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河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2022-01-20 08:58刘静
经济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北省民营企业经济

刘静

民营经济是河北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沿海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撑,是提升投资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主动力之一。

一、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7885.9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省生产总值(GDP)增速(7.7%)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61.5%,占比较2020年(63.3%)降低1.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2.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8365.6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9158.3亿元,同比增长11.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0∶46.8∶51.2。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持续增长。2021年上半年,全省市场主体达到704.3万户,较2020年(692.9万户)新增11.4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在河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通报2021年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从地区来看,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中,邯郸市21家,唐山市19家,沧州市13家,石家庄市12家,保定市10家。从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37家,其次为零售业6家。从营业收入来看,前十名企业营业收入共计11813.9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3.6%。

民间投资增长呈现疲态。2021年4月份以来,民间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6%。从区域看,雄安新区民间投资下降57.3%,邢台下降26%,石家庄(不含辛集)下降25.1%,秦皇岛下降1.9%,保定(不含定州雄安)下降1.6%,沧州下降1.5%。

二、存在的问题

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一是规模偏小,实力不强。2020年,河北省民营经济的规模仅为福建的76.4%,浙江的53.5%,江苏的39.5%。河北省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品牌集聚效应不明显,2020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北省入围32家,而浙江、江苏、广东分别为96家、90家、58家。二是创新不足,质量不高。河北省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民营企业有一半以上是石化和钢铁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不到20%。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人才技术缺乏,投放市场的新产品种类、申请发明的专利数少,科研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不足全国水平的60%。三是观念保守,管理粗放。部分民营企业家发展理念不够新,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等思想较浓,干事创业劲头集中在创业前期。多数企业起源于家族式管理,至今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落后、手段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与企业发展步伐不一致,制约了企业融资渠道拓展和良性发展。四是环境欠佳,服务不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配置方式仍需优化,融资难、融资贵,政企沟通不畅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河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通过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民营经济大省的比较分析,提出推动河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坚持解放思想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借鉴先进省份发展民营经济的宝贵经验,在思想上放心放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鼓励制度创新。放宽放活政策制度,勇于创新,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各种政策鼓励,出台支持细化政策,使之落地见效,主动消解过时的、扭曲配置、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环境营造的制度和规则。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积极推动出台《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从各方面确保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做到“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切实履行承诺,促进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二)完善政策供给提振民企发展信心

支持引导民营企业深度参与重大战略实施。加强政企沟通与对接合作,降低民营企业参与区域重大战略的投资门槛,通过政府特许经营、委托建设、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全省重大任务和重大战略建设。瞄准区域重大战略实施需要,政府和行业组织在民营企业投资上加强战略引导和监管服务,提供精准的配套服务,切实提高民营企业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表1 2020年河北省民营经济规模、民间投资、民营市场主体与先进省份比较

充分发挥支持政策的效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服务是关键,要以更优的服务来落实各项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造血+服务输血”的作用。降低准入门槛,支持民间投资“非禁即入”,确保国家减费降税等优惠政策落实,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缓解资金压力,始终给予民营企业广阔的发展舞台。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全面梳理已出台支持政策,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确保利好民营企业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方案能够落地落实。

提升数字化普惠服务能力。加快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从生产加工、经营管理至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强数字金融创新,简化融资手续,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增加小额信贷供给,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生态。建立区域内中小微企业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信用体系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数字通道,实现小微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及相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税务、用电、用水、物流、金融等关联信息的共享,构建起联结中小企业、银行、物流、仓储以及海关、税务、电信等的信息网络,打破信息孤岛。

(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培育壮大民营市场主体。对标国家“保市场主体”政策要求,围绕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方向,推动要素集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道路,加大对“隐形冠军”、全国“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扶持力度。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强化管理创新,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实施省外冀商回归推动计划,重点引导冀商总部回归、金融资本回归、人才科技回归、公益事业回归。

增强创新主体作用。将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视为关键,鼓励民营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增加投入比重。建立“大企业+创新单元”创新模式,鼓励大企业开放资源、场景、应用,将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纳入企业采购,促进全省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打造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的“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生态圈,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开展民营制造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行动,加强河北省民营企业与高端技术平台的深度合作,打造民间协同创新共同体。

(四)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加强创新赋能促进新旧“齐飞”。加强创新引领,以打造产业生态为目标,引导民营企业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利护航”行动计划,聚焦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以专利综合分析应用为切入点,提高中小企业专利意识,推动专利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壮大科技服务业,深化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和标准、商标、品牌战略,将传统成本优势、人力优势转换为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将“劳动密集生产”转向“智能制造”。学习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品牌营销,提升产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建立政企科技创新伙伴关系。激发民营企业强大的科技力量,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公共政策不仅要引导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在市场机制的设计上也应该以促进创新为导向,对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给予引领和支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对于在高新技术、新型产业领域有一定基础的民营企业,政府应在资金、建设条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企业补短板、固优势,在技术实力和经营规模方面上台阶。既要注重“量”的提升,更要着眼于“质”的飞跃,量质并重,才能促进民营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推动民营制造业服务化。发挥中小微企业植根于市场、贴近用户和消费者、具有制造服务化的条件和环境等优势,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产品,通过“制造+服务”模式,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开展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围绕客户需求创造价值,构建服务型制造由传统的产品系统发展成为集产品和服务于一体的产品服务系统。

(五)推进民营经济积极融入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

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新区、开发区等集聚发展,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深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乡公共服务建设,补齐城镇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制定民营经济同等享受各种要素资源的政策,支持民间投资参与“两新一重”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多城同创等领域加大投资。

支持民营经济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幅减少民营经济准入限制政策,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为民营投资“入乡进村”提供专业化服务。立足乡村产业特点、乡风民俗文化和农民利益诉求,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民营企业、乡村经济和农村居民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创新发展乡村振兴政策,结合各地文化和民俗特点,强化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可操作性,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六)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应对“双碳”约束

支持民营经济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将加快驱动民营经济新发展,实现包括生产模式、产业结构、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流程改造,谋划新的发展方向与路径,重新定义低碳经济新版图,加快绿色发展。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据各级行业协会,加强研究力量,增强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促进煤电、石化、钢铁、水泥等高碳民营企业的低碳转型,积极利用清洁低碳能源,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统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压减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加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

(七)改善政府服务构建政商“亲”“清”关系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放管服”制度红利,“放”要更大胆,“管”要更有效,“服”要更周到,主动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倡导爱岗敬业精神,整治纪律松弛、工作懒散、态度恶劣等现象,杜绝“出工不出力、干多干少都一样”的行为,提升服务态度。

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加快归集完善企业纳税、社保、法院执行、不动产、水电煤气等信用档案,建立信用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为金融等机构提供社会信用信息支撑。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加大对“红名单”守信企业的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失信“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实行跨部门联合惩戒。

完善政企沟通制度。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强化政府诚信,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时做出的承诺,在实施中应积极履行,不因政府换届而毁约。

猜你喜欢
河北省民营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