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2022-01-20 08:58田剑陈菲
经济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无锡江苏省节点

田剑 陈菲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经济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越来越愿意将收入用于旅游消费。因此,旅游经济有着良好发展势头和潜力。不同区域在地理、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了解和探索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旅游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以及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有着积极作用。

关于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国外最早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研究内容集中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空间分异特征,如Sarrión-Gavilán针对旅游供应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1],Pearce提出了旅游地空间结构模式[2]。此外还有关于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关系研究,主要运用锚点理论、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以及GIS分析等方法[3-7]。国内相关研究开始较晚,主要侧重于旅游资源禀赋空间分异、旅游流网络演化、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旅游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等方面[8-11]。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空间计量模型、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ESDA等[12-17];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北地区[18-20]。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使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的频率较高,但是多数研究的修正引力模型忽略了区域之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差异度和方向性;此外,研究选择的区域范围多为跨省份区域,对各省域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江苏省属于旅游大省,各城市的交通通达度、资源禀赋、市场范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导致旅游经济不协调、非均衡,这将对各城市旅游经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江苏省整体旅游经济的发展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扩展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研究案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能反映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方向差异性的修正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化及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相关研究,以寻求提升江苏省旅游经济效率的优化路径。

二、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及可获取性,本文以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江苏省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气候兼具南方和北方的特征;同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古镇古寺、湖泊水乡、古典园林、都城遗址等。截至2019年12月,江苏有4处世界遗产、24家5A级景区、4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处国家湿地公园、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吸引力强。

本文选取2007年、2013年和2019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节点,数据时间节点均匀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十几年来江苏省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研究以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和人均GDP为计算的基础数据,原始数据来自2008年、2014年和2020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城市间最短公路交通距离通过火车票网里程查询而得。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对单位不一致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求结果精准有效。通过计算,得出江苏省13个市两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从而分别生成2007年、2013年、2019年的13×13的旅游经济联系度矩阵,根据数据实用性和可对比性原则,选取0.05作为断点值,通过Ucinet软件将上述3个旅游经济联系度矩阵转换成3个13×13的二值矩阵。文中地图基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tianditu.gov.cn/)审核通过的GS(2020)4632号标准地图进行绘制。

(二)研究方法

1.修正引力模型。旅游能够带动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在不同级别的空间范围中流动,旅游经济活动越频繁,彼此联系的紧密度越高,但这种联系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区域间交通距离和时间成本的限制[21]。本文基于旅游经济的特点,参考已有研究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用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替换原有指标,并引入修正系数Kij,从而反映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吸引力的差异度与方向性。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如下:

其中:Rij为i区域与j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Pi、Pj分别为两区域的旅游总人数(万人);Vi、Vj为两区域的旅游总收入(万元);Dij为两区域最短的公路交通距离(km);Kij为修正系数;gi、gj分别为两区域的人均GDP;Gi、Gj分别为两区域的GDP;di、dj分别为两区域的总人口;Mi为i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

2.社会网络分析。

(1)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由旅游经济网络中实际所有关系数除以理论上所有可能的关系数而得,表示网络中各节点间的旅游经济紧密程度,数值大小一般在0到1之间;其值越大,反映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系越紧密,网络的稳定性越好,同时各区域间获取资源的能力越强。公式如下:

其中:D为网络密度值,n为节点城市数量,若节点i、j之间有联系,则d(ki,kj)的值为1,否则为0。

(2)点度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是衡量一个区域在整个区域中所处位置重要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该节点的权力越大,位居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公式如下:

其中,CRD(i)为相对点度中心度;CAD(i)为绝对点度中心度,表示i区域和其他节点区域之间的有效联系数量;n为节点数。

(3)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测量某一节点位于其他节点“中间”的程度,数值越大,说明该节点控制其他节点的能力越强,处于更核心的位置。公式如下:

其中,CRB(i)为相对中间中心度;CABi为绝对中间中心度;gjk为j、k间的捷径数量;gjk(i)表示j、k间存在的经过i的捷径数量;n为节点数。

(4)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表示一个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距离之和,反映节点不受其他节点的控制的能力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性越差。公式如下:

其中,为i的相对接近中心度;为i的绝对接近中心度;dij为i、j间的捷径离。

(5)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结构可以清楚表现各个节点城市在整个旅游经济网络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揭示节点城市是核心区还是边缘区,并测量它们之间经济联系密度,通过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定位。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旅游经济联系度

根据公式(1)和(2)计算得到江苏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通过ARCGIS软件将数据可视化,绘制出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度网络空间结构图(如图1所示)。总体来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江苏省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变化显著,各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图1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度演化情况

2007年,江苏省整体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网络尚未成型,仅有7城市存在数值大于0.05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其中,旅游经济联系度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苏州→无锡(6.30)、无锡→苏州(6.15)、无锡→常州(2.87),以上三个城市均位于苏南地区且以无锡为唯一增长极推动周边城市。其他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数值都较低,大多处于游离状态。2013年江苏省整体旅游经济联系度表现出明显增长趋势,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网络基本成型。其中,旅游经济联系度最大的是苏州→无锡(25.29),依旧是苏南的城市。南京、无锡、苏州、镇江、扬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显著提高;此外,2007年满足某城市与另一城市存在联系的总数量达到8个以上这一条件的城市数量为0,而2013年上述5市均达到该条件。苏南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整个省的旅游经济联系仍然尚未达到较为紧密的状态,旅游经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不明显,呈现以无锡、苏州为旅游经济中心的双核模式。2019年,整体旅游经济联系度大幅增长,网络结构较为密集。13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多达146条,所有城市均满足某城市与另一城市存在联系的总数量达到10个以上这一条件,其中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扬州和盐城分别与其他12个城市都有联系。旅游经济联系度排名前三的城市与2007年和2013年一致,依旧是无锡→苏州(57.85)、苏州→无锡(57.57)、无锡→常州(36.25),表明无锡和苏州的核心地位非常坚固。

根据公式(3)计算得出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江苏省13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如表1所示)。江苏省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分别为26.97、119.42和317.47,2013年较2007年增长了342.79%,2019年较2013年增长了165.84%。可见,江苏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在不断增长,旅游经济联系量显著提高。三个年份旅游经济联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无锡、苏州和常州,排名倒数三位的城市分别为连云港、宿迁、淮安。排名前三的几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占总量的比重之和在三个年份均为70%以上,而排名倒数三位的城市总和只有1%左右,差别极大。此外,随着时间的变化,排名靠前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占总量的比值逐渐变小,而排名靠后的城市比值正在逐渐增大,说明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缓慢缩小。

表1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量变化情况

(二)社会网络分析

1.网络密度分析。由公式(4),通过Ucinet软件可得出江苏省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整体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如表2所示)。由13个节点组成的网络关系数最大理论值为156个,2007年实际关系数仅有32个,网络密度值为0.2051,数值较小,反映出江苏省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较为薄弱;2013年实际关系数增至88条,整体网络密度值为0.5641,增长率为175.04%,网络结构开始变得密集;2019年网络密度值高达0.9359,相对于2013年,增长率达到65.91%,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已达到紧密联结程度,逐渐呈现均衡发展状态。

表2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

2.网络中心度分析。根据公式(5)(6)(7),运用Ucinet软件得到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江苏省各市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如表3所示)。

表3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心度

借助ARCGIS软件,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法将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的点度中心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如图2所示)。2007年江苏省各城市的数值都不高,甚至有6个城市的点度中心度数值为0,而这些城市基本都处于苏北区域。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南京,可见南京处于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位置。无锡、苏州、镇江和扬州并列第二,其中大部分城市属于苏南区域。可见,苏南区域拥有强势地位,而苏北地区地位处于弱势,两区域在点度中心度上差别极大,两极分化的形势非常明显,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显著。2013年,各市的点度中心度均有所提升,排名情况与2007年一致,南京仍然处于核心地位。苏南属于高值区域,苏中区域数值稳定居中,苏北属于低值区域,但均已突破0值,两极分化趋势有所缓解,但整体依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差异。2019年,所有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均大幅增长,数值均达到10以上,且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都有达到12高值的城市,这些高值节点城市都起到了有效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在这一阶段,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基本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

图2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点度中心度演化情况

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法将2007、2013和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的中间中心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如图3所示)。2007年江苏省各市的中间中心度差异明显,除了南京、无锡、苏州、镇江和扬州外,其他城市的数值均为0。其中,南京的中间中心度最大,数值为2.75,表示南京对其他城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最大,成为与其他城市旅游经济关系的“桥梁”。2013年,除了连云港和宿迁的中间中心度为0外,其他城市的数值均有所提升,但是增幅较小;南京的中间中心度增长最快,且数值最高,仍然是与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重要媒介,在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苏北区域虽有0值城市,但其他城市的中间中心度增长较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极分化的趋势。2019年不存在0值城市,各市的中间中心度均降低,但是数值较为均衡。这说明,南京不再是唯一的“控制者”,各区域均有相对高值的城市,对该区域有着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各城市对自身旅游资源的利用能力也有所加强,旅游经济网络得到优化,整个江苏省的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均衡化。

图3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中间中心度演化情况

同样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法将2007、2013和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的接近中心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如图4所示)。从2007年到2019年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基本一致。接近中心度数值逐渐趋于均衡反映了各城市的旅游交通通达性越来越好,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条件,促进了各城市之间旅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图4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接近中心度演化情况

3.核心—边缘结构分析。通过Ucinet软件,对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进行划分(图5),并计算其网络密度(如表4所示)。

图5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核心区和边缘区

由图2可知,从2007年到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区呈现从苏南向苏中、苏北不断扩大的趋势,核心区数量从2007年的6个增加到2019年的11个,说明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的发展差异有所减小,整个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空间逐渐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其中,苏南地区始终保持核心地位。由表4可知,3个年份的核心区内部网络密度均为高值,边缘区内部网络密度较低,甚至为0值,表示核心区的城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处于边缘区的城市之间仅有薄弱的联系,边缘区之间较低的网络密度会制约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的整体互动。从2007年到2019年,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的网络密度值在不断变大,说明无锡、苏州、南京等苏南的核心区城市对苏中和苏北的边缘区城市具有显著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

表4 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核心区与边缘区的网络密度

四、江苏省城市旅游地空间发展模式探讨

基于上述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度、节点中心性及核心—边缘结构的分析结果,参考Lew等对旅游目的地功能的细分[22],将江苏省城市旅游地进一步划分为核心旅游节点、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4个等级,并结合江苏省的具体情况探讨城市旅游地空间的发展模式(如图6所示)。

图6 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城市定位

无锡、苏州区位条件优越,毗邻上海和浙江,联系范围广,且城市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目前江苏省共有25个5A级景区,无锡和苏州分别就有4个和6个,合计占全省的40%;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拥有较大的知名度,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经济水平,因此,这三个城市属于核心旅游地。常州和镇江同处于苏南地区,交通通达度较高,同时旅游经济联系量和中心度都较高,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相对来说也较为丰富,但是与核心旅游地相比,其旅游吸引力、辐射范围和带动作用稍弱,因此属于重要旅游地。扬州、泰州和南通处于苏中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一般,旅游经济联系量和中心度处于中等水平,主要依赖核心旅游地和重要旅游地,独立性较为薄弱,可划分为一般旅游地。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和宿迁均处于苏北区域,交通条件不够发达,知名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在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中大部分属于边缘区,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微弱,故将其划分为边缘旅游地。

(二)江苏省旅游地空间发展模式

1.旅游增长极。由上文对中心度的分析可知,南京的各项数值均为最高值,对其他城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最大,是与其他城市旅游经济关系的“桥梁”。无锡和苏州两市的网络中心度增长速度很快,且数值较高,是与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重要媒介,在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旅游经济联系度的分析来看,无锡、苏州和南京始终排名靠前,核心地位非常坚固。因此,南京、无锡和苏州三个城市可以成为增长极,依托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经济条件,致力于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增强旅游业自身造血能力,同时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国际旅游市场影响力,并发挥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旅游经济网络的优化,使整个江苏省的旅游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2.旅游发展轴。根据江苏省各市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和市场范围等基本情况,结合上文的各项分析,构建一条一级旅游发展轴和三条二级旅游发展轴。苏南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在中国也算得上是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该区域地势平坦、水网密集、交通便捷,位于长三角的中心,毗邻上海、安徽、浙江,区位条件极其优越。苏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特色方言文化、戏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因此,将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级旅游发展轴,该轴上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合计在总量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这条轴线可以称得上是江苏省旅游经济的支柱。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相对于苏南来说较为逊色,需要依靠苏南地区的辐射与带动。因此,从苏南的几个城市分别衍生出新的二级旅游发展轴。第一条发展轴为苏州—南通—盐城—连云港,由沿海高速相连,同时连盐铁路和盐通高速铁路也可联通各市;第二条发展轴为常州—无锡—泰州—扬州—淮安—连云港,目前已有连镇高速铁路等联通,并且盐泰锡常宜铁路工程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中,这是一条位于江苏省南北向中轴线上的快速客运通道,通车后更有利于促进沿线城市的旅游经济交流与发展;第三条发展轴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可依托京宁(杭)通道和新淮扬镇(运河)通道。这三条轴线上的城市都是彼此相邻,每条发展轴上目前均有便利的交通,还有不少铁路工程在建,待集体完工后,从徐州、连云港、宿迁等苏北城市到南京、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可实现一个半小时车程通达。

3.旅游片区。结合江苏省三大区域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将江苏省划分为三个旅游片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可以突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特色,逐步建立、健全旅游区域品牌机制。其中,苏南地区应考虑发展“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和“江南丘陵休闲旅游”。在苏南地区有许多保存着古风古韵、充满着水乡风情的小镇,比如周庄古镇、同里古镇和锦溪古镇等。在古镇和水乡资源丰富的苏南地区,可以充分发挥精品古镇文化,增强游客体验感,打造充满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品牌;同时苏南地区有宁镇山脉、宜溧山地等独特地貌条件和安逸宜居的生态环境,适合开发竹林、茶道、山水田园及静修等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具有特色的优质名宿;苏中地区拥有“里下河生态旅游区”,可以利用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景观开发乡村游,加强宣传力度吸引周边游客,形成苏中地区的生态旅游亮点;苏北地区可以考虑发展“环骆马湖休闲度假区”。该地区气候宜人,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也是苏鲁皖沪旅游网络的重要节点,周围交通也很便利,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五、结论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并借助ARCGIS软件将研究内容可视化,对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化及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2007-2019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不断增大,旅游经济联系量随着旅游经济联系度的不断增长而显著提高,各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日趋紧密。2007年、2013年和2019年旅游经济联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均分别为无锡、苏州和常州,排名倒数三位的城市分别为连云港、宿迁、淮安,无锡、苏州拥有绝对的核心地位,与其他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能力最强。此外,随着时间的变化,排名靠前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占总量的比值逐渐变小,而排名靠后的城市比值正在逐渐增大,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缓慢缩小。

2.2007-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由游离分散状态逐渐发展完整、成熟。2007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值数值较小,江苏省各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较为薄弱;2013年整体网络密度值为0.5641,网络结构开始变得密集;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值高达0.9359,足以说明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已达到紧密联结程度,逐渐呈现均衡发展状态。三个年份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排名第一的城市均为南京,可见南京始终处于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位置,对其他城市有着强劲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无锡、苏州等苏南区域的城市排名靠前,是与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重要媒介,在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南区域拥有强势地位,而苏北地区地位相对处于弱势,呈现两极分化的形势。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城市的旅游交通通达性越来越好,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条件,促进了各城市之间旅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两极分化趋势会有所缓解,但整体依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差异。

(3)2007-2019年,江苏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区数量不断增加,呈现从苏南向苏中、苏北扩展的趋势,整个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空间逐渐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其中,苏南地区始终保持核心地位。核心区的城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处于边缘区的城市之间联系较弱,边缘区之间较低的网络密度会制约江苏省旅游经济网络的整体互动。

基于研究分析的结果,对江苏省旅游地空间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将江苏省城市旅游地划分为四个等级,确定南京、无锡、苏州为三个核心增长极;根据江苏省各市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和市场范围等基本情况,构建一条一级旅游发展轴和三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结合江苏省三大区域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将江苏省划分为三个旅游片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突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特色,以求最终达到提高江苏省旅游经济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无锡江苏省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无锡一棉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