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探索*

2022-02-17 17:31刘天琳陆桃妹
图书馆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信息

刘天琳 张 芹 陆桃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北京 102249]

在教育部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目前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在打通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发展过程中,各高校相继探索和开展了多样化、特色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服务模式。按照政策要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单位要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2]。因此,对比总结了现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下简称“石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现状,结合石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推广效果,提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期为相关发展提供借鉴。

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

随着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服务内容和服务深度也在探索中拓展。近三年,教育部先后遴选出3批共8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笔者通过对这些中心业务实践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中挖掘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和发展方向。

1.1 我国80所“中心”发展现状

文献检索和网络调研结果表明,各中心主要开展基础和特色两类服务。其中,基础服务包括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咨询、专利检索及查新、专利分析4大类相关服务。在每类服务中又结合本校发展特色和发展水平,选择性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特色服务。

代表性的服务案例有:(1)浙江大学联合多方机构形成了“科研团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事务所、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合作机制,开展从技术保护到技术转化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3]。(2)复旦大学形成了一种校内多机构业务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化的模式[4]。(3)中国农业大学基于目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和角色定位,分为图书馆主动挖掘与推送、与校内外机构项目合作、定制式服务3种模式[5]。(4)重庆大学提出高校图书馆的多层级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模式,包括素养提升和宣传导向的基础教育、注重复合型和应用型的进阶教育,以及专业培养与实务强化的高阶教育[6]。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探索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及运行模式,但随着相关服务的不断拓展,如何优化适合本校的服务模式仍是值得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人员进一步交流的问题。

1.2“石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石大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在知识产权方面表现突出。学校近五年授权专利有效占比65%,授权发明专利近百件,并有3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奖,充分体现了石大专利整体质量。

因此,石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依托石油石化学科优势,以建成行业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发展目标,为学校科研人员及石油石化行业提供服务。多年来,从基础专利查新服务,到深层次定制化专利分析,先后经历了蓄力成长期、建设发展期、拓展成熟期3个阶段,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融入到学校发展及石油石化行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有效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 石大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实践效果

石大中心的发展着力于知识产权推广与人才培养,同时持续支持科技创新,深度参与行业发展对外交流,服务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面向科研创新团队、学生团体、石油石化企业以及学校职能部门的反馈联动服务模式,有效促进了学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发展。

2.1 立足特色学科“双一流”建设,开展嵌入式科研信息服务

在开展面向科研团队的服务时,以科研发展全流程为主线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将科研成果培育与专利保护紧密结合,通过提供专利查新、检索、布局、预警及高价值专利挖掘等多方面的服务,将科研信息服务嵌入到科研立项、技术研发、奖励申报、成果产出、转移转化的每一个阶段中。

近年来,通过嵌入多个科研创新活跃的院士团队、长江学者团队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研一线人员提供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例如:(1)嵌入某教授课题组为其主持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项目等科研课题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协助完成了近30项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其中多项专利实现了授权、转移转化。(2)嵌入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团队,提供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分析报告,帮助其厘清本课题组研究技术水平和主要的竞争对手情况,对下一步的专利布局雷区和避雷要点进行专利预警。

石大中心在探索中建立起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联动模式,及时提供适配性专利信息服务,满足从选题、研发到培育、管理中所亟需的专利信息需求,提高了科研水平。

2.2 加强创新及知识产权教育宣传力度,提升专利技术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开展面向学生团体服务时,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学生专业培养有机衔接为主线,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信息传播利用为重点开展工作。

中心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定特色培训内容。例如:(1)对新生开展专利意识培养,树立保护科研成果的思想意识。(2)对中高年级学生提供与专业知识相对应的资源检索课程,并融入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及检索利用技能。(3)为加入课题组的研究生提供专业的专利咨询、专利申请书撰写等培训。

此外,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向学校师生开展培训。例如:(1)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向科研人员作“如何将科研工作与专利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主题报告,从科研人员的角度对专利与科研工作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2)邀请专利代理公司,结合具体申请案例,从专利挖掘、专利文件撰写及国际专利申请等方面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培训。

石大中心在探索中建立起知识产权培养与学生专业培养的有机衔接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指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2.3 面向企业开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

在开展面向合作企业的服务时,以专利成果转移转化与石油石化重点领域技术发展相结合为主线,在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支持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中心为其提供不同技术领域专利数据,对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态势及领先技术进行分析。

石大中心积极承担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咨询与服务业务,为多家企业提供了包括文献咨询、专利查新、专利导航等多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例如:(1)完成了中国石油某公司的专利申请书撰写工作,助力其在处理装置、监测分析方法等方面多项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并顺利投入工作现场使用。(2)开展关键技术国内外相关专利检索分析,对其项目申请的专利进行专利查新、专利预警等服务,加强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和保护,并协助企业完成了该项目专利奖励的申报工作。

另一方面,中心为学校专利转移转化工作提供了指导性建议,通过联合校内科研团队和校外企业单位,大力推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共同促成近100项专利转让,涉及石油、化工、新材料等行业,有效提升了本校科研团队的专利转化率。例如,将本校的一项关于处理炼油含盐污水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转让予相关公司,为炼油厂的固体废弃物提供了新的处理思路,降低了处理成本,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石大中心在探索中建立起推进校内成果转化与企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模式,发挥了纽带作用,满足了石油石化企业信息需求,服务了国家能源战略保障。

2.4 参与高校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完善、重大事务的决策提供支撑

在服务学校职能部门时,做好数据支持工作,同时联合多部门进行专利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协同联动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同时,开展引进人才评价及人才挖掘工作,支持学校人才强校战略。

中心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推送相关定制服务。例如:(1)针对科技管理部门,梳理了近十年本校申报的专利,对本校专利强度分布进行了划分,指导科技管理部门对高强度专利占比不高的现象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推送定制版的专利信息分析年报,直观展示当年各学科专利发展动态。(2)针对人事部门,根据学校科研人员的专利申报情况,改进了人才评价制度,增加了人才评议的分析维度。(3)针对发展规划部门,推送本校专利引证分析报告,以加强对高被引学科的关注并促进该类专利的转移转化。(4)联合信息技术部门,建立本校专利数据库,定期对同类高校进行对标分析,精确把握在同类高校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学校管理层提供知识产权维度的决策依据。

石大中心在探索中建立起与多部门协同的合作模式,以学校发展建设为共同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共同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

3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制度建设

笔者基于现有高校中心服务内容挖掘及石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效果,总结构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制度。

3.1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每季度制定详细培训规划,针对培训内容、培训考核及培训评估进行精心设计,推进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工作,采取集中授课、经验交流、专题研讨、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宣讲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知识及技能,提升师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推动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

3.2 打造培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团队平台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具有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能力,同时还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运营规则。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保障高水平的信息服务。根据馆员的专业技术背景在市场运营、信息检索、专利情报分析和知识产权信息培训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支撑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快速发展。此外,按照发展需要,建设高校知识产权数据库,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平台。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以提高专利影响力并促进成果转化。

3.3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与其他职能部门、科研团队的互动交流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与高校职能部门工作有一定的交叉性,在开展业务接洽时需要保持有效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中心的作用,支持职能部门在科技管理和人才考评方面的工作。

此外,需要根据科研各阶段专利信息需求的特点,建立起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互动联系。嵌入科研团队,及时提供准确性高、针对性强、深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全流程服务,助力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面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时,采用专利数据定期推送、专利对标分析及预警服务,注重知识产权成果保护与专利成果奖励申请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助力学校关键技术的奖励申报。

3.4 建立用户需求反馈渠道及响应机制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在沟通过程中要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度导向”为原则,拓宽用户信息渠道,畅通表达途径,不断提高用户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也需要建立“需求征集-分析研究-评价反馈”等长效机制,实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的有效对接,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需求。

4 结语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旨在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通过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有效地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融入到高校知识产权全过程,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中,高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适合本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紧密结合科研团队、学生团体、学校职能部门及联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拓展学科服务,将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相结合,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创造经济效益。争取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信息服务,并有效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形成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特色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信息
专利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专利文摘
订阅信息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展会信息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