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支架,读写融合,读中学写
——五下《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实录及评析

2022-01-24 11:10执教张爱华评析胡友三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监生人物描写板书

执教|张爱华 评析|胡友三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3 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另外两个描写人物的片段。上一节课在《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祥子?

生:他是一个车夫。

生:他长得挺脱、健壮……

师: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的?

生:外貌。

师:是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来刻画一个挺脱、健壮的车夫——祥子的形象。

【评析:通过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人物描写方法以及师生一起借助思维导图深度解读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破解人物描写构思的基本要素:写谁?他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描写方法是什么?张老师用思维导图巧妙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可视化的、可以直接模仿的阅读支架和习作构思框架。】

二、默读思考,探究写法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两个人物描写的片段,看看语言文字中的小嘎子和严监生,作者分别是用什么办法来塑造他们的不同形象的。(板书:小嘎子、严监生)

师:下面请大家先快速默读《摔跤》和《两茎灯草》,边读边思考:小嘎子和严监生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你感觉到的?读完,请画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并尝试写下批注。

(师出示批注方法:圈字词+写人物性格+写描写方法)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他一看批注图示就学会了人物描写类文章的批注方法:先默读课文,圈画出一个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然后再从这个词语附近往外拉一条弧线,在课本空白处的弧线底下简单写一两个能体现这个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和作者用到的人物描写方法。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先来说说小嘎子给你的印象吧!(板书:小嘎子)

师:谁先来?

生:调皮、有心计。

生:机灵、会使巧劲儿。

(师板书:机灵)

师: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让你感觉到他机灵的?

生:摔跤比赛。

师:你又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小嘎子机灵的?

生:我从“眼疾手快”这个词看出他的反应很快。

生:“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让我感觉他的动作很灵活。

师:为什么这里会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因为看到“蹦”这个字我仿佛亲眼目睹了他摔跤时的情景。“猴儿似的”容易让我联想到他那轻快、灵活的样子,更能够感觉到他灵巧、可爱的样子。

师:“蹦”这是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板书:动作)

师: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描写?

生: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生: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师: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特点?咱们看谁火眼金睛最先发现。

生:是用一串儿动词来写的连续动作。

(师板书:动作串)

师:作者写摔跤比赛时就像放慢镜头一样,把一帧一帧的镜头画面用语言文字来慢慢播放。小嘎子那一个个不同的动作,作者都选择了不同的动词来连续、细致地描写。这样一个激烈的摔跤比赛的场景就很容易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绘制思维导图完善板书:小嘎子、机灵、摔跤、动作,略。)

师:那你们想不想再来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这场激烈的摔跤比赛呢?好,让我们再用贴切的、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一下吧!起初——,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那严监生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爱财如命。

生:吝啬。

(师板书:吝啬)

师:作者是用一件什么事让你感觉到严监生的吝啬的?

生:严监生临死前因为家里多点了一茎灯草而不肯断气。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读出他的吝啬?读一读,说一说。

生:“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登时就没了气。”我是从这一句体会到严监生爱财如命,非常吝啬的。

师:我似乎知道了,因为他家里很穷,所以他不想让家人们为他多浪费油钱。

生:不是,他家很富裕。

师: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家里很有钱?

生: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从“穿梭”和“郎中”我能看出来,因为郎中是医生,一般人家是请不起医生的。

生:二侄子说:“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我从“还有”的“还”看出他家里很有钱,要不不会说“还有”。

生:我从“两笔银子”中的“两笔”看出他家里的银子不少,都是用“一笔一笔”来计算的,而当时穷人家里连几两银子都没有。

师:你们真会读书!抓住课文中几个词语就能感受到他家里不但不穷,反而很有钱。那你知道他家里有多么有钱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我就来告诉你吧!据《儒林外史》记载: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这还不够,他家还有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几百两银子啊。现在,一两银子可以折合人民币约500元左右,这样来算的话严监生可以说是一位亿万富翁啊!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他的吝啬来?

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总不得断气,这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他都病成这样了还总不断气,伸出手指让家人灭掉一茎灯草。

师:是啊,都病成这样了他还伸出来他的招牌性的俩手指头(做伸手指状动作),给家人出了个哑谜。家人猜了几次都没猜到?

生:三次。

师:谁想跟老师来合作一下,演一下这个猜哑谜的过程?谁想来当大侄子?

生: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师: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边表演边读)

生: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师: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边表演边读)

生: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师: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边表演边读)

师:一个细节,伸手指的哑谜,猜了三次。他的反应是一样的吗?作者为什么写出了变化?

生:不一样,因为他们猜的不一样。当猜“是两笔银子”时,他的眼睁得滴溜圆,狠狠地摇,可见他的贪财,生怕别人惦记自己的银子。

生:当猜是两位舅爷时,他简直就绝望了。

师:看来是没有人能懂他的心思了。同学们,他最不放心的是什么呀?

生:多点的一茎灯草。

师:所以当赵氏说出他的心思以后,他才——

生:点一点头。

(师板书:三摇一指)

师:大家看,作者写一个临死前的吝啬鬼时就是抓住了他伸着手指头时的一个细节和三次摇头、一次点头来写的。

(师绘制思维导图,完善板书:小嘎子、机灵、连续动作,严监生、吝啬、简单动作。)

【评析:迁移运用《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路径,引导学生在真实具体情境中尝试运用批注阅读策略“圈关键词+批注人物性格+批注作者选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抽丝剥茧似的逐步深度探究《摔跤》和《两茎灯草》中两个不同人物的特点及作者选用的描写方法,真正做到了读写融通,读中学写。】

三、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师:学到这里,请大家看板书,三个性格鲜明的不同人物,作者选择的主要描写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在小组内结合共学单,讨论一下,这三个性格特点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人物 描写方法可以互换吗?为什么?祥子 子小嘎严监生

(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共学单。)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不能互换。因为他们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

师:能用写小嘎子的方法来写严监生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合适?

生:因为小嘎子的典型特点是争强好胜、活泼好动,而临死前的严监生都奄奄一息了,用连续动作来写他不合适。

师:那能用写严监生的方法来写祥子吗?

生:不能。因为祥子是一个身材健壮的车夫,而用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简单动作描写祥子显然也不合适。

师:看来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情景中的人物,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写。

【评析:“为什么不能互换?”这一思辨性的学习任务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不同于单纯借用一个一个的片段来机械地学习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这样的思辨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对比、分析、思辨中习得人物描写方法的选择策略——根据人物特点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四、迁移运用、深化学习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个“辩论家”,最好用什么方法来写?

生:写一个“辩论家”我会选择侧重语言描写。

师:为什么?

生:因为“辩论家”一般都是能言善辩、能说会道的人。如果抓住他和别人对话的语言进行描写,可以轻松地写出人物的特点。

师:写一个“棋痴”呢,最好用什么办法来写?

生:神态描写。

师:写一个“悠悠球达人”呢,最好用什么办法来写?

生:连续的动作描写。

师:真了不起,大家都能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进行人物描写了。下面奖励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请大家认真观看,边看边想:动画中的猪八戒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来写一写这个故事中的猪八戒你会选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播放《猪八戒吃西瓜》视频)

师:谁来说说,猪八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贪吃。

(师板书:猪八戒、贪吃)

师:你会选用什么方法来写?为什么?

生:我会选择猪八戒吃西瓜时的动作来写。因为他连续吃四块西瓜的动作都不一样,能写出他贪吃的特点。

生:我会抓住猪八戒吃西瓜时的动作和自言自语的语言来写。因为,他说的话更能体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加上语言描写更能写出他贪吃的特点。

(师板书:动作、语言)

师:是呀,言为心声。运用“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也可以更好的写出猪八戒的特点。还有选择不同写法的吗?

生:我不仅要抓住猪八戒吃西瓜时的动作和他自言自语的语言来写,还要写一写孙悟空躲在大石头后说的话。因为,他说的话能直接表现出猪八戒贪吃的特点。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选择人物描写的方法,还能将多种方法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师:下面,我们再看一遍视频,然后请大家带着猪八戒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试着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吧!(出示:关键词谱系)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连接词拿切举闻舔流擦掂捧啃转跪扔……八戒西瓜刀西瓜皮鼻子手嘴口水猴子师父沙僧……红彤彤急忙三千尺甘甜大口大口吧唧吧唧狼吞虎咽……一天只见先然后接着又再最后

(生小练笔)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短短几分钟就写出了这细致生动、文采斐然的一个片段。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

只见,猪八戒先用右手拿起刀子,将西瓜切成四块,顺手将刀刃上的西瓜汁一抹,然后又高高举起沾满西瓜汁的左手,将西瓜汁滴到自己的舌头上。接着馋得直流口水的八戒,又用他那长长的大鼻子依次把四块西瓜闻了一遍,舔一舔自己右手上的西瓜汁,自言自语道:“师傅,俺老猪先吃自己的一块,这总说得过去吧!”于是,他用右手掂了掂,选了最大的一块,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吃完,他又拿起一块,说:“一块也解不了渴,我还是把猴子这块也吃了吧!”说着,他又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第二块。吃完,他竟然在西瓜皮上用自己的大鼻子钻出了一个洞。扔掉第二块西瓜皮后,他又拿起了第三块,嘴里还嘟囔着:“我把沙僧这块也吃了吧!”吃完第三块后,只见八戒双膝跪立,举起双手说:“师傅,可不是我老猪不给你吃啊!这一块西瓜也交不了账。还是让我代你吃了吧。”说着,他便吧唧吧唧地吃起了最后一块西瓜。

师:我想采访一下,你主要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为什么?

生:动作和语言。因为八戒是个贪吃的角色。要想写好他贪吃的特点,最好用它吃西瓜时的一连串动作和他说的话来写。

师:是的,我们要先判断八戒这个人物的典型特点是什么,从他连吃四块西瓜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他贪吃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像这位同学一样仔细观察他的各种细微动作,用一连串的动作和语言来写八戒,一定能写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八戒。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请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想想他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再选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写。

【评析:课文是学习人物描写的例子。从课文中习得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后,学生还要学会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和情境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经过“举一反三”“牛刀小试”两个环节模拟情境的迁移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人物描写方法的选择策略。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写一个自己真实生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

【总评】

读写融通既是语文学习的规律所在,也是统编本教材编写的核心理念。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既以目标的形式定位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架起了读写融通的桥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阶。张老师执教的《人物描写一组》一课,体现了“读写融合,读中学写”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人物描写一组》这个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落实的是课标第三学段习作“内容具体”的目标要求。经过四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但是,要达成“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目标,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上课伊始,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祥子的特点和描写方法,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了一个可视化的自主学习支架(人物—事例—特点—方法)。接着,张老师顺应这一学习路径抛出了第一组核心学习任务:“小嘎子和严监生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你感觉到的?”可见,为了让习作教学更有针对性,张老师聚焦了目标,微化了教学内容,选择“通过典型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接下来在分析《摔跤》一课中描写小嘎子的主要方法时,张老师又引导学生像放电影一样慢镜头回忆了小嘎子和小胖墩摔跤的过程,体会了连续动作(动作串)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作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人物动作具体描写的不同方法(连续动作描写和简单动作描写), 还进一步完善了思维导图(板书)。此时,三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便直观地呈现在师生面前。此时,张老师又相机追问:“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可以互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为什么对于不同的人作者选用的方法不一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新学到的“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的经验转化为人物描写方法的“选择力”。

众所周知,学生的习作技能只有在“做中学”“练中学”,才能真正得以提升。但学生参与习作训练动机不强,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制约习作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最后一个版块,张老师又创设了“举一反三”“牛刀小试”和“学以致用”三个难度递进的交际情境,既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看视频,写八戒”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张老师遵循了习作教学的规律,准确把握了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设计理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搭建起读写融通的支架和桥梁,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监生人物描写板书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