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精神铸校魂,技术创新育人才

2022-03-04 14:22沈辉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过程

沈辉

足球运动属于一项竞技类体育项目,项目本身还带有一定的观赏性,紧张比赛环节和刺激的比赛瞬间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各国人民重点关注,足球也逐渐成为主流运动之一。学校开展足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但实际过程中,虽然教师意识到足球教学的重要性,却未根据学生成长特点探索全新教育理念,从而导致教学模式无法顺应学生发展,足球体育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契合目标。为此,本文基于足球教学展开分析,探究培育创新型足球体育人才的方法,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1 前言

学校开展足球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拥有一颗强大且坚韧的内心。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需摒弃以往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适于成长的高质量课堂,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同时,达到足球体育教学目标,为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2 足球运动特点

足球运动受到世界范围内人民的广泛关注,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足球运动最早出现于中国,曾以蹴鞠的形式所记载。而现代足球则是由英国所提出,强调足球运动本身的竞技性,属于团队型体育项目。足球对运动员本身要求较高,球员本身不但要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战术意识和运球技巧,正因如此,足球以其独特的魅力持续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运动。在国际体育项目中,足球占据较高位置,而其呈现的特点包含三个方面。其一,足球运动更强调球员的团队合作意识。足球运动并非某一个优秀球员便可独立完成项目,足球运动对球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要求较高,不论球员处于防守还是进攻端,和谐且良好的团队都能激发球员潜能,使队友的运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团队在足球比赛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完成最终比赛,达到足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其二,足球本身属于一项对抗性运动,在球员参与比赛过程中,判断球队获胜的标准在于其最终获得进球的数量,为在比赛时掌握控球的主动权,双方球队之间在符合比赛规定的情况下不免会产生一些身体碰撞,而这种碰撞也决定足球运动的对抗性特点。其三,足球运动消耗球员体力较大,因此对球员身体素质具有较高要求。一般情况下,足球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总比赛时长为90min,每个半场为45min,加之足球运动本身的对抗性特点,球员需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顺利完成运动项目,保证比赛正常进行。

3 足球运动教学现状研究

3.1 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从足球教学现状分析,部分教师在开展足球运动教学过程中,并未针对学生基础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也过于传统单一,长期在固有的模式下学习,难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积极性。学生成长环境和基础情况都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足球的关注度也大多不同,采用统一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的实现每位学生阶段性提升,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训练和比赛结果,忽略训练过程。为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达到比赛目标,部分教师采用短期速成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训练效果上呈现短时间内的提升,但不利于学生足球运动技能方面的掌握,影响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每位学生在运动项目中都有着不同潜能,部分学生较擅长进攻,有些学生擅长防守,只有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才能在促进学生自主运动的同时,提高学生足球运动技能,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足球的魅力,而这对于学生运动训练主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落实体育训练目标,达到足球教学目的。

3.2 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受以往教学理念影响,许多教师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希望以此方式强化学生体育技能,引导学生切实参与足球训练。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理念的陆续更新,以往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成长,这种方式不但增加教师教学任务,还提高学生学习压力,许多学生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对足球运动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违背体育教学初衷,也未满足足球运动教学目标。另外,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正因如此,许多学生出现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使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足球训练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保持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新鲜感,如此才能使足球训练教学得到进步,教学效果得到稳步提升。

3.3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足球课堂学习过程中,部分需求为从根本上提高自身足球运动能力,过于关注足球技巧方面的联系,忽略理论知识上的学习,另外,对足球训练认知上的不足,业限制学生发展,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体育运动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因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认知不足,促使教师在开展足球理论知识教学时,学生始终无法理解知识的根本含义,较大程度上降低足球运动教学效果。足球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而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侧重点大多集中在技巧方面,导致学生最终只是机械完成足球技术动作,并未对足球动作形成更深層认识。加之,虽然足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较大,但并不是所有参与运动训练的学生都因喜爱足球从而参与项目,学生缺少足球运动意识,无法真正参与到足球训练活动中,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足球教学的开展,降低足球教学质量和效率。

4 创新足球教学的实践策略

4.1 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现代足球运动是经过长久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最终呈现于全球人民面前,而足球项目对全世界范围内人民所带来的影响并非朝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足球训练的重要性,在创新的同时不可完全忽略以往教学手段,需基于以往教学模式下,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基础情况做出完善,在突出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应用新型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如此才能为学生打造更适于成长的足球教学课程,促进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足球运动技巧的同时,可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足球运动的短视频,还可通过设备播放足球的最新比赛讯息和训练技巧,调动学生热情,使学生感受到足球训练的竞技精神。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组织学生思考足球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动作要领,详细解读运动技能知识,强化学生对足球训练的理解。在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可亲自示范视频中的要领动作,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最终教师对学生的联系情况做出评价,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达到阶段性提升。因每位学生基础情况不同,教师在下发足球训练任务时,需根据每位学生基础情况做出调整,明确学生在以往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保证足球教学科学性的同时,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参与到训练中。

每位学生喜好不同,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决定学生所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本身对足球的喜爱度较高并且具有明显天赋,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足球训练活动,此类学生学习速度较快且训练效果较为明显。而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对足球的兴趣度较高,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开展足球训练教学难度较高,并且不易取得明显教学效果。为使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喜爱足球,教师需切实改变学生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热情为主,强化学生体育理念,使学生明白学习足球的意义。另外,为真正了解每位学生基础情况,掌握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解决训练难题,弥补学生之间因基础情况不同所产生的体能差异问题,基于学生基础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为每位学生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4.2 应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足球训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借鉴多种教学经验,根据学生成长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规律,在完成对足球教学方法深度改良的同时,保证教学模式符合学生成长特点,提高学生足球运动热情。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更愿意接受游戏教学模式,此方式能够增加教学新鲜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实际过程中需注意,固有的游戏教学模式,不但不会达到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训练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需针对游戏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形成预案,在游戏教学开展前,避免出现过多的铺垫,以更为简洁明了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和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热情投身到足球运动中。如教师在进行“脚内侧传球”动作教学过程中,需明确该教学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对接球和传球动作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精准判断出传球过程中的动作和力度。在明确教学重点,教师可为学生准备8个足球,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前的热身,而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猴子抢球”的游戏。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猴子”,其他学生围成圆圈互相传球,此时扮演“猴子”的学生需开始抢夺圆圈中的足球,但不论何种抢球手段都必须基于脚和身体,不可采用手部。如若“猴子”已经抢到球,可指定其他组员扮演“猴子”。此教学方式不但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还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传球动作,使学生更全面掌握足球训练技巧。在游戏环节结束后,教师可积极与学生进行新的交流,明确学生参与游戏教学的感受,根据学生的评价做出未来课程调整,以便于对足球运动教学的完善。

4.3 開展情境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足球运动本身属于一项集体性运动,对学生运动技巧要求较高,因此,为落实足球教学目的,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运动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训练,实现足球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开展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从三个角度开展教学,其一为足球技术,其二为足球规则,其三为足球比赛,教学足球技术的同时明确每位学生足球规则,以足球比赛为平台,深化学生足球文化,将足球技巧、规则和比赛切实纳入教学课程中,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足球运动的高质量要求。强化学生对足球文化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受到足球文化感染,建立足球意识,提升学生足球训练热情。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教师可为学生打造足球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传达足球运动技巧,在学生掌握一定足球训练技能后,教师再对学生形成示范,加深技巧在学生脑海中印象,从而达到足球训练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正面脚弓传球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需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传球姿势,明确传球动作,分析传球过程中的脚型,掌握踢球的具体位置,了解出球力道和具体的方向等,在学生已经学会以上知识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由学生和同学互相演练传球过程,对于传球失误的学生教师也要积极鼓励,避免学生丧失自信心,在鼓励的同时加以指正,使学生能够对技术要领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

兴趣是帮助学生养成训练习惯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核心,而学生若本身无法被足球所感染,丧失足球训练兴趣,也会对足球运动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为此,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足球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在质疑和发现过程中完成足球运动学习,从而实现足球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开展“二过一”足球技巧教学期间,可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如若你们正在参与足球比赛,防守球员难以突破,此时你们会采用何种进攻方式?”在问题提出后,为学生留有一些时间思考,而后明确学生可采用“斜传直插或是直传斜插二过一”的方式达到进攻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巧。除情境教学模式外,教师还可采用协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营造教学氛围的同时,打破以往教学束缚,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运动热情。如教师教学足球前场局部进攻战术时,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协同作战。在处于防守状态时,明确学生需要采用人盯人的方法,通过交叉掩护达到进攻目的,此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以便于未来足球运动的开展。考察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手段有效性最为合理的方式便是通过体育教学评价。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技巧方面的评价,关注技术性考核结果,忽略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评价的合理性,教师需观察每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状态,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改变下一阶段的训练任务,提高对足球教学的科研进度,保证教学方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更为健康且全面的教学氛围下学习。在足球训练考核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考察学生是否理解足球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学生对技巧动作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和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现其对于足球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我能力提升。

总之,足球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动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使学生拥有更为强大身体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足球运动,并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教师需不断完善足球训练手段,根据学生基础情况设计足球教学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另外,教师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习惯,将足球切实贯彻到体育教学中,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训练的不同需求,尊重每位学生间的差异,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实现足球实践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过程
快乐足球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
认识足球(一)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