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27 17:00王永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王永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进一步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到2023年要培育200所左右“三全育人”典型学校[2]。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发挥行政系统、群团组织、学术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3]。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统领作用。

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

“三全育人”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调动校内外全员育人力量,衔接育人环节,畅通育人渠道,搭建育人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职院校的一线组织,在做好基础党建工作的同时,更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与大学生成长规律及内在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过程中,从学校党委到教工和学生党支部都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逐级压实责任,统筹协调各方,强化监督指导。

(一)主体作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因此必须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委要保证高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4]。党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使“三全育人”理念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明确高校党委的主导地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二级学院党总支以及教工和学生党支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5],能够用党风引领教风、带动学风,引导教职工自觉、学生自愿成为“三全育人”主角,打造育人共同体,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

(二)统筹协调作用

“三全育人”是一项需要系统规划的长期工程,涉及的育人主体具有多元性,既包含学校的党政干部、辅导员、专任教师,也包含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甚至可以扩展到校外的企业导师、家长、校友等社会人员;育人环节具有多样性,既包含传统的第一课堂,也包含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即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有育人责任;育人过程具有延展性,从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离校,学校里的每一个人、每一节课、每一场活动、每一处景观都应发挥育人功能。部分高职院校将育人链条进行前后延展,向前包括为生源目标中学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潜移默化地将本校的校园文化提前传递给未来的大学学子,激发他们的价值认同与共鸣;向后拓展至毕业生,激励校友不断将母校的精神特质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无论是育人主体、育人环节还是育人过程,都需要高职院校统筹协调,学校基层党组织将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监督指导作用

在“三全育人”的三要素中,“全员”至关重要。为激励全员育人的积极性、保证全员育人的持久性,高职院校党委应在做好“三全育人”工作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指导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立足本学院专业、学生、教师的特点,围绕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制订符合本学院实际的“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进而延伸至各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党委要将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的“三全育人”落实情况及成效纳入党建考核范围,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也要将各教工党支部的育人成效纳入支部考核范围,层层压实责任。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在考核评价中发挥监督作用,确保评价指标的组成、考核评价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公开、公平、公正。

二、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三全育人”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三全育人”中的“全员”强调育人的统一性和广泛性,“全过程”强调育人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全方位”强调育人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因此,“三全育人”工作本身在育人主体、育人时域和育人场域等方面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给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推进此项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遵循。一直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政治性,更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根本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首先体现为政治素质高,但在大多数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看来,高职教育是考不上本科的学生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无奈选择,这些学生求学的目的在于“学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重点是“学技”而不是“修德”。当前,虽然高职院校党委以及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对学生的德育高度重视,但部分专业课教师仍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认为这才是学生就业的资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单位特别注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会的各种操作技能、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以毕业生能否立即上岗为选拔标准;有的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养,认为毕业生的技能稍微弱一点没关系,可以在工作岗位上锻炼提高,但他们必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团结合作精神、谦虚好学态度等优秀品质。因此,各育人主体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标准具有不平衡性,给基层党组织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育人合力难形成

“三全育人”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全员育人”,即学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自觉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既需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等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主角继续发力,也需要党员干部、共青团干部、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乃至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加入,共同组建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队伍[6]。由此可见,“三全育人”的育人主体是一个庞大的多元育人系统,如何培育系统中每个主体的育人自觉,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对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为主体的育人力量的依赖性仍然很强,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仍然只是思政课,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部门的教职工更多聚焦于“服务”,把自己定位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不强,对育人工作的投入程度不高。另外,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很大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来自企业,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虽然各高职院校也在力推课程思政,但是这些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育人主体的角色多元化、能力差异化、结构分散化给育人合力的形成造成很大障碍,这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三全育人”工作中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

(三)长效机制未建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但就现实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把“三全育人”当作阶段性工作,习惯集中抓一段时间,或者打造几个“亮点”“品牌”就收官,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的考虑和部署。在当前“全员育人”意识尚未牢固树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教职工的育人主动性本就缺乏,如若不强化组织行为并通过制度加以固化,全员育人的干劲就会松懈。此外,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2.5+0.5”学制,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实行“2+1”学制,即学生就读期间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是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实践,会脱离学校的育人氛围,这将导致育人的持久性、长效性难以维系,育人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基层党组织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机制缺失、教职工参与“三全育人”的主动性不持久、学制的特殊性都给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长效性带来了挑战。

三、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路径

自国家提出“三全育人”工作要求以来,各高职院校都立足自身特点,推出诸多举措。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组织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大胆探索,构建了“学区+舍区”①的“双区协同、三全育人”模式,有效助力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本文以此为例,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提出如下路径。

(一)强化主体意识,达成育人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党委要狠抓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牵住“三全育人”工作的“牛鼻子”,通过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校内外专家讲座等形式,研读学习上级有关“三全育人”的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对“三全育人”工作的指示批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引领。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学风教育,为“三全育人”营造良好氛围。教工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树立“人人挑起思政担”的责任意识。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全体教职工通过参加支部学习、教研室活动、部门教职工理论学习或个人自学等途径,及时理解和掌握政策文件要求,强化育人主体意识,立足本职岗位,挖掘育人元素。例如,专业课教师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在做好课程思政上下功夫;辅导员、班主任从资助育人、管理育人等角度,在做好“扶智与扶志”、挖掘学生表象问题背后的思想根源问题、加强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引领等方面下功夫;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从服务育人的角度,在用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服务水平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上下功夫;科研人员从科研育人的角度,在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等方面下功夫。

(二)构建组织网络,保障育人合力

学校要把“三全育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如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决策指挥与政策咨询。“双区协同、三全育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指导工作,办公室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工明确,协同点、发力点清晰。学区工作组负责学区育人工作的整体规划及方案制订,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明确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等要求,并加强指导、督查和考核。舍区工作组负责舍区育人工作的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思政教育进舍区总体工作,修订素质教育实施办法,总体安排辅导员进舍区工作。组织人事工作组负责制订党员干部联系舍区、党支部活动进舍区以及教职工全员育人相关工作方案,同时指导实施并加强考核。基本建设工作组负责“双区”育人环境的改造与建设以及舍区服务功能改善等。文化建设工作组负责“双区”整体文化建设规划、校园微景观设计打造、舍区整体功能布局规划等。信息化建设工作组负责智慧校园建设以及技术开发和维护工作。社会共建工作组负责联系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中外企业、美丽乡村示范村、历史文化社区等合作共建舍区,制订相关工作方案并指导实施。学生自管工作组负责制订学生组织进舍区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并指导相关工作开展。

(三)统筹资源建设,汇聚育人力量

学校党委可以依托“赋能型党建生态圈”,与合作企业、周边社区、兄弟学校等开展党建共建,实现优质育人资源共享。坚持“请进来”战略,定期邀请思政专家、省市理论宣讲团骨干成员进校开展理论宣讲、作政策辅导报告,激励师生及时学、跟进学、学深悟透。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行业企业、乡镇街道等开展党建共建,把思政课办到工厂车间、办到田间地头。建立家校联合育人机制,充分把握各类重要时间节点与家长开展交流,如在新生入学前指导各位班主任建立家长群,便于家长和学生充分了解学校情况及相关入学准备要求;成立家委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研讨,对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宜及时征求家长意见。学生党支部聘请优秀校友企业家来校担任兼职班主任,作创业辅导报告,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指导学弟、学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学弟、学妹提供就业建议,激发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专业情怀和实干报国的豪情壮志。

(四)加强平台建设,实现全员育人

第一,搭建组织育人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委学生工作部可以联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架起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融合发展的桥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与其他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建立对接联系制度,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辅导员理论宣讲比赛、辅导员故事会、学生宣讲团等实践活动,辅导员参加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以此促进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双向互动,推动“大思政”工作格局加速形成。第二,搭建课程育人平台。各二级学院教工党支部围绕课程思政开展学习研讨,挖掘所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对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加以明确。第三,搭建科研育人平台。通过召开学术报告会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技能大赛、申请专利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第四,搭建资助育人平台。通过设立“爱心驿站”,评选“自强之星”“资助宣传大使”,举办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对学生实现从“扶智”到“扶志”的转变。第五,搭建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开展“修养轩”项目,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由辅导员、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等组建混编团队,在校内外、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实践育人活动,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五)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育人长效

坚持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原则,明确各专项工作组的职责分工。各工作组也围绕各自育人职责制订相关实施办法或细则,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教职工积分考核细则、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考核办法等,把“三全育人”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和各党总支的年度重点工作。实施“三全育人”工作例会制度,分析问题,找准协同切入点。机关党总支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走进舍区、联系宿舍、联系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落地、落实、落细。质量督导处发挥“他视角”作用,尤其是对于专业课,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更要关注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发挥纪委监督作用,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对未能履行相关职责的人员或部门进行谈话或通报,奖惩分明,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实施辅导员进驻舍区工程,将辅导员的办公地点由原来每个二级学院的办公楼迁移至学生宿舍区,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与学生“零距离”,为开展日常思政教育、解决学生难事急事创造便利化条件。在舍区设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为每栋宿舍楼配置党团活动室,便于开展党团活动,加强阵地管理。在舍区设立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建立“舍长—层长—栋长—区长”四级学生自管组织,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注释:

① 学区是指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区域,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场所、创新创业基地、图书馆等;舍区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生活、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餐厅、文体活动场所和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