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教学改进思考

2022-03-04 04:00施维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课程体系院校

施维

近年来,通过对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体能测试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状况堪忧,在运动的过程中缺乏耐力素质,并且患有肥胖症的人群持续增长,而这样的身体素质显然不足以为新时代建设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身体支撑。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中,如何积极地引导学生参加公共体育锻炼,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公共教学工作关注的热点问题。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实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飞跃,我国公共体育教育专业已经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而在进入21世纪新时期的教育时代中,学术界专家普遍认为,未来素质人才的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建设作出的贡献,必须要注重对其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变革和发展,积极的突破当前院校内部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推动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铺垫基础。

想要对高职院校当前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变革和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对当前提供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同时,这也是现代化推行素质教育提出的重要内容。实现百年大计,就要以教育作为根本,而实现对教育课程体系的变革和创新是教育发展永恒不变的重要课题,只有注重对课程体系的创新,才能实现对创新型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以帮助学生增强体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锻炼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但是,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经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在重理论课程而轻体育锻炼的教学思维影响下,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质处于薄弱状态,缺乏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慣以及自主生活习惯。尤其是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每周只设有90分钟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教学时间设置相比于其他专业课程时间的设置来说是远远不足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进行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地将这90分钟的课堂时间利用起来,创设一堂广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只有找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切入点,才能确保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同时,也能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程中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体育技能挖掘自身的身体潜能,切实的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1 提升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为构建创新型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提供人力支持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一所院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以及文化觉悟,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因此,提升公共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是迫在眉睫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充实自身,以终身学习的思想看待公共体育课程,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不断地提升为高职院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公共体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体育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教学风格以及敬业精神,能够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公共体育课程,明确自身在教育工作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能够不断优化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课程结构以及知识框架。

想要实现对公共体育课程知识框架的优化,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综合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应该了解公共体育知识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在全新教育时期中的发展趋势,能够深入地把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方法。而达成这样的目的,对于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也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发展历程中全新的教育发展动态。现代社会的教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本身就处于相互独立且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不同科目之间不仅能够相互渗透,同时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地掌握本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该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知识的高度上,才能够纵观全局,实现对当前公共体育课程不足之处的探索,从而找准改革和创新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切入点,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学观念掌握公共体育学科教育的规律,将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中的科学性与教育的艺术性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极具创新意识的建设性人才。

当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担任公共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中,主要以专项体育知识为主体,大多数都是单纯的教练型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在教育工作中具备专业的体育学知识,但是对于与体育综合知识相关的其他知识所知甚少,这也就是所谓的教练型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地学习近现代体育知识理论,接受现代化体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再教育,通过不断地充实和探索新的理论知识层次,从而优化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自身掌握的知识内容。其次,体育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积极地探索其他学科方面的新知识和心理论,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身的体育学科理论知识,才能树立起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以及技能锻炼,在公共体育教学体系中向学生传授现代化的体育文化知识,为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向素质化以及创新化的发展提供有效地保障。

2 注重在公共体育教学体系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切实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从手把手的保姆式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给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受到启发之后提升自主参与的意识,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具备自主参与的能力。而想要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能够具备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是缺乏主动精神,在体育课堂中也不具备主体意识,课堂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内容被动地进行活动,对于体育技能的训练性取向对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体育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构建更加趣味性的体育教学课堂,从而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热情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多次证明,如果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那么,对于学生形成以及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跳高教学环节中,能够成功越过栏杆的学生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了体育活动情绪上的饱满,这类型学生在第一次越过栏杆后,就会表现出积极上进的体育活动特性,并且希望在下一次的跳高活动中能够越过更高的栏杆。而如果第一次跳高越过栏杆失败的学生,这类型学生在整堂课程中都会体现出低落的情绪,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甚至还存在畏惧心理,缺乏上进心,甚至还会表现出对于跳高活动淡漠的状态。由此可见,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价值。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时,必须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把握施展个人身体素质的机会,同时,在发掘自身身体素质潜能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以及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性,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分组进行体育活动训练,创设符合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竞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过程中感受到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兴趣,真正体验到学习体育技能的魅力,不再将体育知识的学习视作一种沉重的负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感官方面的刺激,并且将感官自己作为引发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的重要渠道,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大脑状态始终处于兴奋的水平,这样也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传递体育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创建体育竞赛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取团队荣耀和赢得比赛胜利的情绪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竞争活动中。

3 注重对师生关系的灵活调整,创建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型的师生交往关系,第二种是以学生为主导型的师生交往关系,第三种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衡型的交往关系。这三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虽然具备各自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关系的松紧程度并不容易被掌握。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工作中树立起关于师生关系的三个转向理念。传统教育工作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人,学生只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师才是整堂课程支配者的地位,而学生只能是臣服于教师的附庸品。而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应该积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构建更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面临更加宽松而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21世纪的新型教育时期,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工作中,应该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始终围绕学生为教学中心,由传统被动的体育锻炼转向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这样就能够构建更加多方向且多互动的师生交流体系,在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和交流体系框架中,教育工作者始终能够起到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注重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留给学生更加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随意地讨论,同时,还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始终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下,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动性。而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也正是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的重要表现。

在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必须由原本命令式和服从式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更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明确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朋友式的相处模式下,给予学生在学习活动探究过程中一定的引导,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始终应该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只有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在心理方面构建起更加融洽的沟通关系,在学生群体中才能够出现群情活跃的热烈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时具备创造性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身体素质的潜能。

随着现代化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国际教科文编出版了《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著作,在该书中指出,教育工作者当前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知识的传递,而更加注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启发性思维的激励,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发挥其本职工作职能之外,还应该在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实践应用活动中成为一名顾问,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换意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并不应该将真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也就意味着,在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淡化在课堂中的权威意识,鼓励学生针对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对体育技能的思考,以及身体素质潜能的激发,使得学生始终服从于真理,而不是服从于教育工作者。

4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分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

当前,分层教育在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分层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发展个性,并且对学生进行分层归类。而教育工作者作为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执行人,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对当前参与公共课程体系的大学生进行摸底工作,同时,还应该掌握学生分配的主动权,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体育训练。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在了解学生身体体能基础以及发展个性的前提条件下,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体能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教学切入点,有效的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并且设置本堂课程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想要了解学生的身体基础能力以及发展个性是极为不易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深入到学生群体中,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与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建立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掌握分层教学的主动权提供前提条件。在开展公共体育实践课堂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以及分层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体能基础和个性特征,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反省,即使找到体育锻炼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探究体育学习和训练的意义。

5 结语

綜上所述,想要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对学生身体潜能的激发以及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应该注重找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创造力和潜能,从而为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铺垫良好的身体基础。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