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2022-01-20 08:58高晋李金锴赵海东
经济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文化产业耦合

高晋 李金锴 赵海东

一、引言

在当前全球性旅游活动中,文化因素约占三分之一且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①,旅游场景赋予文化内涵对游客吸引力逐渐增强,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支柱[1]。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组织机构重组,将文旅融合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并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趋势。“十三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关于推进自治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目标;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旅游业作为敏感型产业受到巨大冲击,旅游产业的发展处于“停摆”状态[2],在此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关于支持文旅产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加大力度防治的同时,要持续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摆脱疫情对旅游市场影响的颓势。此外,我国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定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②。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大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剖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程度,分析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加快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学者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逐渐由早期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过渡,定性分析集中在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机制和路径方面的研究[3-5],定量分析则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程度[6-7]。现有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程度测算文献相对匮乏,且已有研究数据时效性较差;此外,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中对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同样相对匮乏。探究以内蒙古为研究对象,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及耦合协调度类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进一步分析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现有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在理论研究中,1985年美国学者麦金托什和格波特(Robert W.Mclntosh&Gerbert)最早提出“旅游文化”的概念[8]。基于中国语境探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学者多从理论层面探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和路径。尹贻梅和鲁明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分析认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融合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9]。张海燕和王忠云认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分别从市场、企业、产品和技术四个方面探究文旅融合过程,建议文旅市场基于体制观念整合思路,最终实现资源整合[10]。程晓丽和祝亚雯以安徽省为例探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基于安徽省文旅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渗透型、延伸性和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11]。以上研究为定性分析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机理与路径,即文化和旅游产业通过产业的哪些要素及何种路径能够实现融合发展,这为探究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提供了基础。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逐渐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过渡,专家学者多从二者融合视角探究耦合发展问题。如方忠和张华荣以福建省为例,分析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情况,通过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福建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协调度较低[6]。周彬等以内蒙古文化与旅游产业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2005-2013年)内蒙古文化与旅游产业由严重失调演化为初步协调,并预测了2016-2025年内蒙古文化与旅游产业将向更高级的耦合协调方向发展[7]。除了侧重于省域层面的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分析外,现有研究将视角聚焦到全国层面,如吴丽等通过分析我国31个省市2013-2017年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程度,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基于地理探测器数据分析发现,样本期间内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2]。刘安乐等认为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空间差异上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地区递减规律[13]。省际层面,陈晓菲和韩平、汪永臻和曾刚分别以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例,研究结果显示东北三省及西北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失调状态[14-15]。通过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研究的实证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侧重于省域、省际及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基于产业不同指标分类,多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指标构建。但已有文献中却少以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耦合分析,且已有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研究样本数据较为陈旧,难以为当前产业耦合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测算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评级指标的选取,一方面要能够反映二者间的耦合规律,客观并全面地反映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要本着科学性、客观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首先,通过频度分析法,借鉴已有研究的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16-18],初步选出相关指标;其次,通过理论分析法即基于理论层面分析并结合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指标进行筛选及补充。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绩效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产业发展基础及产业发展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对于指标内涵而言,人力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需要通过不同行业、专业机构、来源结构等维度来反映;产业基础是发展的基石,需要多角度、全方位体现产业服务半径与服务功能;产业发展水平是评价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指标,耦合发展的目的是服务更多受众,因此产业服务人次、产品提供数量等包括在内;产业绩效水平是耦合发展的核心,产业发展、人力资本和产业发展基础均为产业绩效发展做贡献,其包括产业发展的经济收入。

表1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样本研究时间段为2005-2019年,实证分析需要文化和旅游产业两方面数据,其中文化产业评价指标数据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指标缺失值则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填补;旅游产业评价指标数据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此外旅游产业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和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网站。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过程使用插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文化和旅游产业指标单位表示不同,存在量纲差异,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值,如式(1)所示,其中xij是j项指标第i年原始数值(i=2005,2006,……,2019;j=1,2,……,n),maxxj和minxj分别表示样本期间内j项指标的最大、最小值,Uij表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此外,旨在避免指标标准化后出现零值,数值整体加0.01。

(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信息熵能够反映文化与旅游产业各自评价系统中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采用改进熵值法函数计算两类系统中的指标权重值。函数模型如下所示,表示数值标准化后第i年指标占其比重。

此外,第j项指标信息熵则由式(3)计算所得,其中m为年份数量,即m=15。

计算第j项指标效用值如式(4)所示。

第j项指标权重如式(5)所示,n表示指标个数,即n=15。

由此分别得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上述得到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权重与指标标准化值相乘并加总。

(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

计算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度,如式(7)所示,C表示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度,ZT和ZC分别表示由式(6)计算所得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得分。耦合度值越接近1则证明两个系统耦合度越好,反之则耦合程度不理想。

耦合度更多地反映两个系统间的关联程度,难以体现二者协调发展程度。故由耦合度进一步得到耦合协调度,如式(8)所示,C为式(7)所计算得到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耦合度值;此外P为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式为P=αZT+βZC,借鉴已有研究,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认定为同等重要,因此二者系数即α和β都取值为0.5。耦合度值R取值介于0~1之间,具体对不同取值范围对应耦合协调程度则由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四、实证分析

(一)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基于上述式(1)—式(6)计算方法,获得2005-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分别由ZC和ZT表示,如表3所示,所得趋势图如图1。由此可见,样本期间内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十三五”期间即2016年之后增长趋势明显,2019年发展指数接近0.9。原因可能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入境游客减少使得外汇收入随之减少。此外,国内居民消费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旅游意愿降低,致使在此期间内蒙古旅游产业增长趋势相对平缓。“十三五”发展时期,内蒙古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建设,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内蒙古旅游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2005-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略有起伏,但整体呈增长趋势,至2019年发展指数达到0.69。结合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数值和发展趋势来看,起始年份2005年文化产业发展综合值高于旅游产业,但发展至2016年之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说明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未得到深层次挖掘。

图1 2005-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趋势

表3 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

(二)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使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并通过公式(7)和公式(8)计算得二者耦合协调度,其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至2019年发展指数达到0.77,其中2008-2009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增速最快,增速达38.71%。

图2 2005-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及类型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对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进行分类,如表4所示。2005-2019年内蒙古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指数逐年升高,从2005年的严重失调到2019年实现中级协调。整体来看,二者耦合协调等级处于较为良好的协调发展程度,在未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中仍有挖掘资源和融合发展的潜力。

根据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借鉴已有研究,本文将融合发展类型分为三种:当旅游产业发展指数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之比小于0.9时,视为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当旅游产业发展指数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之比大于1.1时,视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型;介于两个临界值之间则为同步发展型。由此得到协调度类型如表4所示,样本期间内,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类型居多,说明地方政策对二者支持相当,发展水平接近。此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年份多于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年份,尤其在2008-2017年年间,旅游产业发展较为平稳,不断出现回升态势,说明借助文化产业支持,文化属性不断增强,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也不断提升。直至2018年及以后,呈现出文化滞后型协调类型,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这说明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文化产业,后期旨在提升耦合协调水平,加大旅游产业文化属性的培育力度。

表4 2005-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和协调度类型

五、灰色关联度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但仍存在挖掘力度不够、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发现2017-2019年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且发展水平远低于旅游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仍具有进一步耦合发展的潜力。因此,本文引入更能全面分析系统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进一步探讨文化和旅游产业系统与内部指标之间的关联度。

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筛选出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关键驱动因素。借鉴程叶青和邓吉祥的指标处理方法,采用z-score方法(Z分数,又被称作标准分数,衡量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整组数据均值间的偏离程度)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19]。以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作为参考序列,比较序列分别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Xi、-Yj分别为Xi、Yj的期望值,σXi、σYj则为Xi、Yj的标准差。借此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如式(11)所示。ξij(t)为关联系数,ρ为分辨系数,其在[0,1]间取值,值越小关联系数间差异越大,借鉴已有文献研究,令ρ=0.5。

最后求出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与其相对应参考元素关联系数的均值,即为关联度,如式(12)所示。关联度取值范围是[0,1]之间,其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高。

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一方面,在旅游产业三级指标中,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大的指标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国内旅游人数、星级饭店从业人数、旅行社从业人员、旅游院校学生数、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从属于旅游产业人力资本、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基础等三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产业人力资本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指数的提升影响最为显著。这表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加大旅游产业人力资本的培育力度,通过出台鼓励政策来减少旅游从业者的流失;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方面,各个三级指标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关联度较为接近,其中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营业收入、文化娱乐场所、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文化文物部门所属机构收入、文化事业费、文化事业拨款对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效果明显,分别从属于文化产业经济绩效水平、文化产业人力资本水平和文化产业基础,其中二级指标中文化产业经济绩效表现对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效果显著。因此,在文化产业方面,为提升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可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拨款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经济绩效表现。

表5 2005-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灰色关联度系数及排名

深入分析2017-2019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采用上述灰色关联度模型,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设为参考序列,以三级指标为比较序列,探究哪些指标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文化产业机构数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此外包括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团体演出场次、博物馆数、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文化艺术科技科研数等5个指标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作用同样明显,即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水平能够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因此,提高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文化产业机构提供财政补贴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并拓宽文化产业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增加对内蒙古文化创意要素、民族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以“民族文化+演艺”等形式展出,增加演出场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表6 2016-2019年内蒙古文化产业灰色关联度系数及排名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性不断加强。一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有较大提升,其中旅游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增长趋势明显,且与文化产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二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性逐渐递增,其中2008-2009年增长趋势明显,耦合协调等级实现从2005年的严重失调到2019年中级协调的演变,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仍具上升潜力。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滞后于旅游产业,在耦合协调度类型中,样本期间内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类型居多,“十二五”向“十三五”过渡时期逐渐由旅游滞后型协调发展演变为文化滞后型,说明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不断增强,而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仍然偏低。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中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文化产业中的经济绩效表现对提高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作用显著,但交叉促进作用不明显。进一步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针对2017-2019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这一现象,分析如何调整文化产业发展侧重点,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其发展水平。

(二)对策建议

为改善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高产业耦合协调程度,推动文化和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内蒙古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实质性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深入挖掘内蒙古文化资源内涵,开发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发挥内蒙古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将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等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对传统技艺类民族文化元素,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合理利用,既要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又要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注入新鲜元素,为创作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素材;三是突出创意创意,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创新性地开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和数字游览等多种形态的旅游活动。四是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对文化产业提供财政政策支持,通过对文化企业提供减免税收政策、便捷的融资政策和规范的市场秩序等提高文化企业经济绩效表现。五是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紧跟当前科技发展新浪潮,用高科技包装内蒙古民族文化,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全息成像、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数字创意领域的前沿技术,实现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推动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注重培育、汇聚优秀人才。一是坚持“引进来”。积极出台专项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吸纳能力,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文旅行业企业家等来内蒙古创业,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品德优良、技艺精湛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做好“培带人”工作。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通过“人才培带人”等专项工程,充分发挥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传、帮、带”的形式,采取每名培带人重点培养、带领多名本地区、本专业的优秀人才,以培养本土的文化和旅游人才为主,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努力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片、实施一个工程带动一支优秀队伍的目的。

注释

①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Report on Tourism and Culture Synergies》。

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猜你喜欢
内蒙古文化产业耦合
《自由》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可爱的内蒙古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