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后的残留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2-02-21 13:50叶健夫杨子民刘卓晖
智慧健康 2022年31期
关键词:急性期条目次数

叶健夫,杨子民,刘卓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 急性干预科,广东 佛山 528300

0 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BD)为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由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引发,其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1]。相关调查显示[2],我国每年BD发病率约有0.5%~1%,具较高复发率,严重患者通常伴社会功能残疾或有自残、自杀倾向。BD抑郁发作期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但部分病人经治疗后仍然存在较多残留症状,影响其各方面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3-4]。因此,了解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具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BD患者抑郁发作治疗后残留症状及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预测及预防BD残留症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过治疗且病情较稳定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18~55岁,平均(36.17±8.37)岁,病程6~20年,平均(13.03±3.69)年,稳定期4~45个月,平均(28.53±12.42)个月。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第3版)中BD的诊断标准;②最近一次治疗是因为抑郁发作,经过有效治疗8~12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6]评分≤5分和/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7]评分≤14分(HAMD-17评分在8~14分为残留抑郁症状,HAMD-17总评分≤7分为痊愈);③受试者及监护人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相关资料不完整;②由躯体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③既往有过脑外损伤;④妊娠期孕产妇;⑤有显著自杀倾向或行为。依据HAMD-17评分标准,量表条目评分≥1分为有残留症状,将入选患者分为有残留症状组(n=23)与无残留症状组(n=4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收集并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BD类型、就业情况、近2年发作次数、急性期伴睡眠障碍等。

采用YMRS、HAMD-17评估患者残留症状及社会功能,YMRS共11条目,主要应用于狂躁症状严重程度评估,其5、6、8、9条目为0~8级评分,其余条目为0~4级评分,评估标准为:YMRS评分在5分及以下表示正常;YMRS评分在6~12分表示轻度;YMRS评分在13~19分表示中度;YMRS评分在20~29分表示重度;YMRS评分在30分及以上表示极重度。HAMD-17共17条目,每条目评分为0~4级评分,评估标准:评分在7分及以下为正常;评分在8~17分表示轻度抑郁;评分18~24分表示中度抑郁;评分在25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包含10个项目,包括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与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采用0~2分3级,以SDSS评分在2分及以上表示有社会功能缺陷。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BD抑郁发作治疗后患者残留症状相关因素,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就业情况、BD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婚姻状况、近2年发作次数、急性期伴睡眠障碍、YMRS评分、HAMD-17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SSDS各项目评分比较

有症状残留组中婚姻职能、对外界兴趣与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条目评分明显高于无残留症状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SDS各项目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SSDS各项目评分比较(,分)

2.3 影响BD抑郁发作稳定期患者残留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2.1与2.2中有明显差异的变量性别、婚姻状况、近2年发作次数、急性期伴睡眠障碍、YMRS评分、HAMD-17评分、婚姻职能、对外界兴趣与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标准α=0.05。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近2年发作次数>3次、YMRS评分与HAMD-17评分升高、急性期伴睡眠障碍为BD抑郁发作治疗后患者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BD抑郁发作稳定期患者残留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B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病因尚不明确,发病率约占精神科情感障碍的50%,临床主要表现为狂躁、抑郁或两者混合状态[8]。BD发作经治疗后就会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缓解期患者状态不能得到长期维持,部分病人具反复发作倾向或存在残留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9]。因此,了解影响BD抑郁发作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对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残留症状组与无残留症状组性别、婚姻状况、近2年发作次数、急性期伴睡眠障碍、YMRS评分、HAMD-17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症状残留组SSDS项目中婚姻职能、对外界兴趣与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评分明显高于无残留症状组,这与赖顺凯[10]等的结果相仿。提示影响BD抑郁发作治疗后患者发生残留症状的因素较多,且残留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社会功能。本研究性别男性、近2年发作次数>3次、YMRS评分与HAMD-17评分升高、急性期伴睡眠障碍为BD抑郁发作治疗后患者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相燕静[11]等研究表明,与女性患者相比较,男性BD患者功能受损情况更严重。分析其原因为男性患者多数对治疗反应较差,且BD对男性的认知功能损伤更严重。由李瑽睿[12]等研究表明,BD发作期有睡眠障碍或发作反复发作次数越多的患者治疗后发生残留症状的风险更高,睡眠障碍及急性反复发作为影响稳定期双向情感在障碍患者抑郁残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紊乱将会加重患者抑郁残留症状。肖春兰[13]等研究显示,BD抑郁发作治疗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而治疗后的B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一定程度反映预后,且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缓解期时间长短具负相关性,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更容易导致患者情感障碍复发或发生残留症状。而YMRS评分、HAMD-17评分为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可判定患者病情所处状态,两种系统评分越高提示BD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BD抑郁发作治疗后的残留症状会损害患者社会功能,患者性别、近期发作次数、YMRS评分、HAMD-17评分、发作期有睡眠障碍等因素是影响抑郁发作治疗后是否残留症状的相关因素。

猜你喜欢
急性期条目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依据“次数”求概率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