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储粮新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2 22:44马洪宗
中国食品 2022年1期
关键词:气调氮气环流

民以食为天,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也更加注重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储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要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高存储量、低能耗、低污染为前提实现对生态体系的保护。本文针对现阶段粮食存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立足于低温、低能耗的原则,有效利用客观条件严控材料使用情况,推行绿色、安全、无污染、节能的储粮技术,从而有效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一、我国粮食存储面临的问题

我国虽然拥有相对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但技术应用落实情况仍有待提升。影响粮食储藏的因素有很多,就目前来看,仓储设施是影响我国粮食质量的主要原因,部分粮仓在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性,隔冷隔热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病虫害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大部分储粮单位会采用化学熏蒸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抑制虫害问题,但一些药剂也会在熏蒸过程中浸入到粮食中,严重危害粮食安全,与绿色环保理念背道而驰。从长远发展来看,粮食储藏应当注重生态保护,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存储方式,但目前大部分物理技术都具有高耗能的特点,成本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储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二、绿色储粮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1.膜下内环流控温储藏技术。膜下内环流控温储藏技术是一项符合绿色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技术,其原理在于利用粮堆自身外部热、内部冷的特点,形成相互补充的膜下环流系统,在季节性明显的夏季和秋季实施仓内通风计划,确保粮仓上下层温度的均匀,从而达到储藏标准,有效规避病虫害和药剂使用带来的危害。不过,膜下内环流控温系统相对复杂,并且受气候影响较大。

以无锡市新安贮藏库为例,在利用该项技术前选择4仓和15仓为实验仓,采用高科无线粮情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在低温季节可以将自然冷空气视为主要冷源,通过混流风机将粮仓平均温度降至5℃以下;在2月底3月初的开春之际,需要在密闭粮仓前对墙角、四周墙体进行防护处理,比较常用的是八角油,粮堆表面往下30cm也要拌和防护剂(按照1:2500药量),切忌超出规定范围。粮仓整体长度30m宽度24m,共有3个通风口,并配备42根电缆以及168个测温点,为膜下内环流技术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做完以上准备工作后开始正式密闭压盖,材料方面选择聚氯乙烯薄膜,不仅要覆盖在粮堆表面,仓窗和通风孔也要实施密闭隔热操作,以免出现漏风、误操作等而影响最终结果。5月份下旬需要对整个粮仓进行气调或熏蒸杀虫,基于绿色储粮的条件可以运用氮气杀虫法,但为了最终结果的多样性,应当在两个仓分别使用氮气气调和磷化铝熏蒸。粮堆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于仓顶、墙以及门窗等,其中仓顶热量占据总热量的70%,经调查显示,实验仓在夏季最高温度可达到40℃左右,由于白天与夜间温度的差异,极易在晚上出现结露现象,因此需要进行人为控温与调节,时间一般会选择在6月下旬。气调散气后,利用空调、轴流排风扇等设备将气温降至25℃以下,这里需要强调设备功率,出于工作持续性的考虑,需要选择功率较大的设备。直至8月份我国温度逐渐升高,粮仓表面温度大概为29℃-32℃,需要在膜下内环流通风约192h,完成此过程后表层粮温会下降3.5℃左右、中层浮动3.1℃、地层温度约上浮2.9℃,而粮堆中心温度的变化幅度不大。由此可见,膜下内环流能够有效均匀通风温度,改善表面与内部差值过大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膜下内环流控温技术始终处于封闭环境,并未真正与外界湿热交换,空气和氧气含量很少,能够起到保存粮食水分的作用,还能使粮食均匀吸附高湿热气体,有效实现低温储粮。

此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务必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膜下内环流控温技术受季节性气温影响较大,夏季需要在温度较低的夜间或凌晨进行操作。第二,环流期间要关注粮仓内部结构,记录同一时间不同粮食层的数值以及不同时间下粮层的温度变化,严格遵循标准数据信息,防止相邻层之间的粮温差距过大甚至超过露点,有效预防结露现象。第三,关注粮堆的四角部分,这部分属于环流通风的死角,极易发生虫霉、结露或温度过高等问题,影响整个粮仓的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在四处分别安置通风管道、竹气笼等装置,門边也需要进行局部降温。第四,在膜下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过程中,每天都要测量粮温,按照时间轴记录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必要时也可扦插2m的流动测温杆提高测量的科学性。

2.氮气气调技术。氮气气调作为新型绿色储粮技术,紧密结合生态理念,改变传统用药方式,不仅解决了耐药性问题,还能提升粮食产品的质量,具体分为入库彻底杀虫、春季封闭压膜、夏季实施防虫以及秋冬揭膜通风这四个主要环节。

在开展氮气气调防虫时,主要利用防虫网、气调降压设备、诱捕灯、惰性粉等用品来防止病虫繁衍。氮气气调防治的基本过程是降低基础温湿,通过局部加温晾晒、通风、搬运等方式确保同一粮仓内部温湿均匀,粮食入库前需要在仓门、排风通风口和窗户处布设10-20cm的防虫线,这是预防病虫害的第一步;其次是对粮面压膜保持密闭状态,为了避免出现膜下结露的现象,需要根据室外温度实时控制内部温度;最后是通过氮气气调来预防虫害威胁,根据实际等级,明确氮气气调的浓度以及对应的充氮工艺。

为了确保粮食储藏的安全性,要根据虫量和规模采用不同浓度的氮气杀虫,浓度98%需要保证在30d以上;若检测结果显示基本无虫量,需要利用95%-97%的浓度进行防虫处理;确认无虫粮,则让氮气浓度保持在90%-95%即可。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粮堆的氮气浓度偏离正常范围时需要及时补氮,从而彻底消除病虫害问题。

在储藏过程中还要注意季节和温度变化。春季虫害多发,应当采用压膜封闭法防虫,在温度未达到升温标准值之前对粮堆实行薄膜覆盖防止虫害复苏;夏季的粮堆温度以20℃为基准线,一旦超过则需要适时充氮,对一些水分含量较高的粮食采取98%浓度的氮气,用于杀虫抑菌;经过一个夏天的过渡,秋季应当在温度下降至25℃时将薄膜揭开通风,防止粮面出现结露现象,同时结束最开始入仓时的氮气气调储藏,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要利用相关技术进行通风降温。经调查发现,粮仓温度主要来源于门、窗以及通风口,为了降低环境对仓内的影响,需要采用双层结构设置隔热层,在仓门中设计空气气囊用于隔热。

3.低能耗温度控制技术。低能耗技术主要用于密闭粮堆自然缺氧的情况,粮堆相当于一个由多种生物群组成的新生态体系,在保持正常生物呼吸运动的情况下会逐渐消耗氧气含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密闭空间处于低氧状态,病虫、霉菌会由于缺氧而大批死亡,从而有效抑制其生长繁殖,减小病虫害威胁。这项技术对厂房有一定的要求,外观仓体建设、环境温度以及仓顶面积等均会对低能耗技术产生较大影响,太阳能会透过门窗、墙体、仓顶等传输热能,极易造成“外热内冷”,内部温度条件梯度明显,从而导致病虫害问题威胁储粮安全。

为有效缓解温度对粮食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凌晨通风,开启低能耗轴流排风扇进行通风,降低空间内部的积温。根据粮情数据显示,当夜晚的温度低于当天仓温的2-3℃时,可以打开仓顶窗户和排风实现冷热交换。通风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缓解仓内积热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仓窗位置与轴流风机保持在斜向状态,不要正对开和同侧开,避免通风路径短路。还要选择最佳的通风窗口,运用功率较小的轴流风机缓解内部积温现象,减少储粮的损耗。

经调查显示,粮仓极易发生虫害现象的温度在18℃-32℃,而低于15℃和高于35℃都能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储藏过程中普遍会采取低温法,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功率和效能的轴流风机,结合季节变化设计降温方案。经过长期的探索,相关单位将正常状态下的通风温度定位在10℃以下,当仓温能够在自然条件下保持10℃以下时则无需进行通风,高溫季节时温度控制在18℃左右,有效降低能耗。在经过机械降温后应当重新恢复密闭储藏,表面覆盖保温层,在0℃-2℃时覆盖厚度控制在25mm左右。针对季节的变化,粮仓储藏温度标准也要随之改变,秋冬季节尽量控制在0℃左右,这一阶段的粮食呼吸强度不高,生物活性反应滞缓,实现保鲜;进入初春三月,粮温正式进入回升阶段,上层温度变化相对明显,可达到15℃,这时需要对粮仓进行密封以防止病虫威胁,同时采用隔热材料减缓粮仓升温速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精确把握温度变化,不要使用化学药剂。

仓顶是太阳辐射的主要部分,完善仓顶设施对于低温储粮效果具有关键影响,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屋顶种植、蓄水这种带有绿化性质的方式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可以材料选择角度为切入点。采用菱镁板材料,在粮仓顶部搭建架空隔热层,通过轻钢龙骨形成260mm的整体架空层,一方面能够利用菱镁板的遮光性阻挡太阳辐射,另一方面,屋顶与菱镁板中间能够在热压的作用下带走热量,从而有效降低室外温度对粮仓的影响,达到隔热效果。在设计时要注意通风口朝向,利用压差提高空气流通速度,由于粮仓的顶部面积跨度较大,架空菱镁板的最高点在屋脊处开孔,在中部形成通气口以有效增加空气对流效益。材料表面颜色的变化能够控制太阳辐射量,一般颜色越浅反射能力越强,例如白色材料反射率是0.8,黑色则是0.1。此外,聚乙烯材料能够缩短50%的空调能耗,将其利用在我国西部或南部酷暑地区能够减少10%-15%的能源消耗,因此在仓顶设计时可以采用白色的太阳辐射反射材料,有效减少热量的渗透率,深度践行低能耗绿色理念,确保粮食储藏安全。

作者简介:马洪宗(1968-),男,山东枣庄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研究。

猜你喜欢
气调氮气环流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
食用菌物理贮藏保鲜技术
DANFLO氮气式水击泄压阀规范操作
谜底大揭秘
食品里加氮气很安全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