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检出情况分析

2022-02-18 06:39揭宇宙张鹏周丽林丽
当代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性

揭宇宙,张鹏,周丽,林丽

(1.咸宁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湖北 咸宁 437100;2.赤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咸宁 437300)

输血是指经静脉输注血液至患者体内的治疗方式,具有药物方案无法达到的特殊治疗效果,广泛应用于现阶段的临床工作中。通常情况下,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需严格把控输送血液的质量,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1-2]。输血前4项常规指标检测是常规检查中的重点项目,在输血患者输血前对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a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行检测,目的在于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经血传染疾病感染状态,明确感染发生在输血前还是输血后,避免医患纠纷发生。此外,输血前检测4项感染性指标,可帮助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做好全面防护与合理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本院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本院收治8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2~78岁,平均(42.78±1.25)岁。纳入标准:年龄≥20 岁;1 周内未服用过影响检测结果药物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实质性脏器功能异常者;凝血或造血功能异常者;认知水平有限,依从性差者。

1.2 检测方法 80 例输血患者输血前抽取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5 ml,使用全自动医用离心机以3 500 r/min 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取上层清液为待测标本。使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生产的ADC-CLIA400 全自动板式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采用化学发光法对HBsAg 进行检测;使用全自动酶免工作站(瑞士Tecan 公司,型号:Freedom EVOlyzer)和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抗-TP和抗-HIV三项感染性指标。抗-HIV初筛阳性样本,按照仪器说明书由两种厂家试剂同时复检,经本市疾病防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经免疫印记法确认。

1.3 观察指标

1.3.1 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检出率 比较80 例输血患者输血前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检出率。

1.3.2 多重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80 例输血者输血前两项或两项以上混合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抗-HCV、HB-sAg、抗-TP和抗-HIV 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检出率)采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检出率 80 例输血患者中,抗-HCV阳性12例,HB-sAg阳性15例,抗-TP阳性11例,抗-HIV阳性8例,见表1。

表1 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检出率

2.2 多重感染情况分析 80例输血者中,多重感染以HB-sAg 和抗-TP 同时阳性为主,1 例患者为抗-HIV、HB-sAg和抗-TP三项感染性指标同时为阳性,见表2。

表2 多重感染情况分析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可通过静脉输注全血或血液的方式,改善人体内血液或成分丢失,目的在于维持循环血量、改善血液携氧能力,可增强机体抵抗力,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机体凝血功能[4]。尽管输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并不是无害的,输血时必需告知患者输血的必要性和危害性,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血液传染疾病是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但会影响输血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且可增加血液传播疾病发生风险,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措施,会引发全身感染,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

HCV、HB-sAg、TP和HIV均可经过输血和血制品感染传播,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输血规范要求,对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输血患者自身感染情况,减少输血感染所致医患纠纷,也可及时预防和治疗医护人员职业暴露[6]。

HCV 即丙型肝炎病毒,是1974 年首次被报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其结构和表型特征类似于瘟病毒或黄病毒,归于黄病毒科[7]。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型患者为丙型肝炎主要传染源,慢性病变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也可被该病毒传染。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病前2 周,血液即可存在明显感染性,携毒时间不低于10 年。国外超过30%的输血后感染可发展为丙型肝炎,我国丙型肝炎约占输血后感染的1/3[8]。一旦被输注含有HCV 的血浆或血液制品,可有36~42 d 的潜伏期,急性发作时以全身乏力、肝区不适和胃纳差为主要表现,约30%患者抗HCV 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表现出黄疸、谷丙氨酸转氨酶上升等。50%的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血液是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献血员和血液制品是主要传播途径,若没有严格筛查输血患者和被输注的血液,会增加输血者出现丙型肝炎的风险,影响输血效果的发挥[9]。

HB-sAg 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只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而并非完整的乙肝病毒,只存在抗原性,而不具备传染性,其是乙型病毒感染一项重要的标志物,提示既往有乙肝病毒感染史或正被乙肝病毒所感染[10]。乙型病毒肝炎感染在我国发生率较高,是需重点防范与控制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患者在发病时出现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肝区疼痛、全身乏力等表现,也会出现发热、黄疸、肝功能损害等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癌[11]。体液和血液是乙型病毒感染重要的传播途径,应重视献血者的筛选,控制全血和血制品的临床应用。输血对象体表存在伤口时,接触到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后感染乙肝病毒,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注射器被污染同样会使正常人被感染[12]。

梅毒是传播感染极广的性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只在人类之间传播,静脉输注血液、血液成分和血制品等方式是感染梅毒的主要途径,注射针头、针管、仪器是梅毒螺旋体抗体经血传播的主要形式[13-14]。

HIV 为艾滋病病原体,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可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使得人体免疫功能受损,增加疾病感染风险,也可引发恶性肿瘤,增加患者病死率。输血是HIV经血传播的重要途径,输注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经HIV污染未被消毒的针头或注射器、与感染者共用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品也可于皮肤破损处感染HIV[15]。

本研究中,部分输血患者存在2 种或3 种病原体感染者,8例抗-HIV检测结果为阳性者,5 例为共感染,分析原因为,HIV 可入侵机体细胞,导致细胞和病毒整合,终身无法消除,使得患者全身大多数免疫系统被病毒侵害,具有比其他病毒更高的感染率。

综上所述,加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掌握输血患者感染情况,从而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减少职业暴露所致损伤。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性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