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2022-02-23 06:38王雨寒谌世云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概念教学初中生物

王雨寒 谌世云

摘要: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类型之一,经过抽象、总结,最后摒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征,而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征,并由此将同类事物统一起来,就产生了新事物的概念。初中的生物课程是让学生首先接触到系统生物知识的学科。在学生主体视野下探索初中生物概念课程,必须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入手,不断发掘学校现有的生物教学资源,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中对生物概念全面掌握。

关键词:学生主体;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一、学生主体视角下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概念教学的限制

对于概念教学,教师仍习惯于通过文字描述的方法直观进行定义,或径直步入抽象概念发展阶段。对概念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往往轻描淡写、乃至一手带过。学生对学习概念最常使用的方法是背书,机械式的学习,但对生物概念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对生物学的掌握也停留在一种比较肤浅的层次,限制了学科教育的发展,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学生机械式的理解生物学概念

在概念教育中,老師往往过分重视概念的结果,而忽视了对概念形成的介绍。教材中介绍新概念的过程较为简单,教师忽略了对新概念表述的正确解释而匆忙转入练习。由于新概念的引入不以学习者固有知识架构为基准,也不能较好地融入学生自身认知框架,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练习兴趣较低。学习得没有主动、创造力,极易形成恐惧心态。同时,学习者对定义没有根本性认知,对特定概念的理解易形成误差。急功近利的复习方法无法帮助学生切实地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其生物科学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其生物学科素质。同时学习者往往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并没有切实的了解和反思,习惯于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随着时间的增长,记忆也将出现丢失或者自然退化现象,对相关概念似是而非的掌握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对概念的构建不够

师资力量和师资的教学能力也会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一些教师因为知识水平所限,或是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对某些生物定义存在着混乱或者错误的理解,对新生物定义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如果在上课前,对老师概念未能做好充分的研究与了解,再加上目前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学模式,学生对老师概念认识上的偏颇,没有能够及时反映给老师,会造成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对概念的认识上产生误差。

二、学生主体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路径

1.发掘学生的感知和了解能力

概念的学习,实质上是把握同一事物共性的重要特征,因此需要学生对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而教师在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对事实经验的感知和了解。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发挥自有的感知和了解能力。比如,对动物类群的学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其中的重要概念,要有效实施概念教学,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经验基础上的,所以由老师在课堂中更适宜采用归纳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动物类群,组内每个成员负责搜集该类群中不同动物的资料,应包含该种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关系等。教师课前对学生准备的资料进行浏览并制作课件,并再准备各类群中学生未涉及的动物资料。课上,按照动物类群的进化顺序,由各组成员汇报之前搜集的资料。各组报告结束后,老师运用图画、文字等指导学生寻找各组成员报告的动物们所有的共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各哺乳动物类群的主要特点。然后,通过比较该动物种群和前一个动物种群在主要性状上的差异。待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型哺乳动物、线型哺乳动物、环节哺乳动物、软体哺乳动物、节肢动物等后再寻找它们的共性性状,学习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后讨论这些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即分别形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特征的概念。之后,教师展示自己事先准备的其他动物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中描述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归类。归纳和讨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避免机械记忆概念。

2.培养学生的自我构建能力

概念教育中,老师既可通过名词向学生传达概念,也可通过陈述句或命题组的方法说明概念含义。以描述概念内容的方法传递概念,并不等同于对概念定义的教学。概念教学并不是将教材中现有的文字定义搬到学生的记忆中,而是需要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新的事实或经验相联系,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概念。在学习”吸收”的概念之时,可以事先回顾食品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的哪些器官中被分解,形成可以被身体直接被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素,结合消化发生的器官和教材对物质吸收的介绍,让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的各器官贴上可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的种类,通过贴图学生不难发现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在小肠部位被吸收,再通过观察小肠璧横切装片探讨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比如,哪些营养物质可以被吸收?营养物质吸收发生的场所在哪里?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去了哪里?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讨论"吸收"的概念。对于"吸收"概念的讨论过程,学生将之前习得的各种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事实知识与自己总结的概念相联系,形成矛盾冲突,进而不断地进行修正,最终得出科学的概念。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程中不是仅把实际活动作为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示范,而且还要给每个学生创设更多的科学探索机会,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概念分析与研究,用实际活动搭建通往生物世界的桥梁,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新知,提高实际社会问题认知意识,培养创新,提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每个学生更加了解科学方法。课堂上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机会条件,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课堂教学,使学生以主体身份进行探索,并在探究中实现预设的课程目标,以达到新课改中所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娜.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 2017, 000(032):P.323-324.

[2] 于丽娜.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 中华少年, 2019(24):53-53.

[3] 李长春. 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J]. 家长(下半月), 2018, 000(2018年12期):91.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概念教学初中生物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