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2022-03-01 01: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指骨粉碎性手指

王 培 洋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骨科 长葛 461500)

指骨骨折主要是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因素导致,而粉碎性骨折是中骨质碎裂成3块以上的骨折,患者会出现指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甚至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手指功能[1]。指骨结构较为复杂,且骨折部位多连接着肌肉的附着点,因此目前临床对手术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治疗原则是以复位解剖、轻便牢固、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为主。粉碎性指骨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骨间肌萎缩、小关节僵硬,进而影响康复效果[2~3]。内固定术是指骨骨折常用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微型钢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以恢复患者手指功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各不相同[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3.26±8.16)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33例,闭合性骨折35例。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无内固定术禁忌证;骨折块≥3个;手部无严重血管、神经损伤。(2)排除标准:既往有手指骨折史者;合并陈旧性骨折者;合并多处复杂骨折者;软组织损伤严重不能放置钢板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均给予患者切开复位钛制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护小组完成。

1.3.2手指功能恢复判定标准

应用美国手外科推荐的手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定方法[5]评估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远位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之和作为该手指TAM,各关节伸直以0°为准,过伸部分不计。评定手指功能恢复标准:优秀:活动范围正常;良好:TAM>健侧75%;尚可:TAM>健侧50%;差:TAM≤健侧的50%。将手指功能恢复优秀、良好、尚可的患者纳入恢复良好组,手指功能恢复差的患者纳入恢复不良组。

1.3.3基线资料统计

统计68例患者的基线资料,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骨折是否位于优势手(是、否,优势手即日常生活、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手)、合并关节内骨折(是、否,关节内骨折即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是、否,软组织损伤至少符合肌腱损伤、神经血管损伤或有明显的软组织缺损症状之一)、伤后至手术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

68例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不良12例,恢复良好56例,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组与手指功能恢复不良组患者性别、骨折类型、优势手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功能恢复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组,合并关节内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占比高于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组,伤后至手术时间长于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为因变量,恢复不良赋值为“1”,恢复良好赋值为“0”;以年龄、合并关节内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为自变量,相关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合并关节内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长是导致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粉碎性指骨骨折属于创伤性疾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患者指骨受损后,会直接影响整个手部功能状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目前,内固定术是治疗粉碎性指骨骨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术后手指功能恢复不良,不利于患者预后。

沈军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微型钢板治疗指骨骨折,患者的手指功能优良率为86.8%,与本研究中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者占比82.35%相近,提示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手指功能恢复较差。本研究中恢复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组,合并关节内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占比高于恢复良好组,伤后至手术时间长于恢复良好组。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合并关节内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长是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在于,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骨量呈进行性减少,骨微结构退化,可能会增加骨脆性,增加骨折易感性[7];同时骨质逐渐下降,且肌力、肌肉质量也随之下降,最终会导致指骨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较慢。此外老年患者骨折多发生在干骺端,是最容易产生粉碎性骨折的部位,临床进行内固定治疗时难度大。临床医师应指导指骨骨折患者早期行适当功能锻炼,可一定程度上延缓骨量的丢失,提高骨密度,促进内固定的稳定性[8~9]。手指关节内骨折是指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正常情况下,患者的关节软骨再生和磨损之间存在动态平衡,若平衡打破,关节软骨所承受的压力较大,进而扩大关节面解剖面复位难度,导致干骺端畸形,增加局部关节面负荷,缺少关节软骨愈合所需要的正常生物学力,在增加复位、固定难度的同时,还影响患者术后手指功能恢复[10~11]。临床医师对于关节内骨折患者需保证关节软骨也达到相应的解剖复位,切开直接复位的同时进行绝对稳定固定,干骺端的骨折可采用简洁复位技术,以保证相对稳定固定,促使关节面平整;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行关节活动,可有效减少关节僵硬情况,促使关节活动产生滑液,持续的关节活动可刺激软骨再生,进而加速干骺端骨折愈合速度,利于患者手指功能恢复[12]。患者指骨骨折的过程中,若有伸肌腱断裂、神经血管损伤等软组织损伤,可能会引发受伤部位瘢痕形成,导致手指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进而影响手指功能恢复。在合并软组织损伤时,主要治疗原则是减少肌腱粘连,在治疗前应先行皮瓣重建结构,以改善软组织缺损情况,随后再行内固定术治疗,有效减少肌腱粘连对手术的影响,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13]。

综上所述,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关节内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长关系密切,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围术期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指骨粉碎性手指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Ⅱ型指骨颈骨折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手指操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微型自攻空心螺钉治疗掌指骨关节内小骨折
笔穿手指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