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2-03-04 14:22郑敢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体育教师体育课

郑敢

1 县级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实施情况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其中,良好的体育素养是素质教育核心基础之一,为青少年以及国民增强体魄打下坚实基础,中职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展开体育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近期,体育协会对10所县级中职学校展开一次深入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体育课程认识程度、体育教学方式以及体育教学资源三方面,充分展现县级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开展情况,具体调查结果如下显示:

1.1 中职学校师生对体育课认识调查情况

表1针对的是10所县级中职学校体育课占用情况,调查对象是来自10所学校的500名学生,从中可以看出,181名学生认为本校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占据36.2%,226名学生认为偶尔占用,比例高达45.2%,仅有93名同学表示从未占用,所占比例最小。通过调查,中职学校体育课占用情况较为严重,说明学校以及教师对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

表2是对10所学校500名学生以及50名教师做的调查,可以直观了解师生对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必要性的态度。表中看到,学生群体中,较有必要占比最高,高达52.2%,认为可有可无和完全没有必要占比也并不低,共计17.6%;教师群体中,认为非常有必要占比最高,而认为可有可无比例与较有必要持平。综上,大部分师生对体育课程持正确态度,已经认识到体育教学重要性,但是也有相当比例师生对体育课程抱有否定态度,其中教师比例竟然高于学生,如果12名教师集中在同一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将无法有效开展。

1.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表3是针对10所中职学校学体育教学活动方式的调查,其中课间操占比最高,占54.05%;紧随其后的是校内跑步;剩余活动方式呈断崖式下跌,10所学校学年内共计组织过6次户外运动,体育社团仅有3个,体育俱乐部更是一个没有。表3充分表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形式单一,仅限常规课间操和跑步,教学内容重复、教学开展渠道闭塞,体育教学很难开展。

1.3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调查情况

表4主要针对10所学校体育场地以及体育设备等基础设施展开调查,调查对象是来自10所学校的20名体育教师。其中认为一般完善占比最高,其次是不完善,高于非常完善。体育教师最清楚体育场地设施情况,以上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关注度不够,资金投入有限,教学资源短缺。

表5针对10所学校20名体育教师展开进修次数相关调查。其中,6次及以上次数为0;3-5次占比25%,紧随其后;1-2次占比最高,0次占比与之持平。表5充分表明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发展现状,两年内,没有教师进行6次以上进修,不符合教育部门关于教师定期进修学习的要求,导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较低,师资力量薄弱,体育教学资源供给不足。

2 县级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存问题

2.1 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意义重大,需要长时间坚持,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认识到,学生身体健康对自身、对社会、对国家而言,都有深远影响。当下,国民体质日益下降,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主体对象,应该担负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课程改革,利用教学机会,加強体育锻炼。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多数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普遍存在重文化教育轻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对新课改的号召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没有对改革内涵以及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课时设置方面。学校对课时安排非常少,新课改要求,中职学校每周至少安排3节体育课,但在具体实践中,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经常挤占体育课时间,尤其是临近考试阶段,连续一个月都没有安排体育课。另外,即使偶尔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教师也采取填充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2开展形式单一

现阶段,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新意,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无法突出要点和重点,一方面课堂效果乏味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积极性和热情。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与其他普通高中体育教学不同,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定制化体育指导,但在具体课程中,并没有设置针对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某种程度而言,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无法贴合中职学生教学特点,无法满足学生强身健体、学习体育技能、娱乐减压的需求,开展形式主要集中在广播体操和冬季长跑两项,教学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基础性专项考核。

2.3 教学资源短缺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资源短缺,从社会层面而言,中职学校地位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社会群体认知程度不高,因此,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相较数学、英语等主科,体育课程更是面临教学设备短缺,教学环境恶劣等困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下降。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以及体育课程经费投入不足两方面: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中职学校对体育重视度不够,体育教师薪资待遇不高,导致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体育教师精力有限,疲于上课,对课外活动更是无暇顾及,班主任随时占课情况屡见不鲜。而且中职体育教师缺少完善的进修制度,很少获得深造学习机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中职学校聘用兼职体育教师,一方面非科班出身的教师难以承担体育教学重任,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有自己主职学校,对兼职工作并不上心,从而严重阻碍学生系统学习体育技能。另外,我国教育“重文轻武”,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对体育教师存在偏见,体育课程难以与数语外等科目相提并论,体育教师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其他任课教师,尤其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任务繁重,配备人数不足,还需监管学生纪律,所以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第二,体育经费不足。体育教学经费占教育整体经费的比例不足两成,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学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课程可持续发展。部分中职学校,有项目无场地,有教师无器材,教学开展效果不明显,既浪费广大师生学习时间,消磨学习热情,也阻碍体育运动的发展。中职学校特点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技能熟练、实践经验丰富的专项人才,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是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为培养一批具有体育素养的体育教师,但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中职学校无法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体育人才,一方面缺少专项资金完善校内教学环境、扩展教学场地、配备教学器材,另一方面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外校开展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游泳、爬山、骑行等活动。

3 县级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3.1 转变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中职学校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学重视程度。首先,适当增加体育课时。一方面每周多设一节体育课,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挤占体育课现象,充分保障体育教学时长;其次,教师转变教学思路,采取激励式教学法。中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具有一定好胜心和虚荣心,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感性和理性,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注和关爱,不断提高体育学习热情,最重要一点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领者作用,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从而开展教学工作;最后,鼓励学生课后坚持体育锻炼。体育活动需要长期坚持,课上时间有限,为保证教学效果,学生需要持续性加强练习。

3.2 丰富教学形式

为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能力,积极拓展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开展多样化教学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针对全班同学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教师在前面讲解知识、分解动作,全体同学一体化学习教学内容,个别同学心不在焉,学习态度敷衍,其他同学跟风现象严重,导致学习气氛低迷,缺少参与感和团队意识,对此,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增强学生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展开跑步教学时,首先进行分组,设置奖惩环节,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内部讨论:“什么样的方式适合长跑”“什么样的方式适合短跑”,讨论后引导学生进入理论验证环节,每组学生按照组内商讨结果分别验证跑步方法,通过800米和5000米跑步测试,计算各组比赛时间,根据时间公布考试成绩;最后,教师根据比赛结果安排颁奖和“惩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全程观看比赛,做好记录,及时纠正错误认知,规范学生跑步姿势和跑步注意事项,同时惩罚措施要具有人性化,可以号召输的队伍为胜利方打一壶热水。通过讨论交流以及开展比赛形式分组对抗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参与课堂,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精神。

其次,丰富教学内容。中职学校体育项目单一,很难吸引学生长久坚持体育运动,因此,学校应该拓展体育内容,设置灵活多变体育项目,例如,创建校园俱乐部,模仿健身房运行模式,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体育项目,首先学校开展调研活动,调查学生运动爱好,同时积极申报特色体育项目;其次组织相关主题公益活动,如学生喜欢啦啦操,学校举办“啦啦操校园大赛”,获胜队伍可以到各大比赛现场直接参与活动;最后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拓宽实践渠道,增加教學内容深度。

最后,因材施教。中职学校直接为社会输入专业人才,教学模式不是一体化教学,而是专业教学,学生学习重点不一样,而且每个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也不相同,性格更是大相径庭,所以中职体育教师在实际课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有些同学喜欢游泳,有些同学偏爱乒乓球,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指导训练。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针对性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障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优化教学资源,提供良好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建设师资队伍。一方面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地位,确保体育教师享有其他教师同样权利、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体育教师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老龄化教师结构,学校大胆启用年轻教师,注重改革创新精神,保证老中青科学搭配年龄结构;改善招聘途径,聘用专项教师,针对体育专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特招活动,提高兼职教师素质,组建一批学校专属教师队伍;重视体育教师进修学校,提高进修次数,每年保证3次进修机会,同时学校组织培训班、教学评奖等活动,召开技能交流会,提高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做到“一专多能”,协同创新共同进步。总之,从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方面完善师资队伍。

第二,扩大经费投入。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资金投入比例,加大体育场地管理力度。及时添置、维修、养护体育器材,鼓励班级主动配置设备,学校给予报销;合理利用校园资源,科学分配与使用教学场地,将长期不用区域清理出来做体育课程专属活动区。资源有限中职学校可以灵活开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项目,如踢毽子、下棋、跳绳等;拓宽资金渠道,与周边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运动最佳场所,或者争取大型企业赞助,为学生创造良好体育学习环境,也可以与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联系,争取将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便利。总之,通过利用各方资源加大体育教学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教学场地和设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体育运动全面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级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依然面临很多困境,为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活动,响应国家全面健身号召,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师教学地位,壮大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激情,充分发挥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北流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体育教师体育课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