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策略

2022-03-04 14:22沈玉娥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常规火车游戏

沈玉娥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关键,对于刚刚踏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课堂常规的养成尤为重要。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注意力分散,还保留着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习惯,课上随意走动,没有上课概念,如何快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建立有序的教学秩序,是一年级体育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刚迈入小学,由于年龄小,对小学的环境和学习内容适应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存在很强的好奇心,爱模仿,但自我约束能力弱,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体育课上注意力分散、随意跑动等问题频出,体育课堂纪律难以维持,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教好基础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過程,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有效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小学生的课堂常规有序养成。

1 问题与现状

(1)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迈入小学,对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都存在极大的不适应。

(2)上课随意走动,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上课概念。

(3)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4)理性思维不够完善,对讲解得多、有技术要求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直观、易模仿的教学内容有很浓厚兴趣。

2 策略与方法

2.1 榜样教育,促进课堂常规养成

2.1.1 教师示范

喜欢一个人,喜欢一堂课。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门槛,对小学的一切都保持着好奇,爱模仿且模仿能力强,尤其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一年级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做示范,让一年级孩子被你高超的动作技术深深折服,从而主动模仿老师的动作去练习,比如在小沙包掷远教学中,我先给孩子做示范,把沙包掷得远远的,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惊叹,这一示范让孩子们更坚定了要学习这个投掷的动作,想把自己手里的小沙包也扔得远远的,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示范会使学生佩服你,并把这种佩服化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爱上体育课,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课堂氛围好。

2.1.2 学生榜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学生榜样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每次教学时都会每组安排一个常规做得特别好的学生来担任组长,由组长管理本组组员的练习活动。组长实行轮换制,做得好的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保证人人有机会,这样大大增加了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性。一年级的孩子特别爱表现自己,喜欢听老师表扬。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爱表扬这一心理,着重表扬组长,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有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己争取做得更好,以引起别的孩子的注意以及老师的表扬。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又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投掷沙包的教学中,老师再三强调需要听统一口令,统一去投掷统一捡,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完全没有这种规则意识,这时我会对遵守规则的某一同学进行大大的表扬,让孩子们知道,哦,原来要这样,原来要听老师指令后再做动作,原来听指令才是对的,只有这样做老师才会表扬,不知不觉中孩子就明白遵守规则是很重要的,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根据规则活动了。

2.2 巧用顺口溜,提高学生思想意识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长篇大论的课堂常规理论知识都不明白、不理解,也很难记到心里去,因此我针对一年级学生这一现象,把学生上课需要做到的上课常规要求编成了顺口溜,“上课铃声响,马上到操场,快快排四队,立正笔笔直,嘴巴闭闭牢,两眼看前方,比比谁最棒。”顺口溜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喜欢这样的内容也乐于接受,不仅在思想上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也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上课所要做到的常规要求。

2.3 巧设场地,提高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有些行为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如课堂上随意跑动,没有约束,当发生错误时,老师批评了,学生往往只知道错了,但却不知道具体错在哪里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年龄特点,合理设计和选择学生练习的场地,减少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而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在单双脚跳跃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小青蛙学本领”的方法教学,把篮球场地划分为四大块,一块单脚跳跃,一块双脚跳跃,一块单双脚跳跃(距离近),一块单双脚跳跃(距离远)。小青蛙先进行单脚跳跃,后双脚跳跃,最后根据能力的高低进行单双脚跳跃。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里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郁,也能遵守练习的规则。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场地,让学生的活动都在教师的可调控范围内进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不仅这样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4 形式多样,巧练集合队伍

一年级学生开学练习排队时,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体育课的四列横队,那么我采用了在班主任原有两路纵队的基础上,1212报数后交错的方式由两路纵队变成了四路纵队,转个面就成了我们体育课的四列横队,这样每排的身高相差不大,只要纵队会排,那么四排也就会了,孩子不用记很多的位置,学生排队时也不会很乱了。

然而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今天记住了位置,明天又忘记了,所以为了强化四列横队的概念,加强横队的意识,我又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强化练习:

2.4.1 分清左右,记清伙伴

一年级的孩子很喜欢玩游戏,很多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分清左右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口令游戏完成教学,如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师:请你举起左手,生:我就举起我的左手;师:请你用右手和你右边的同学招招手,生:我就和我右边的同学招招手,师:请你拍拍你前面的小朋友,生:我就拍拍我前面的小朋友……这种互动游戏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清了左右,记住自己的位置、分清了自己的前后左右以及旁边的小朋友,为快速整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4.2 编号入队,快速找位置

第一课教学时我就会给每一排的孩子编号,如你是第几排第几个,然后让孩子反复朗读,加深记忆,记住自己是第几排第几个,当孩子明确自己的位置后,反复练习,进行强化,让孩子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整队要求。

2.4.3 左手叉腰调间距

一年级的孩子在集合时,经过反复的练习,虽然说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了,但是两人之间的距离每每控制不好,往往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学生不会调整自己与同伴之间的间距,因此我采用让学生左手叉腰的方式来控制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相邻两人之间只要保留左手叉腰并且不碰到同伴的方式来调整彼此的间距,多次练习后渐渐学生就掌握了这种调间距的方法,也很快解决了排队间距大小的问题。

2.4.4 巧用游戏记头尾

很多孩子在排队時往往找不准排头排尾的位置,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很喜欢游戏,也乐于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我采用了火车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分清楚排头排尾。我会告诉孩子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火车的游戏,每组的孩子组成一辆小火车,每一组排头的孩子就是火车头,排尾的孩子就是火车尾,我们的小火车要开动起来,作为火车头的同学就需要把准前进的方向,作为火车尾的同学起到助推的作用,组内其他的孩子就作为火车厢需要全力的配合,合力让小火车动起来。现在我们来试试,师: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小火车要开动了。生:准备好了,小火车咕噜咕噜开起来……游戏过程中我会告诉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火车的一部分,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之一火车就动不起来了,对于这样的游戏孩子们都很有兴趣,玩得很开心,在游戏中也渐渐明白了头和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很快找准了排头排尾的位置,并且印象深刻。

2.5 巧用哨子,规范常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体育课的课堂常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小学的课堂常规相比幼儿园的上课要求有了明显的不同,有了更多的要求,幼儿园的幼儿到小学生身份的转换,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没有适应新的小学生身份,上课时还带有幼儿园的习性,由于体育课又在室外进行,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上课表现随意性很大,出现学生注意分散不集中、讲空话、随意走动等情况,导致教学不能正常顺利开展,课中往往需要不断停下来引导这些孩子,从而影响教学时间及教学效果。一年级的孩子如果课中单靠教师的嗓子喊,往往收效甚微,这时我们的哨子就起到了发号施令的辅助作用。课前我们可以和孩子们约定,告诉学生老师的哨子是一个神奇的哨子,会魔法,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理解老师哨音里的秘密。当老师的哨子响起不同的声音时你们也要做相应的动作,看看谁能最先听懂老师哨音里的秘密,并做相应的动作,那就表明你是表现最棒的!如“嘟!嘟!嘟!”急促的连吹表示同学们要注意了,你们需要停下所有现在在做的一切动作,特别是违规的动作;“嘟……”一声长鸣表示时间到了,下课了;“嘟!嘟……”一短一长表示上课了,同学们快快集合排队了。“嘟!嘟……嘟”表示队列练习中统一步伐,表示“一二一”,哨音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孩子集中了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2.6 多样评价,促进学生常规规范

2.6.1 口头表扬

这是简单又实用的方法,也是我经常在用的一种表扬方式,课堂中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好时,我从不吝啬给以孩子口头上的表扬,例如这位同学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之类的话,这种口头方式的表扬既简单也比较实用,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更有动力去把动作做得更规范。

2.6.2 鼓掌激励法

除了口头表扬,我还采用5次鼓掌法(啪~啪~啪啪啪)。这种更实用些,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要求学生快速奔跑到终点,到达后能准确找到位置并排好队,很多孩子能快速到达终点,但是却不能准确到达老师指定的位置,这时我会找几个准确找到位置,并到达后排队排得很好的学生出来表扬,告诉孩子们说:“这几个孩子虽然奔跑能力不如你们,跑的不是特别快,但是老师觉得他们表现得特别棒,他们不但能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奔跑任务,到达终点后还能快速归位站好,做得非常棒哦,现在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时别的孩子就知道了,原来不仅要跑得快,跑完还需要回到规定的位置站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遵守这个规定了,这种表扬的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激励作用会更强烈些。

2.6.3 “奖品”奖励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喜好,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奖励的物品,不管是什么,哪怕是小小的一张贴纸,他们都会视如珍宝,得到奖品的孩子会和自己的同学炫耀半天,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这一特性,我会和孩子们约好,上课当中只要表现好的老师都会和你击掌,课后1次击掌换取1颗爱心贴纸,当集满10颗爱心则可以到老师这里换取相应的奖品,如果不想10颗就换,也可以留着累计,等到累计多了可以兑换大奖。这种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课堂常规养成。

2.6.4 小老师体验

面对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作为老师的我们都应欣赏并给以鼓励。一年级的孩子很喜欢表现,所以我抓住孩子爱表现这个特性,我会准备一个小老师哨子,每一节课开始时预留几分钟,让每个孩子在老师引导下做做小老师,让孩子体验、尝试做下小老师并参与到课堂集合队伍练习中。一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心,他们相信别人能做好的他们也一定能做好,而且是做得更好,特别是几个调皮的孩子,一旦小老师上课他们会时刻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调皮捣蛋,因为一旦轮到自己当小老师整队的时候别人也调皮捣蛋怎么办?所以只要有小老师的课堂,孩子们都很认真,表现突出。小老师的体验不仅让孩子了解上课要做到的规范,还明白了老师上课时的不容易,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常规有序养成。

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被肯定,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适当的表扬会让孩子爆发出惊人的表现,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特别有表现欲,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旦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会特别开心,得到表扬的孩子更会加倍的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期再次获得老师的表扬。教师应抓住学生爱表现这一心理,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完美的提出期许,希望不够完美的孩子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做得好得到老师的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而且课堂学习氛围浓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

3 结论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犹如准备扬帆起航的船,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他们奋勇向前的桨和帆。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调整方式方法,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作者单位: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常规火车游戏
常规之外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破常规 获巧解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