具体实施时应该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还有的老年人患有退行性骨关节病、帕金森、骨折和骨质疏松等,这些病严重影响老年人运动功能。针对老年人生理疾病特点采取专门的评定、诊断和康复治疗措施,提供专业的康复运动处方服务并由康体专业人员亲身指导的服务。向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非医疗手段进行慢性病的干预和改善,将社区预防和保健的“靶点”向前推进,是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方式。

4.体质监测及评估服务

科学的体质监测及评估服务可以让锻炼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体质 健康测试工作。做到定期举行。在有条件的社区专门成立健康中心,为老年定期进行体质测试与评估,除了常规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增加多种单项运动能力测试设备,可以帮助老年人测试有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柔韧度、平衡性及反应能力,以及人体组成分析、肌肉脂肪分析、体型分析、营养评估、肥胖评估、水肿分析、基础代谢量、调节目标等内容。

5.体育信息服务

开展健康与健身讲座,通过学习,让老年人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饮食,并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了解正确的锻炼方案,鼓励他们参加不同形式的健身活动。通过开展讲座,直观宣传“治慢病、治未病”的观念,引导老年人从被动健康转为主动健康。

四、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重视体育运动的多元价值为主题,变革体育指导模式,构筑体育主体意识,实现对老龄化社会的体育价值转变。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代,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理与心理上的保障,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可以帮助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的“体养”模式将满足我国老年人乃至中老年人的需要,也将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贡献一份新的力量。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