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究

2022-01-20 08:58朱泽钢王虎宗庆莹
经济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融资机制特征

朱泽钢 王虎 宗庆莹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不断融合,金融服务理念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包括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等概念为主体的新型金融资源配置方式。这种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惠及了中小企业,改善了传统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降低了融资需求端与融资供给端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会迸发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会放大传统金融风险,而且由于其发展速度较快等因素,有可能会产生监管制度跟不上数字金融更新速度等情况,产生部分监管空白的风险。因此,在承认数字金融的创新贡献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数字金融的伴生风险等。2016年G20杭州峰会中通过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强调数字金融在服务我国包容性增长的同时,相关方更应注重平衡数字金融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避免让风险成为数字金融发展的掣肘。

自2017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目标后,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呈“井喷”之势。2020年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中显示,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产业数量超过20万家,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9704.7亿元。但是,像蚂蚁金服等负面事件也时有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有监管制度落后、原有风险被放大等。找出并度量数字金融的风险源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些风险会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什么不利影响,厘清数字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对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目前相关研究都只是从不同方面解释了数字金融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即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正面影响。二是虽然有部分学者能够辩证地看待金融创新,从部分角度阐述数字金融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但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三是关于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因素以及作用机理还尚未明确。基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并参考现有学者研究,构建数字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以期丰富现有理论。

一、文献综述

关于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风险,学者们众说纷纭,数字技术是推动金融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数字技术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为金融模式埋下了隐患。

具体而言,围绕数字金融所产生的风险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准入风险。宣潇然(2018)认为,在数字金融发展初期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设置过低,导致数字金融行业的“野蛮生长”,企业良莠不齐,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也就导致了行业供给侧结构的不稳定。第二,信用风险。张韶峰(2017)认为,征信信息的缺失制约了数字金融平台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来传统金融模式下资金供给端与需求端“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这些原因加剧了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得原有的信用风险增加。第三,技术风险。Ciborra(2013)认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推动行业迭代,会对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技术人员专业能力适应性较差而无法跟上行业更新速度,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第四,监管风险。周全和韩贺洋(2020)的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数字金融的合规性成本过高,并且数字金融的服务群体多具有“长尾”特征,从而导致了数字金融的监管不到位以及监管空白。第五,流动性风险。胡丽珠等(2020)认为,作为数字金融的服务群体,中小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盲从性强等特点,再加上中小企业主大多金融素质较低,这也就增加了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此外,部分学者针对当前风险类型并结合当前环境以及数字技术特征,分析了数字金融的机制成因。蒲甘霖(2021)认为,数字基础设施是影响当前数字金融运行机制的关键因素,数字基础设施则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没有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数字金融相当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蔡莉(2019)等学者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了数字技术的特征,具体包括可沟通性、可扩展性、可追溯性以及可供应性,如表1所示。数字金融的出现本质是由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革命,目前尚处于探索时期,充斥着不确定性。关爽(2021)认为,数字技术是创新与风险并存的产物,辩证性地看待数字技术,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加强数字技术风险防控。

表1 数字技术特征

由上可知,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得知,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缺乏较为规范的质性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开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控提供借鉴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选择

数字金融作为新兴事物,是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稳定发展对健全我国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提出数字金融这一概念时,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其社会公益的属性,也就是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如果能够利用好数字金融的普惠性为中小企业提供长久优质服务,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其有可能会破坏我国现有的市场稳定。但是现有文献缺乏数字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而扎根理论能够通过解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事实,进行层层概括归纳并分析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形成最终的理论模型,因此本研究适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扎根理论能够在结合真实数据资料的情况下,形成较为科学的理论模型,并经过研究者不断理论验证,从而获得可靠的结论。

(二)数据收集

扎根理论的数据收集方式是以研究问题为指导的,强调研究问题的“自然涌现”原则,以现有资料为基础发现内在逻辑的过程。扎根理论的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二手数据、半结构化访谈和文本分析等单独或多元资料。首先,本文遴选京东金融、苏宁金融、小米金融、蚂蚁金服、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微众银行7个案例样本,这些案例企业媒体关注程度较高,便于进行资料收集。其次,为了拓展研究视角,还借助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言论,这些言论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具有一定客观性、权威性。除此之外,笔者还收集了部分有过数字金融贷款经历的中小企业主的口述资料,以此了解中小企业主的亲身感受,同时检索以“数字金融”“中小企业”以及“风险”等关键词的新闻报道以及相关文献,以期从较为全面和丰富的资料中获取一般规律结论。通过上述收集方式共收集到9万余字的原始资料,用于后续的编码过程。

三、范畴提炼与模型建构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访谈资料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和登录,从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中提炼出初始概念,形成范畴的过程。同时,将研究对象的一些独特词语作为一种原生代码,原生代码有助于编码时保留研究对象自己的观点和行动的意义。在开放式编码过程中,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对数据中可能识别的任何理论保持开放性,并且个人观点应基于所收集到的数据。本研究开放式编码遵循以下3个步骤:首先,以京东金融、苏宁金融、小米金融、蚂蚁金服、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微众银行7个案例文本为基本数据库,结合内容分析法与语言情境,逐句逐段摘录出能反映数字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词句并进行标识;其次,对标识的词句提炼出初步概念;最后,将凝练出的初始概念做进一步压缩形成初始范畴。经过开放式编码过程,一共得到350余条原始语句及相应初始概念,由于提炼出的概念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本文对上述原始语句的概念化进行再次判别,对重复出现的概念进行频次标注,并剔除无效、相关性较低的重复信息,最终获得53个初始概念和20个初始范畴。限于篇幅,本文只选取最能有效展现初始概念的原始资料语句,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式编码部分示例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的目的是将开放式编码过程形成的初始范畴做进一步归类,并找出不同类属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主轴编码将不同类属与从类属联系起来,使得从类属的属性和维度具体化,重新排列初始编码中分裂的数据,使生成的分析产生连贯性。在主轴编码过程中,本文形成数字技术特征、宏观环境、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突发事件、中小企业主特征以及政府监管水平7个主范畴。开放性编码得到的概念与范畴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而范畴之间关系的建立是得出结论的必要前提。

(三)选择性编码与模型构建

选择性编码则是通过描述现象的故事线,梳理和发现核心范畴,并在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建立系统联系,通过资料与正在成型的理论互动并进行不断讨论,进一步把握各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本文核心范畴是数字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传导路径,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传导路径逻辑线,围绕核心范畴衍生出数字技术特征、宏观环境、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突发事件、中小企业主特征以及政府监管水平7个主范畴,并生成“数字技术特征→模式及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主线结构。其中,数字技术特征是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形成的前定变量或者说是外部诱导因素,数字技术特征赋予了数字金融独特的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并与中小企业特征形成“外+内”的作用结构共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宏观环境、政府监管水平、突发事件以及中小企业主特征是作为调节变量通过改变作用强度或方向从而增强或抑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数字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作用机制模型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在上述案例编码及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剩余的270条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在经过重复性编码过程后,基于该核心范畴这些新的资料没有得出新的范畴能够影响作用机制,主范畴也没有出现新的从类属。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是饱和的。

四、模型阐释

综上所述,在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以此为基础凝练出的主范畴:数字技术特征、宏观环境、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突发事件、中小企业主特征以及政府监管水平。下面将主要阐述上述7个主范畴与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数字技术特征——模式及机制”作用路径

1.“数字技术特征——模式及机制”的作用机理。数字技术特征是模式及机制的因变量,也是外部诱导因素,对模式及机制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数字技术特征体现在数字金融方面的有可供应性、可沟通性、可扩展性及可追溯性。可供应性为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运用提供可能,赋予金融行业可塑造属性,为金融服务行业提供行动潜力,正如木材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变为纸张的可能。可沟通性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申请机制提供了可能性,由线上的方式取代传统线下申请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融资需求者提供了便捷。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业务处理效率较低,数字技术的可扩展性通过降低成本、提升速度的方式增强性能,从而达到增强金融服务服务效率的目的。可追溯性为数字金融提供了基础安全保障,用于记忆和存储业务过程中的信息记录,以便日后找寻以及数据丢失后的复原。数字技术在加快金融行业革命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产生。譬如P2P模式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P2P的正面影响不可否认,但是由于征信体系的原因,该模式目前还无法适应我国的金融市场。

2.“数字技术特征——模式及机制”的调节效应与作用机理。宏观环境是“数字技术特征——模式及机制”作用方向的调节变量,它通过影响该作用的强度进而产生影响,虽然我国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但是我国数字金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于此,我国坚持金融开放的原则,并采取较为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为数字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促进数字金融的发展。首先,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取决于金融行业与数字基础设施的融合程度,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金融的独特运行机制提供有力保障。如“要想保证数字金融平台运行机制稳定运行以及促进资金良性循环,就离不开企业及个人征信基础设施等信息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其次,数字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新后的技术。“大智移云物”以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来的认知,甚至一些原来的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我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等渠道就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数字金融行业规范对于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行业规范程度越高,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将会更加稳定。如随着《交易后处理技术规范》《交易后处理业务规范》《银行间市场软件构件测评规范》《银行间市场软件构件规范》等金融行业规范文件的出台,数字金融的服务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二)“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作用路径

1.“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作用机理。中小企业特征与模式及机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决定因素。根据帕累托分布曲线,中小企业作为“长尾群体”,其最主要特征便是数量多、规模小且信用记录难以获取,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需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成本,金融机构可能为了保持收益而对该部分客户采取提高利率等不利于融资的措施,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除中小企业特征内部因素以外,模式及机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外部因素。数字金融市场由于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得目前市场状况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再加上不完善的监管体制,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当我们看到不同平台提出不同的贷款条件时,难免会让我们眼花缭乱,一时间难以做出选择。除此之外,虽然数字金融的运行机制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在便捷性、效率以及覆盖面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但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来讲,会存在部分隐患并带来风险。如“在申请过程当中,我们省去了客户奔走的麻烦,采用线上填写申请信息以及提供材料的方式来为顾客信用评级”。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定价,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就是根据客户综合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以期得到较为合理的资本报酬率,但是线上的申请流程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这又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程度,资金供给方对资金需求方的信息获取方式变得单一化,从而导致信用评级不当。

2.“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调节效应及作用机理。中小企业主特征、突发事件以及政府监管水平是影响“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作用的调节变量。首先,中小企业主特征主要是以主观因素干预中小企业的决策行为,其中包括融资行为。其次,突发情节和合作关系分别从不同方向对该机制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金融稳定除了靠融资行为主体维持以外,更离不开政府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在发展初期阶段,市场尚未建立有效的风控体系,此时政府是该行业的主要监管主体,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风险管理水平。

突发事件调节效应: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等原因,其抵抗突发情况能力较差,所以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往往会带来较为沉重的打击。主要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突发事件包括:突发情节与合作关系。随着近几年供应链金融一词的出现,供应链合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平台在采集中小企业征信记录时,会考虑到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上下游之间的各类往来信息对该企业做进一步判断,所以供应链关系紧张将会直接导致该企业授信评级下降。冲击事件包括各类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冲击事件具有无法预知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计划。如在这次疫情中,众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原因,无法偿还银行及平台的融资欠款,导致无法进行后续融资,虽然国家针对该情况调整了税费政策,但是对日常经营资金来讲还是杯水车薪。

中小企业主特征调节效应:中小企业主特征由性格特征、专业素养、精神品质和适应能力四个初始范畴构成,中小企业主特征往往能够影响到企业主个人决策行为,进而埋下不可逆转的隐患。从行为心理学角度看,在融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企业主性格特征的影响,比如有些企业主性格比较激进,平时的投资趋向都是一些风险较高的项目,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贷款收不回来。此外,就目前我国情况来讲,中小企业主的金融素养普遍偏低,极易造成专业知识上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中小企业主的错误“逆向选择”。如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频、快的特点,中小企业主在融资过程中往往看重短期利益,考虑贷款可得性,从而选择一些不正规的平台贷款。中小企业主的精神品质尤其是诚信品质对于融资风险有着极强的抑制作用。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出现,金融机构往往会将中小企业与关联方的往来交易记录以及交付及时率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指标,这些正是诚信品质的一个书面体现,如大部分中小企业主在平时会关注自己的征信记录状况,因为一旦上了老赖名单,就会关乎企业未来的融资,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经营。

政府监管水平调节效应:政府监管水平属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外部调节因素,政府监管主要通过规范行业或双方关系进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产生。政府监管水平主要体现在分析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监管随着“沙盒机制”推出,“沙盒机制”的主旨就是通过规范数字金融平台来保护金融消费者,当平台要推出新的服务或业务时,由当地监管部门进行事前风险分析及监测,增强服务或者业务容错率,这便是政府监管分析能力的一个表征。除此之外,政府的监管水平还体现在数据整合能力方面,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的缺失或难以获取导致信用评级分数较低,所以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会出现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就是信贷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随着政府合作共享模式的推出,政府与商业银行或平台之间形成资源互补,这种高效的信息共享模式,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政府、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形成三方协作监管机制。当前,数字金融已是大势所趋,数字金融的逐步发展,势必会对行业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监管创新能力便是监管水平提高的直接驱动力,如新兴市场繁荣与政府监管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政府监管将与市场发展齐头并进,继续为市场稳定保驾护航,政府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监管。

结论

本文基于7个数字金融平台商的案例资料进行扎根理论探索,构建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其中数字技术特征、宏观环境、中小企业特征、模式及机制、突发事件、中小企业主特征以及政府监管水平等主范畴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作用机制中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从机制角度出发,数字技术特征是前置因素,也是外部诱导因素,数字技术特征赋予了数字金融独特的运行机制,同时也加速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形成和传导,宏观环境是加速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的外部调节因素,是加速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形成的“催化剂”。除了外部作用路径,中小企业特征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重要因素,突发情节与合作关系同为不可控因素,通过改变作用机制节奏进而加快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产生。政府作为数字金融的主要监管主体,本着维护市场公平的原则,真正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

由于学者们大多是从数字金融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角度去研究问题,鲜有文献去分析两者之间的风险关系,所以本文初步构建了关于数字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进一步明晰了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数字金融的风险防范以及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但是本文仍属于探索性研究,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一是本文在选取案例样本时,存在一定选择偏好,未能保证样本覆盖深度,例如关于运营商类数字金融的案例资料收集较少。二是随着我国数字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将迎来重大转型,届时必然会产生重大时空差异,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中小企业以及数字金融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融资机制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融资
融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