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期望特征与差异研究
——基于12859份样本数据的分析

2022-02-01 11:26王东红周恒灿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户籍薪酬预期

王东红 周恒灿

自20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在带来更多知识“人口红利”的同时,也造成大学生的供给过剩,导致就业难。就业难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如社会需求下降[1]、衡量标准的缺陷[2]、教育体制的不配套和落后[3]、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反馈的不确定性[4]、个人能力的不足[5]和就业期望过高[6]等。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大学生根据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自身情况,对将要从事工作的区域环境、工资福利、职业声望、发展前景等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目标[7]。而大学生追求攀比、寻求安逸等原因使得他们做出了非理性的择业行为[8],结构性失衡的就业问题更加明显。就业期望值是否合理,对毕业生就业的态度有直接影响[9],偏高的就业期望造成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10]。本文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就业期望的相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毕业生薪酬预期、单位性质预期、地域选择预期、单位行业预期、职位选择五个维度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研究人员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对湖北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5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859份,有效率85.73%。样本的性别、专业类别、户籍类别、人数及百分比,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描述(N=12859)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薪酬预期

从计量的角度来看,可以用就业起薪期望偏差这一指标来反映毕业生的起薪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形成的差异程度。当预期薪酬高于实际就业薪酬,则认为“负偏差”,即市场表现为较好的预期结果;反之,则为“正偏差”。预期薪酬数据表明,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在5001~6500元之间,见表2。麦可思研究院2021年7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20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说明调查结果比较客观,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比较理性。

表2 样本就业预期薪酬

(二)单位性质

工作单位的性质决定了职业属性和个人成长,是毕业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表3的数据表明,有34.35%的人选择到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工作,坚持追求“铁饭碗”,说明传统就业观念仍然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外资企业较以往选择有明显的回落趋势。同时数据显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毕业生创业比例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有34.1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未树立明确的就业观。

表3 样本就业预期单位性质

(三)地域选择

就业的地域因素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地域选择是研究大学生择业期望的重要内容。家乡因素与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传统的“恋地情结”,有52.7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在本省工作,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家乡偏好。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期望地域出现极端趋势,只有极少数大学生选择去相对落后的西部区域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北区域,见表4。

表4 样本就业预期地域选择

(四)单位行业与职位选择

整体上看,金融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科教文卫行业是当代大学生首选就业行业,对传统制造行业的选择低,见表5。可见,行业的薪酬水平、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等因素仍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表5 样本就业预期单位行业

职业价值水平高低显著作用于行业与职业的选择,这与整体竞争力的社会共识有关。社会普遍将整体竞争力分解为工作的薪酬水平、社会声望、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晋升可能性等标准,部分大学生在竞争力评定标准上仍然接受社会普遍认同的指标体系。

三、择业期望的差异性分析

以大学生个体特征中的性别、专业类别、户籍类型三个维度为自变量,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差异性研究的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大学生择业期望的独立样本T 检验

(一)性别对于择业期望的差异性分析

男性大学生月薪期望均值为4.219,女性为4.057,经独立样本T检验,sig值为0.017,表明在第一份工作月薪上,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期望。原因在于:首先,第一就业市场普遍认为,基于综合能力的优势,男性能为就业单位带来更多收入,这种机制对男性大学生的薪酬预期有正向的反馈作用,单位愿意提高薪酬水平。其次,在传统思想影响下,男性应该承担更多责任,所以要有更高的收入来支撑。最后,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讲,女性在婚后重心会偏向家庭,对于工作的要求相对轻松、稳定,容易形成较低的薪资预期。

男性大学生回本省就业均值是0.274,女性均值是0.368,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Sig值为0.028,表明女性大学生更愿意回家乡工作;同时,在工作城市规模中,女性大学生对工作地域均值低于男性,由此认为:女性大学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中具有更强烈的家乡偏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基于传统的恋地情结、地域文化、乡土观念,女性比男性有更强烈的乡土观念,女性大学生更愿意回家乡所在省份工作。第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以及收入水平对男性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农村户籍毕业生来说,家乡地域很难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推”动着农村籍男性毕业生向外求职;推拉作用驱动着男性向发达地区发展。

(二)专业类别对于择业期望的差异性分析

检验结果显示,在月薪期望值中,社会科学(4.217)与自然科学(4.208)差别不明显,均有较高的月薪期望值。但是,在省内家乡区域,社会科学类(0.346)大学生比自然科学类(0.312)大学生均值明显高;同时,社会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大学生对于工作城市规模均值分别为3.512、3.896,Sig值为0.043,数据表明:自然科学类大学生到东部沿海地区工作的意愿更加强烈,社会科学类比自然科学类大学生更愿意回家乡工作。这是因为社会科学类专业与社会人文关系密切,响应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建设家乡,同时具有一定的“乡土文化圈”。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类专业更需要科技集中、创新研究、经费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三)户籍类型对于择业期望的差异性分析

户籍类型不同的大学生对于月薪以及工作地域差异显著,且城镇户籍大学生在月薪期望值以及工作城市规模方面均高于农村户籍大学生,农村籍大学生对到小城市工作的意愿大于城镇户籍大学生、对于薪水要求低于城镇籍大学生。这是因为面对同样的就业压力,农村户籍学生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相对来说均大于城镇籍学生;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村籍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其对于城市融入的愿望强烈,城市化的倾向更明显。

(四)工作单位期望的差异性分析

表7是大学生个体特征中的性别、专业类别、户籍类型三个维度的工作单位期望差异性统计表,结果表明:第一,男女大学生对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外资合资企业工作单位期望基本趋同;对于私营企业、创业来讲,男性大学生期望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第二,社会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期望更偏向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自然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偏向于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创业。第三,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期望更偏向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城镇籍大学生偏向于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创业。

表7 工作单位期望的差异性统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相关结论

当代大学生择业最关注的是薪酬,受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务实化的影响,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是比较理性的,其薪酬预期普遍与实际水平相接近。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仍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说明传统“官本位”“学而优则仕”就业观念仍然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影响了他们择业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地域选择受家乡偏好以及经济结构的双重影响,同时其就业预期区域选择渐趋理性,由一线中心城市逐渐转向沿海二三线城市及中部城市,这对于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意义重大。此外,大学生择业并不过于追求专业对口,薪酬水平、社会声望、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晋升可能性等对选择单位行业、工作职位起着关键性作用。被调查对象中有4390人没有明确的就业行业及职业预期,就业观不明确。

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性。在月薪期望值上男性均值要高于女性,并且更愿意到沿海发达区域工作;在专业类别方面,社会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期望更偏向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自然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偏向于私营企业,自然科学类大学生到东部沿海地区工作的意愿更加强烈,社会科学类比自然科学类大学生更愿意回家乡工作;在户籍类型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对到小城市工作的意愿大于城镇户籍大学生、对于薪水要求低于城镇籍大学生,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期望更偏向于机关事业单位等相对稳定职业。

(二)相关建议

第一,大学生要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价值观。首先,从宏观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深入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职场环境;其次,能够对未来新兴行业发展趋势作出有效判断,在生涯发展中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行业发展趋势而科学决策,适时地对计划进行调整,从而摆脱传统生涯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困境。

第二,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通过一系列职业规划培训,引导学生评价和了解自己,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与能力,更好地对就业市场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改正不合理的地域化、部门化就业价值取向,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学校实施差别化就业指导政策。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念,对实际就业行为起决定性的内在规制作用。学校应对具有不同择业期望的大学生实行分类引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构完整的就业行为和职业价值模型。将就业行为和职业价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提供有差别的就业指导服务,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

猜你喜欢
户籍薪酬预期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分析师一致预期
征婚信息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