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混合教学法提升本科护生情域能力效果的实证研究

2022-01-20 08:31齐翠萍岳新新丁雪莹魏秀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条目关怀量表

齐翠萍,王 迪,岳新新,丁雪莹,魏秀红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情域能力是指人们对事与物的态度及看法,与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相对应,主要由态度、情感、信念三大核心构成[1-2],在临床护理中体现为共情、人文关怀、自我情感调节能力等[3]。目前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普遍[4-6],离职率增加,直接影响了临床护理质量[7-8]。调查发现情域能力与护士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有直接相关性[9]。护生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后备军,调查发现护生情域能力偏低[10],且国内关于提升护生情域能力的研究甚少,所以探讨提升护生情域能力的方法十分必要。基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主要学习方法,目前混合式教学法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设计成为重难点。本研究采用“以终为始”混合教学法,即利用逆向思维预期学习成果设计混合式教学过程[11],探究提升本科护生情域能力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高校2016级92名护生为对照组,2017级92名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男生12名,女生80名;观察组男生17名,女生75名。两组护生均完成了专业基础课学习,且为统招全日制本科护生,在性别、年龄、培养方案、教师团队、护生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内科护理学安排在四年制本科护生的第三学期进行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多媒体讲授相关章节知识点,结合课后作业完成教学。

观察组基于线上网络平台,采用“以终为始”混合教学法,“以终为始”是指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11]。本研究中的课程学习目标为掌握基本内科护理知识和提升护生情域能力,依据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方法如下。

(1)线上课前导学。教师在线上网络平台中导入内科护理学各单元配套的PPT、短视频、病例讨论及习题检测等学习资料,发布教学任务,护生通过手机和电脑随时查阅资料,根据短视频、习题检测,自主学习本章节内容。依据提升护生情域能力的目标及临床工作需求,教师设计相关临床案例,护生根据临床案例准备线下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期间积极参与线上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2)线下课内研学。教师根据后台数据,针对护生共性问题给予线下面对面讲解,引导护生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学习中的难题。根据设计的临床病例开展翻转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某个临床情景,然后组织护生讨论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对策等,教师随机选取临床病例让各组进行汇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在角色扮演中,培养护生人文关怀、共情及情感调节等能力。线下研学通过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师生评价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线上线下课后知识内化。教师线上发布课后习题,护生线上完成习题,巩固重难点知识,护生撰写反思与总结并评价情域能力提升效果。同时生生及师生间仍可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1.3 评价工具

(1)采用护理学教授Nkongho编制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认知、勇气和耐心3个维度,37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其中24个正向条目从“完全反对”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7分,13个条目反向计分。总分>220.30分表示人文关怀能力较强,<203.10分表示人文关怀能力较低,203.10~220.30分表示人文关怀能力中等。该量表由许娟[12]翻译并由专家修改,量表Cronbachs’a系数为0.84。

(2)采用张阔等[13]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ap Questionnaire,PPQ)进行评价,该问卷共有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4个维度,共26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其中21个正向条目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计7~1分,5个反向条目反向计分。得分与调查者心理积极水平呈正相关,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0。

(3)采用吴雅文等[14]编制的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进行评价,共30个条目。要求调查对象独立从量表中的30个条目中选出最符合及能真实表达自己观点的条目7~9个。以均分高低判定,即把护生所选条目分值相加后除以条目个数得出均分,得分与护士职业态度呈正相关,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护生职业态度越积极,量表的信度r为0.9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进行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生在第三学期结束后,分析情域能力得分情况发现,观察组CAI、PPQ、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情域能力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情域能力情况比较(±s,分)

t值对照组P CAI PPQ护士职业态度量表项目 观察组202.92±18.11 135.10±12.37 5.34±6.34 179.13±15.78 107.75±15.33 4.09±0.87 9.503 13.310 10.972<0.001<0.001<0.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情感调节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职业态度较对照组更加积极。说明“以终为始”混合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护生情域能力,改善护生职业态度,降低护士离职率。

3.1 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人文关怀成为护理的核心和本质[15],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集理论、意志、情感等为一体,秉承德性及人性的内在修养转化为本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临床工作才能[16]。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CAI得分为(202.92±18.11)分,对照组为(179.13±15.78)分,观察组护生关怀能力提升较明显。所以依据学习成果,线上设计微视频、病例讨论等新型学习资料促进了护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及专业知识的内化;线下设计的临床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动手操作及角色扮演中创造了护生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培养了护生沟通能力,学会了主动换位思考问题,体恤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适,理解、尊重患者的情感需求并给予帮助,揣摩患者感受,以此达到共情效果,同时让护生感受到了人文关怀的本质及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伤观念、体恤爱护等职业素养,提升了护生共情及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了护生的情域能力。

3.2 情感调节能力培养

情感调节能力是个体在面临负性事件刺激时,从负性情绪中快速跳出以及转化为积极情绪的能力[17]。临床护理工作普遍存在护患关系复杂、患者病情变化突然等特点,使得情感调节能力成为护士必备能力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PPQ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护生持有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究其原因,首先明确了预期学习效果,在教学设计与活动中围绕学习成果展开,同时线上线下互动提供了开放、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次线下设计小组讨论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锻炼护生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赞美和批评能及时调节情绪,减少和避免学习期间的冲突及临床工作后的护患冲突;线下设计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并形成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的临床思维方式。最后还可以引导护生正确面对患者家属因患者病情变化而导致的情绪过激,提升了护生情感调节能力及情域能力。

3.3 护生职业态度稳定、信念坚定

职业态度是护生对护士职业支持或否定而产生的个人情感和观点,最终决定自己对护理职业选择的立场状态[18]。相关研究表明,情域能力的高低对护士在职业价值、认知以及护理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上有重大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得分低于观察组,表明观察组护生的职业态度更积极稳定,“以终为始”混合教学法将逆向思维融入混合式教学中,既可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又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授课方式,提高了护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如翻转课堂把传统课堂灌输知识,课下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前学习知识、课堂内化知识,留给护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以激发护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增加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保持积极的职业态度,坚定专业信念,提高其岗位胜任力,对护生明确职业发展、降低离职率具有重大意义。

情域能力的提升会使护生深入领会情感领域的相关理念、立场和价值,在面对患者的情感、价值问题时,自觉维护患者的尊严。因此,在“以终为始”混合教学法下,教学的内容和活动紧密围绕预期学习效果展开,护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查阅文献、讨论等自觉预习理论知识,线下设计情景模拟、讨论等方式,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情景模拟又可提早接触患者,培养护生的同理心[19]。因此,“以终为始”混合教学法可提升护生情域能力,端正职业态度,坚定专业信念,为后续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条目关怀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