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02-28 06:2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人员行政

单 单

引言

2021年底,财政部印发了《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信息化支撑会计职能拓展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引导和规范我国会计信息化数据标准、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人才建设等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家会计信息化发展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相对比较单一,重复性高,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标准化。一方面,能够提高会计信息处理效率,随着2019年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采取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双基础”“双分录”制度,以满足政府财务报告和部门决算“双报告”的需要,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增加,传统会计核算、记账方式难以满足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提高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会计数据质量,会计信息系统按照预设的统一模式标准化处理财务信息,降低了人为判断的干扰,有利于进行不同单位之间横向对比和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分析。

(二)有利于财务信息互通共享,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水平

会计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之前独立运行的会计系统与OA、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集体决策会签制度;按照合同完成进度支付资金,合理管理往来款项;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形成统计报表;实时动态监控,及时风险预警,有助于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三)有利于拓展会计职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财务人员必须改变意识,拓展工作理念和业务能力,积极向管理会计转型,更加全面地参与单位业务活动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中。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拓展会计职能,由系统完成日常大量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主动收集各方面信息,为单位决策提供建议,更好地发挥财务数据对决策的支撑作用,促进业财融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三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会计信息系统得到普及应用,电子会计资料逐步推广,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为会计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业财融合的需要

随着中央预算管理的不断深化,绩效管理是重中之重,“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先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财政资金管理要求,业财融合需求更加迫切。业务发展需要数据支撑,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业财融合、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作用的重要方式。而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职能以事后核算和监督为主,没有主动参与业务发展决策,对于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参与不足。一方面,相关人员业财融合意识不强,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部门根据部门职能制定全年的工作计划,工作考核主要以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效益为主,较少考虑资金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财务人员按照政府会计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进行核算、报送报表,没有主动向业务部门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以及提出财务建议。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受重视程度较低,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够系统,信息化水平落后,缺乏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等管理会计数据,财务数据不能有效为业务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支撑。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程度很不均衡,地区发展差异大。总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仍然停留在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即会计电算化水平,只能简单地替代传统手工记账,基本满足日常会计核算要求,而对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却应用不足。一方面,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已经在生产生活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商业环境、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财务共享服务迅速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企业财务转型升级,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财务软件,“大智移云物”技术政府会计工作中很少得到应用。另一方面,几年前一些企业已经将人工智能引入财务工作中,由机器人完成票据审核、报销记账等工作,但是智能财务、财务机器人等自动化工具在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依然需要依靠人工完成大量重复性会计工作。

(三)会计数据共享水平落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数据”定义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并列,共五大生产要素;而会计数据,作为经济活动货币化的反映,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资源,也是全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是,有些单位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会计数据未能有效共享,无法充分发挥会计数据作用。

会计数据共享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核算软件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出纳支付款项与会计核算之间存在时间差,无法实现电子化对账。二是会计核算软件与部门年度决算软件、政府财务报告软件之间缺少数据交换接口,实行政府会计准则以来,“双分录”会计核算理论上可以满足“双报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软件数据无法直接导入报表系统,需要手工录入原始数据。三是会计数据加工利用不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填报各类报表,仍然需要依靠财务人员从会计软件中导出数据,再手动完成统计工作,不能完全实现会计数据自动分类、计算和传输。

(四)财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财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之一。一是受行政事业单位体制影响,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少,仅能满足会计、出纳等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基本要求,财务人员专注于日常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学习掌握新技能。二是缺乏激励机制。尝试应用新技术、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考核机制主要是考察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创新工作方式与绩效不挂钩,导致有的财务人员抱有“不出错至上”的理念,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工作创新的热情。三是财务人员信息技术能力薄弱。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专业人才,既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编程等专业技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虽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但是信息化专业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对先进技术的了解掌握不足,难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五)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有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依托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对资金投入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有的单位甚至十几年未更新升级软硬件系统。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保障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在国家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坚持过紧日子,节俭办事业,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基层运转,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财政拨款收入,基本公用经费支出采取定员定额管理,难以负担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支出;同时,财务部门属于后台支持部门,存在有的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不愿意将有限的财政拨款用于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也需要更新迭代,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作,只有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一是战略层面,加强政府部门会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政府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据,细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二是内部控制层面,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以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优化业务流程,梳理可能的风险点,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三是数据安全层面,针对数据传输、电子会计档案保管等方面,健全会计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会计数据的“防火墙”,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会计信息化建设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降低财务人员的畏难情绪,激发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业财融合管理理念

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业财融合管理相辅相成。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重要一环;强化业财融合管理理念,有助于深化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业财融合的认识,只有领导干部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充分认识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借助财务信息,才能更加重视财务工作,并且及时发现现有会计信息化的不足之处,加快推动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二是发挥财务人员服务决策的意识,拓展会计职能,利用信息化工具,通过财务分析、差异分析、趋势预测等方法,用数据说话,为单位业务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主动由“账房先生”向财务顾问转变,提升会计工作的管理效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治理水平。

(三)试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近年来在企业集团内部兴起的一项财务管理创新,企业在集团整体层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集团内分子公司原来分散的财务处理职能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各分子公司共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处理服务。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规模大、层级多、组织结构复杂、地缘分散等特点,且财务工作业务量大、重复性高、业务标准化程度高,适用于采用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上下级单位财务信息实时共享,实时监督,加强管控;二是会计核算标准统一,提高会计数据质量,便于财务统计和分析;三是只需要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下属单位共享云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金投入。同时,相比于传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云软件等技术手段,建立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需要单独建立实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需要改变现有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不需要进行工作流程再造,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试点和推广。

(四)加强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

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复合型财务人才,财务和信息化知识兼备的人才非常稀缺。首先,加强复合型财务人才引进,这是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口最高效的方式。如对于拥有注册会计师等财务证书的软件工程师或者熟练掌握编程技术的财务人员,用人单位在招录过程中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等要求。其次,建立财务人员信息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平台,结合财务工作实际需要,强化财务人员信息化教育,从应用操作层面入手,由浅入深,设置不同级别和难度的课程,满足不同年龄、学历背景的财务人员的学习需求,循序渐进地提高财务人员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在职教育,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能力的短板,更好地适应未来财务工作的需要,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

(五)加大会计信息化资金投入

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保障,包括前期的筹建支出和后期的运维费用。资金来源方面,在国家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和机关运行经费不断压减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完成会计信息化升级是很困难的,各单位可以考虑探索其他融资渠道,比如银行低息贷款,缓解初始投资的资金压力;也可以考虑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后期支付软件公司运维服务费。资金使用方面,要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一是构建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框架,以现有的软件为基础进行更新再开发,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功能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开发;二是软件硬件兼顾,信息化建设不等同于软件开发,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硬件设备落后,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三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做好长远布局,才能便于日后会计信息化水平迭代升级。

四、结束语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目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从理念、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入手,坚持系统化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人员行政
行政学人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