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对策

2022-03-04 04:00龚清国伟周利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技能

龚清 国伟 周利

“双减”政策落地应聚焦立德树人,坚持学生为本立足于身心健康,规范校外培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双减”政策的落地的难点主要有学校教育能否质效双增、校外培训能否标本兼治、课后服务能否保证公平、课余时间能否科学利用等为促进“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应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体制,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着力保障教育公平;建立负担监测制度,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加快评价方式转型。完善学校体育改革问题,解决师资场地匮乏问题可以采用联合培养机制,即可以让学生解决学校场地和师资问题还可以用以赛代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此外学校体育还可以联合家庭体育共同进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提高家长的身体素质还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丰富体育课程,完善体育设施,提高体育课程的效率和质量。为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双减”政策出现的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国情的影响,中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国之根本。所以需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让有天赋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得到更高的培养,让普通的人去学习技术,将人才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流才能物尽其用,各司其职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毛振明认为:须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以及“双减”的深刻意涵。双减的核心问题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双减的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缓解家长的焦虑,面对高价的学区房,高昂费用的辅导班,不良的教育竞争无一不是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焦虑的原因。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北京市在2021年8月18日举行关于“双减”政策的新闻发布会中提到:义务教育学校安排小学教学时间不早于8点20分,中学不早于8点。2021年8月25日,上海市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工作部署,由教育委员会出台加强作业管理、升级课后服务、促进优秀教师流动等相应举措,以学校教育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如此上海新学期将推行“5+2”课后服务,及每周5天,每天2小时为学生进行课后服务,例如:辅导作业,组织户外活动,加强身体素质。广州市在2021年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政策工作试点地区,要求学生每天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90分钟,每天至少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锻炼,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021年10月25日,成都教育部发布了“双减”工作试点地区,成都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其中学生参与率为96.6%,教师参与率为95.39%;通过规范考试内容、控制考试次数、强化考试评价导向,避免压力向前传导,降低学生和家长的焦虑。

通过电话访谈和走访的形式对一些学校进行调查得知,在双减政策后贵阳市观山湖区一些学校为响应政策进行相应的措施,例如一些学校在放学后有安排的家长可以自行接走,去上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课外体育培训、美术、音乐、跳舞等等。没有安排的则留在学校统一安排,自习和作业辅导。遵义市一些学校则是按学校体育和行政班来分,一部分同学由体育老师带到室外安排体育活动,小型拓展活动(作业已完成的情况下),一部分则安排学习,课后辅导等等,在贵阳市一些学校的乐童项目还在持续开展,开设的项目有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轮滑、跆拳道、绘画、书法、管乐、主持、舞蹈、思维等特色项目。但这些特色项目也由原来的一周两节课,减到了1节课。在清镇市偏郊区一点的学校体育课不仅得不到上,还被主科霸占,几乎没有体育课,可能是缺乏体育老师的原因,也可能场地匮乏等原因,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得不到提高,体育课被霸占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2.2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内部因素:就学生而言,学生放学后如果不去校外补习班,那就只能回家,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会送孩子去学各种运动技能,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就只能自行安排。久而久之,就会拉开同学们的差距,得到好教育的学生会越来越自信,一般的就会越来越不出众。学校体育由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参差不齐只能跟着进度走,而且由于场地原因只能选择一些普通易完成的项目,学生的运动技能得不到更好的激发和培养。

外部因素: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师资匮乏,教学器材和场地严重不足,导致学校体育无法正常进行,在内容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体育的培养方案最开始本着的初心是让学生每项体育运动都会一点,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进行分类教学,可最后落实下来就是很多项目由于不停的转换导致很多技能学不精,每个项目都会一点但每个项目都只会一点皮毛。虽说每个项目都要学,之后才知道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但也需要主次难易之分。

3 “双减”政策背景下发展学校体育的对策

3.1 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

学校体育欲从“双减”政策产生的潜在时间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实际时间,必须另谋他路,不断创新,开拓新的视野。不能再像以前那種状态上课、集合、点名自由活动,很多老师怕犯错,所以就选择不作为,因为做多的就可能错的多,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作为的心态。做了虽然有可能会错,但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总结才会越来越好不能固步自封。徐阿根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应在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实现新课标,新教材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运用结构化教学方式突出动作技能的完整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不仅如此还可以增加情景化或者小故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快速的掌握运动技能。

3.2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

例如开设兴趣班、体育社团、学校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等均可以学校体育校本课的形式进入课程表。例如贵阳市观山湖区的部分小学以“乐童”的形式将网球,足球,篮球,思维,魔方等一些课程纳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教学,在此聘请一些高级教练员进行教学与训练。有场地的就地教学,没有场地的就安排校车送到俱乐部进行专业的教学与训练,一周一次免费,在此期间所有费用均是免费。学校体育可以借助一些外力,一来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课程,二来可以紧密联系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新时代要用新理念进行新教学,才能将学校体育发展越来越好,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精英。

3.3 学校体育活动与竞赛等方面优化实践策略

学校体育工作新要求,新理念“教会、勤练、常赛”,重新规划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在课堂中以“教会”为主要工作目标;大课间或课间锻炼活动课中以“勤练”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为主要目标;在放学后(“双减”产生的潜在时间)以“常赛”已掌握的技能为主要目标。双减政策有助于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改善学生体质健康。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营造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文化,实现体育课程“教会、勤练、常赛”,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结合运动项目的特征,按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不管是在哪个分组体育知识和体育品质为学习的基本要点,其次才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体育品质和运动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业评价和升学体育考试的科学化,使体育与劳动、国防、安全、科技、艺术教育相结合。怎样结合成为当代体育老师眼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3.4 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邵伟德认为应基于“双减”政策为改革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的契机,形成“一主体、二主线、三保障”的课外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路径,以“运动俱乐部”为主体,“运动竞赛”为主线,以“政策规范”为保障,以课堂教学为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为辅助,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底层实践基础完善学校体育改革。唐炎认为:中小学应在体育课程安排上打破按现有行政编班开展体育教学的方式,按项目兴趣编班上体育课,招聘项目特长优势明显的毕业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与高等体育院系、师范内、艺术类等高校进行密切的教学合作,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场地资源等进行分组教学,A组喜欢运动类的体育项目,按体育项目以及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进阶的时间要求,合理确定体育课程内容中的运动技能类学习内容。B组喜欢学习的同学进行分组,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交流和探讨。C组有其他兴趣的同学组为一个群体,例如:音乐、美术、剪纸、跳舞等一些艺术类方向发展。以教学实习的形式进行招揽,这样不仅可以让即将进入工作的准老师有较丰富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为国家教育发展培养更多的教学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5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联合

任海认为:“学校体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投入”,近几年很火爆的廣场舞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和热爱,现实社会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大人的身体素质也亟待加强,学校老师可以教会学生技能,让学生回家教父母。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录制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一起完成。不仅可以加强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孩子们成长在健康快乐友爱的家庭,同时家长们在陪伴还是的过程中也可以放下手里的工作,放下手机参与到学习中去,不仅陪伴好了家人自己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与放松,学生和家长双向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双减”政策不仅减负减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为落实“双减”政策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与措施,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流,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真正有天赋的同学得到更好的培养走竞技体育,对于普通学生的要求增强体质。

(2)通过新闻、查资料等形式了解到一些发达城市地区,为落实“双减”政策出台一些相关文件与措施。在以走访和电话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周边学校体育在“双减”政策下一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采取相应措施,但是部分学校还是存在霸占体育课,体育课上文化课等现象。

(3)为更好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创新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完善学校体育活动与竞赛等方面优化实践策略、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联合等各方面协同发展,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休闲体育等等这些运动看似不同,其实相互关联没有那一项个个体,想要进步就不能“一枝独秀”,而是共同努力才能“百花齐放”。

4.2 建议

(1)创新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完善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学校体育需要创新和改革就必须推陈出新,勇于尝试将政策,学校发展目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相对来说体育资源比较匮乏,可以借助政府、高校、家庭、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力量建立合作模式,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以“教会、勤练、常赛”新理念推进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2)为更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教育部、学校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便于开展学校工作,让“没做起来的做起来”“让做起来的好起来”这样才能上行下效,快速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国家人才的选拔推送优秀人才。

(3)学校体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创新,人才培养上要科学,脚踏实地干实事,在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上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学校体育活动与竞赛等方面需要加大实战演练,技能是看不会的,只有赤手空拳的去搏、多去实战,才能不断的总结和提高,学而不用岂不是纸上谈兵没有太大意义。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只有突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加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联合,团结各类社会力量多方位发展,全力推动。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技能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