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2-02-18 03:29高学博
科学咨询 2022年13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纲要体育锻炼

高学博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远发展。体育课是指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1-2]。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意识,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作出贡献,已成为当今职业院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健康中国”的建设内涵

《健康中国2030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实施,并在提交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升为国家战略水平[1]。《纲要》是根据中国人民当前的健康状况制定的,是在未来15年内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改善人民健康为核心。它强调应将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水平,全面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最终目标。《纲要》强调,健康教育应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健康中国”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作为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健康中国”建设对高职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健全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高职体育教育在于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体育健康相关理论和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健康中国”目标不仅仅为全国各族人民指出了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总体目标,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要求。

(一)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和确立正确的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高职院校的体育授课对象是大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健康体格和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才促使他们形成并最终确立终身体育思想。目前,我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是大班授课,集体传授体育相关理论和技能,很难做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是在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和健康意识的培养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情况,把身体素质和身体条件比较接近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实施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终身锻炼和健康意识。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健康的意识

《纲要》明确指出,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h,每周中等强度锻炼3次以上,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25%以上[1]。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高,更谈不上体育爱好。那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终身体育健康意识,是目前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只有实事求是,从《纲要》的具体目标要求出发,从学生身体和思想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加强个性化指导,努力培养学生学和练的兴趣,争取达到《纲要》的具体目标要求,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2]。

(三)完善体育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素质评价及考核制度

按照“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要求,目前,我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素质评价及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考核与评价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要求和权重较高,而对学生日常锻炼活动和锻炼习惯的评价与考核权重太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日常锻炼活动及运动习惯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的权重,从而建立和完善区别于过去只重视结果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双重考核与评价体系。

三、宿州市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现状

(一)缺乏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产业工人和大国工匠。

担负着培养产业工人和大国工匠重任的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暴涨,这就导致招生标准逐步降低,招生条件越来越宽,学生身体素质鱼龙混杂,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体育健康思想意识淡薄。体育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思考和经验准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导致体育教育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很难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发挥作用,无法实现通过体育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无法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二)体育课程课时少,体育设施较落后

由于扩招,职业院校学生整体文化课成绩较差,学校为了能让学生在毕业时能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无形中加大了专业课程的学时,相对减少了体育课的学时数,原本开设一年的体育课程,在不少学校仅开设半年,学时严重不足。体育课程学时不足,难以充分开展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不利。体育课程所需要的教材是场地和设备,但是宿州市职业院校不能满足配齐相关体育设施的要求,这也是阻碍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原因[3]。

(三)体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而且教学方法较单一

传统的“体育三基”缺乏目标导向,要求不够明确。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等严重的问题,导致体育教学的无效性。体育课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学期开始时的教学任务安排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学期末,没有统一的体育成绩考核机制,体育成绩评定基本由体育教师个人决定,甚至一些学校的管理部门还制定了“不及格率”。体育课已经沦为名副其实、无足轻重的自由活动课。这有悖于国家“大健康”的战略方针,而《纲要》提出了“让每个学生掌握一项运动项目”和“身体健康测试优良率达到25%”的目标相差较远[4]。

(四)学生对健康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意识较弱

大多数大学生健康意识不强,生活方式不够健康,例如吸烟、酗酒、不规律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齐鲁晚报《大学生为啥越睡越晚》一文指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沉迷于计算机、手机上网、玩游戏等活动,导致经常熬夜,对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与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

四、对宿州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学院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配足配齐相关基础设施

部分职业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对体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课程持轻视、甚至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院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加强教育和引导,让学生重新了解和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体育教育与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5]。

学院除了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资,对现有运动场馆进行完善和更新,并根据学院招生规模,规划建设新的训练设施和场馆,而不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或者会议上,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学院应当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每位同学制定完整的体育训练计划,或者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把学生分为几个等级,为他们制定完整的体育训练计划,以帮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育可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思想意识。

(三)引导体育教师提升“大体育”观念和健康教育水平

《纲要》指出,应加大对体育教师健康知识的培训,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一项指标。体育教师要将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从而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6]。按照“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要大力宣传体育在身体健康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大健康”的理念,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拓宽健康教育视野,提高健康教育实效。

(四)完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宿州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主要是出勤率、课堂表现、技术评价和体能测验。这些评价指标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无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育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课外体育锻炼等内容。通过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体育习惯。

五、结束语

“健康中国”的目标是优先发展个人身心健康。宿州市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按期实现。因此,宿州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应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地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纲要体育锻炼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