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怎么办?》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2022-02-03 21:11朱晨鹏
南方论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潮俄国列宁

朱晨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新时代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中多元化思潮也开始迸发,而识别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错误思潮并与之斗争,是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列宁的《怎么办?》是一部针对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的论战性著作,它的创作从理论、政治与组织方面对经济派的错误思想予以全面打击。今天,重温列宁《怎么办?》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对于加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抵御不良思潮影响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一、列宁《怎么办?》批判经济派错误思潮的背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它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而面对风起云涌的俄国革命形势,刚刚诞生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却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与党章纲领,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团体仍处于“各自为政”的涣散状态。不仅如此,在党的内部还出现了一个信奉经济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想派别,即“经济派”。该派别由于《工人思想报》的公开出版而暴露出来;他们以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为基本特征,发表了一系列错误言论观点,为党的思想统一与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在政治方面,“经济派”迷恋经济斗争,主张发展工联主义政治,否定政治斗争对于工人阶级解放的必要性以及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在理论方面,“经济派”否认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尾随伯恩施坦主义打出“批评自由”的口号,歪曲、贬低马克思主义;在组织方面,“经济派”鼓吹涣散状态的“手工业小组”工作方式,否认建立统一、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针对“经济派”错误思潮为俄国革命工作带来的伤害,列宁撰写了《怎么办?》这本著作对其予以系统批判,取得显著效果。经济派首领之一马尔丁诺夫说:“列宁的小册子《怎么办?》给我们带来了特别毁灭性的打击……小册子的作者以他的革命的……胆略把我征服到这种程度,尽管工人事业派分子坚决要求,我还是坚持拒绝回答《怎么办?》,在列宁提出的新问题前我无法自圆其说。”[1]

二、列宁《怎么办?》批判错误思潮的重要内涵

(一)提出科学革命理论,予以正面思想引导

科学的理论来源是抵御错误思潮的坚定基础。列宁在《怎么办?》中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提出了关于党的革命任务、理论教育等一系列观点,其内容的科学性得到后世的普遍认可,并成为抵制经济主义错误思潮的重要思想来源。首先,在党的革命任务方面,列宁驳斥了经济派迷信经济斗争、推崇工联主义政治的错误观点,指出经济斗争与工联主义政治在本质上不过是“使出卖劳动力的人学会较有利地出卖这种‘商品’,学会在纯粹商业契约的基础上来同买主作斗争”[2],而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应该是“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不仅是要争取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而且是要消灭那种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3];其次,在理论方面,列宁着重强调了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与政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他在《怎么办?》中先是作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等重要论断,阐述了科学理论对于革命任务及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其后又系统地提出了灌输理论,指出工人不会自发地生成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由外向内进行思想灌输,详细阐述了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及必要性;最后,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列宁驳斥了经济派所推崇的手工业工作方式,指出这种组织状态带有缺乏连贯性、难以集中力量等局限性,从而论述了统一政党组织建设的迫切性,即“俄国革命政党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6]。

(二)揭示利益与价值诉求,指明错误思潮实质

透过经济派的思想言论揭示其反映的价值倾向与利益诉求,直击其内在本质是列宁批驳经济主义思潮的重要方式。在俄国革命运动期间,经济派否认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借以“批评自由”的口号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对经济派中渗透着的小资产阶级利益诉求及向资产阶级妥协的机会主义倾向展开揭示与批判。首先,列宁揭示出经济主义的本质;在《怎么办?》中,列宁指出,现代国际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已经形成了两个派别,其中一方是以德国伯恩施坦为首的机会主义派别,他们打着“批评自由”的口号,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修正,这一派别的立场已经开始转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会腐蚀社会主义意识、否认社会主义运动的独立自主权,而俄国的“经济派”正是这一机会主义派别的变种。其次,列宁揭示出“批评自由”这一口号背后的实质含义:列宁指出,伯恩施坦派对马克思主义展开理论上的“批评”,是同他们在政治上转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相适应的,而俄国的经济派批评马克思主义,也是对资产阶级思想言论的一脉相承。因此,“‘批评自由’的实质就是机会主义派别在社会民主党内的自由,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变为主张改良的民主政党的自由,就是把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因素灌输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的自由”。[7]最后,列宁指出应对这种派别与思潮,社会民主党人应采取的态度与方法:1.重视俄国革命运动中的理论工作;2.积极开展对伯恩施坦主义及俄国“批评”思潮的批判;3.揭穿并驳斥降低社会民主党的革命纲领与策略的企图;从而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革命运动指明方向。

(三)注重文本语言艺术,增强话语的生命力

语言艺术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文本的思想传递并推动作者的情感表达。《怎么办?》能取得批判经济主义思潮的显著成效,与其文本语言艺术的恰当运用也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在《怎么办?》中,列宁在阐述革命理论及辩驳错误思潮时多次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使得著作文本的言语论述呈现出恢宏的气势与磅礴的力量,其背后传递的思想也彰显出巨大的冲击性与穿透性。其次,列宁在《怎么办?》中注重语言的修饰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著作在表达思想及批驳思潮时,多次将论述观点与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予以结合,从而赋予论述语言以通俗化特征,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与传播性。如列宁在批判经济派的一些作家采用唯心史观和偶然事件来研究和解释历史时,便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气势、提升讽刺效果:“要解释德国社会党为什么统一和法国社会党为什么涣散,完全不必去考察两国历史的特点,不必把军事的半专制制度和共和的议会制的条件加以对比,不必分析巴黎公社和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的后果,不必把两国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加以比较……法国人所以争吵是因为他们偏激,德国人所以统一是因为他们是乖孩子。”[8]此外,比喻手法在《怎么办?》中也被多次运用:如列宁把需要接受政治教育的工人阶级比作无法用“经济主义”稀粥满足的小孩子[9]、把能够起到伟大作用的革命家组织比作阿基米德口中可以撬起地球的杠杆[10]、把全俄政治报纸比作能够吹起革命熊熊大火的鼓风机[11]……列宁在著作中通过对言语的精雕细琢及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全文的字里行间之中都充斥着理性的光辉与情感的流露。

(四)提出全俄报纸构想,扩大思想影响规模

媒体是批判错误思潮的重要阵地。列宁在批判经济主义错误思潮的过程中,便高度重视新闻媒介的传播作用。在《怎么办?》创作前,列宁便已经以俄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阵地,接连发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从何着手?》等系列文章,有效地批判了经济主义思潮并回击经济派刊物《工人思想报》和《工人事业》杂志针对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种种诘难;而著作《怎么办?》的问世也与《火星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按照列宁的说法,“《怎么办?》一书是1901 年和1902年火星派的策略,火星派的组织政策的总结”。[12]随着《怎么办?》著作的问世以及《火星报》刊物的积极引领,经济主义在俄国革命环境下已难有立足之地,大部分俄国社会民主党委员最终选择与火星派保持统一立场,《工人事业》杂志以及《工人思想报》也于1902 年相继停刊。此外,列宁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党报的意义与作用。在《怎么办?》中,列宁将全俄政治报纸比作俄国革命工作的鼓风机与手脚架,他还提出了建设全俄政治报纸的工作计划,并详细论述出全俄政治报纸对于俄国革命形势及政治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列宁的努力下,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先后创办《火星报》《曙光》《前进报》等多份报纸杂志,它们为推动俄国革命形势、培养党内组织力量及发展先进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列宁的党报思想也随着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浩荡进程不断进步与完善。

三、列宁《怎么办?》批判错误思潮的当代启示

(一)坚定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

《怎么办?》能取得批判错误思潮的显著成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列宁在书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了正确的理论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3]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出现局部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面对日趋多元的社会思潮,我们应首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信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丰富头脑、武装思想。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能够多次克服困难并发展壮大,与其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有重大关系。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依然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坚定思想、强化信仰,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抵御一切不良思潮的攻击与影响。其次,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列宁在《怎么办?》中多次强调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而在新时代加强对错误思潮的斗争并坚定信仰,我们同样应重视社会主义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四史教育等方式,逐步强化党员先锋队伍的四个意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四个自信。最后,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对于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污蔑、歪曲党和国家发展、阻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错误思想言论,我们应予以严厉打击,坚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二)透视本质,揭示其反映的利益诉求与价值倾向

马克思曾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14]错误的社会思潮在类别上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它们必定不会凭空产生发展,而是与一些阶级利益、社会问题等密切相关。列宁在《怎么办?》中揭示出经济主义思潮背后的利益倾向及其口号“批评自由”的实质意图从而推动论战胜利的行为对于当今抵御、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仍有重要启示。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多种错误思潮与不良思想影响,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一定挑战。究其本质,不难发现这些错误思潮背后多渗透着严重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西方资产阶级推行霸权的工具。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例,近年来该思潮在我国社会相对活跃,它们否定并歪曲中国革命历史,亵渎民族英雄,甚至为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势力评功叫好,其主要目的就是否认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该思潮虽多次提出不同的理论主张,但始终以“全盘西化”为核心诉求。因此可以断定,该思潮在本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为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并动摇中国共产党合法执政根基的工具。针对这些错误思潮,我们应探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与社会基础,分析其背后的价值倾向、利益代表与政治目的,深层透视错误社会思潮的内在本质,从而在防范、批判它们时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成效。

(三)把握阵地,善于利用媒体平台掌握话语权

媒体平台是加强思想宣传、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工具。列宁在批判经济主义思潮时积极推动《怎么办?》著作的出版,并善于运用《火星报》等报纸刊物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回应经济派刊物的攻击批评。当前,微博、抖音等互联网新式媒体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交织交融,一同构成了新时代信息传播的媒介生态。它们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丰富网络数据资源的同时,也为错误思潮的传播与泛滥提供契机。我们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抵御错误思潮的影响,就必须利用好这些平台资源。为此,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构建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当前我们宣传主流思想,要注重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多元媒体平台的平行并用;既要保持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稳定性特征,也要发挥新兴媒体的时效性、多样性优势,可通过搭建多元化的媒体传播平台,形成信息传播矩阵,从而扩大主流思想传播范围与受众影响力度。2.积极利用新时代互联网传播特征;大数据技术与算法推荐程序的应用已成为新时代互联网传播的重要特征,我们在加强网络宣传时应对其予以重视: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观察、监督错误思潮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度,探究其传播缘起与发展趋势,从而为之后的防范、宣传工作提供方向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并规范算法推荐技术,分析不同网民群体的圈层化特征及其背后的思想动机与情绪偏好,从而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宣传时根据不同受众类型做到精细化数据推送,提升宣传工作的时效与强度。

(四)注重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推动宣传

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在《怎么办?》中,列宁便很注重著作文本的语言艺术及通俗化表达,他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传递思想并批判错误思潮,从而做到了语言论述中内容与形式的良好融合,取得了理想的宣传效果。今天,我们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抵御错误思潮影响时,除了强调内容建设外,也应重视宣传形式的有效创新,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主流思想的广泛宣传。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切入:首先,尝试内容承载方式的多元化建设;在宣传主流思想时,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而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利用影视、歌曲甚至动漫等多元形式将宣传内容予以融合表达,迎合不同类型受众需要;以国产动漫《领风者》为例,该动漫以讲述马克思生平为题材,播出后取得千万余次播放量与一众好评,极大地提升了马克思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度,可谓叫好又叫座。其次,注重宣传话语体系的多元化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作重要论述时便多次运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或是引经据典,或是善用修辞,从而使得宣传话语变得可赞、可信、可亲、可感;我们在从事宣传工作时,也应注重提升宣传话语体系的艺术性,通过及时更新话语理念、转换话语形式、丰富话语内容等方式,在宣传主体和客体的双向互动中寻求探索,逐步建立、完善一套能听懂、能接受的宣传话语体系,从而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我国在今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依然会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错误思潮的攻击与影响。对于这些不良思想带来的挑战,我们要从马恩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学习马克思经典作家前辈们应对种种困难时的科学态度与丰富经验,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牢牢地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思潮俄国列宁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