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说文通训定声》语言研究述论

2022-03-04 15:20周静雯邹德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字学朱氏声韵

周静雯,邹德文,薄 洋

(1.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2.吉林省民政信息中心(吉林省地名档案资料馆),吉林 长春 130062)

《说文通训定声》(以下简称《定声》)是清代朱骏声所作的一部文字音韵书。朱骏声是清代乾嘉学派代表学者之一,与段玉裁、桂馥和王筠合称“说文四大家”。《定声》一书作为研究《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专著,没有照搬《说文解字》的体例,而是“舍形取声,贯穿联缀”,将许慎《说文》五百四十部部首全部拆解,进行重新组合,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进行考察,虽有“说文”之名,却是一部条例、性质均迥异的说文大作。《定声》分为十八部,每部书前附有检字,谐声声首用方框标出,书中收字和谐声偏旁有关,将相同谐声偏旁的字归类在一起,有利于解释转注和假借字。《定声》根据《说文》收字,但其排列迥异,又增附多字,每部后又收有说文不录之字,收字数量远超《说文》。关于《定声》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三方面。在文字学方面,主要分为六书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在训诂学方面,主要分为词义、同源和引专书方面研究;在音韵学方面,主要分为通假、转音和古韵部研究。

一、《定声》文字学方面的研究

(一)《定声》六书方面的研究

1.指事字方面的研究

祝美好《〈说文通训定声〉指事字辨正》列举《定声》中的指事字并归类,对《定声》指事字的归并错误进行分析。[1]

2.转注、假借方面的研究

汪耀楠《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假借理论和实践》将朱骏声和许慎的假借转注理论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朱氏对假借的理论。[2]

王立军、吴菲菲《朱骏声转注系联中的字形问题》认为朱骏声对转注的解读保留了词义的完整性,体现了朱氏对词义和词形的理想看法;同时认为朱氏否认了汉字形体孳乳,体现出了朱氏的时代局限性。[3]

马干《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六书说”研究》对《定声》蕴涵的六书思想进行阐释,肯定朱骏声基本接受了“四体二用”的观点,实际论述了汉字造字原则与方法等问题;而朱氏将假借置于转注之后的原因导源于秦代的观点有误,不符合汉字发展延伸的基本规律。[4]

胡娟《朱骏声转注新探》从现代认知学角度分析《定声》中含转注的材料,探究朱骏声研究“转注”材料时揭示的词义引申和词的引申类型。[5]

翟超群《〈说文通训定声〉假借研究》肯定了朱骏声区分引申和假借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朱氏从音上对假借类型进行的区分,揭示了假借和语音之间的关联,并解析了朱氏的“三原”“四例”说,解说了《定声》涉及的一些假借术语。[6]

3.《定声》中的“说文”研究

李喜荣《〈说文通训定声〉中的“说文”研究》讨论了一些前人讨论过的问题,如重言形况字、单辞形况字、旁注字或者一声之转;也讨论了前人未讨论过的问题,如后制字、低一格字、系联同义词。[7]

宋雯《〈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研究》利用计算机编程作为辅助,首先将《定声》制成电子文本,然后提取需要的相关语料,将带有“重言形况字”的语料提取出来,再进行分析与整理,考察重言形况字的发展演变。[8]

(二)文字学其他方面的研究

1.“同意”字研究

吴菲菲《〈说文通训定声〉新增“同意”字分析》鉴于《定声》中有不少带“同意”的字,研究了这些“同意”字和转注字的关系。[9]

2.“别义”研究

于雪《〈说文通训定声〉“别义”连绵词研究》以别义里的连绵词为研究对象,从音义角度对其进行分类辩证。[10]

彭晓艳《〈说文通训定声〉“别义”研究》对《定声》中的[别义]一项单独进行解述,发现《定声》中[别义]和[本义]之间的关系可以归为几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归纳。[11]

3.“同形”字研究

于雪《〈说文通训定声〉中同形字现象初探》搜集、研究书中的同形字,参考了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最后得出规律。[12]

4.“文字分化”研究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之文字分化研究》认为词义分化时,部分文字字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3]

5.“俗字”研究

耿娟《〈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研究》介绍了《定声》中的俗字,并将之与段注中的俗字进行对比,观察《定声》所录入的俗字特点,阐释朱骏声的俗字观。[14]

二、《定声》训诂学方面的研究

(一)《定声》词义研究

何书《试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中的“义素”分析思想》指出朱骏声深入分析了本义内部构成要素变化,对词义引申原因和过程作出较为详尽的阐释。[15]

王卓媛《〈说文通训定声〉声符表义示源研究——以丰部为例》阐释了形声字声符相关问题。其以丰部为例,说明《定声》声符系统的组成;并以《定声》第一部丰部为例,选取“东、共、工”等声符衍生出的十三组同声符字词,从每个形声字具体的语义出发,指出声符表义示源研究对教学的意义。[16]

孙强《朱骏声声训认知模式解析》从现代的视角审视声训这一传统训诂方法,认为本义和引申义的语义相关性是声训认知存在的逻辑基础。[17]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区分了词义演变、词义变化和词义引申与词义发展的关系,归纳了朱氏所理解的词义引申方式。[18]

(二)《定声》勘误研究

何书《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本字考释驳正三则》分析《定声》中的错误,查找出处后进行总结。[19]

黄琼《〈说文通训定声〉勘误》对《定声》中的错误进行整理,最后总结成文。[20]

(三)《定声》同源研究

吕玲娜、王桂花《〈说文通训定声〉与同源词研究》通过《定声》对同源词作简单研究,并从“说文”和“通训”两部分进行说明整理。[21]

牛梦倩《〈说文通训定声〉阳声韵部同族词研究》以《定声》阳声韵部中的同族词为考察对象,依据该书编排髅例和说解体例,遵守较为严格的声、韵限定,以“亦声”和声符示源为主要的同族词系联线索,指出汉语同族词以声转为主要的音转类型,认为《定声》在同族词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22]

黄琼《〈说文通训定声〉与汉语同族词研究》讨论了纸质文本的书写及勘误,解说了相关电子文本及其文本库处理。[23]

(四)《定声》引专书研究

许鑫桐《〈说文通训定声〉引〈广雅〉文献研究》指出《定声》引用《广雅》的作用是校勘、疏证《说文》和《广雅》的内容,辑佚《广雅》、驳正《广雅疏证》和用《广雅》注解他书或他注等。[24]

郭云《〈说文通训定声〉引〈尔雅〉文献研究》从校对、注解、补充和修改四个方面说明《定声》引用《尔雅》对《说文》的作用,同时对其中涉及的注文进行校勘、梳理和纠正,总结了《定声》引《尔雅》文献的作用。[25]

陈秘水《试论〈说文通训定声〉对〈内经〉词义训释的特点与贡献》分析《内经》词义解释的特点,承认《定声》可以被视作阅读《内经》的工具书。[26]

三、音韵学方面研究

(一)《定声》通假研究

赵云霞《〈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的声母(舌齿音)研究》主要分析《定声》通假字舌齿音声母方面反映的语音现象,对精(庄)组、端(知)组、章组、流音来和以母分别进行讨论。[27]

马莉丽《〈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入声韵部研究》研究朱骏声《定声》通假字在入声韵方面反映的语音现象,搜集了《定声》通假字入声韵共1617对,按王力先生的11个入声韵部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制成通假字谱。[28]

李国《〈说文通训定声〉通假字的声母(唇、牙喉音)研究》通过对《定声》中通假字的系统性整理和分析,从音韵角度对其进行研究。[29]

黄相锋《〈说文通训定声〉假借字音韵(阴声韵与阳声韵)研究》对阴声韵与阳声韵进行分部研究,表明郑张尚芳先生的“异部通变”理论和王力先生的“阴阳对转”理论在解释假借现象时基本行得通。[30]

(二)《定声》转音研究

王素敏《朱骏声的转音理论及其古韵分部》采用现代计算机编程的研究方法,对《定声》收录的转音材料进行测查,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和定性、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朱氏的转音和段玉裁的古合韵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古音押韵不规则现象的解释。[31]

(三)《定声》古韵部研究

王素敏《朱骏声古韵分部的贡献与不足》认为朱骏声以古韵十八部统领全篇,独具特色,对古韵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32]

赵颖姣《浅析〈说文通训定声〉的韵学思想》通过分析朱骏声的古韵归部,了解朱氏依据韵脚字的押韵情况和写生原则来归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33]

四、结语

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发表的期刊论文为资料数据库,从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三方面对《说文通训定声》相关研究成果作了统计。1978—2005年,年发表论文数量均低于3篇;2006—2018年,年发表论文数量有明显提高,其中2018年达到11篇。在这些成果中,研究训诂学的文章最多(22篇),其次是文字学方面(18篇),研究音韵学的文章最少(7篇)。

进入21世纪,专项研究大大增加。研究训诂学、文字学的论文占比较高,可以反映出学者们对其重视程度。众多学者对朱骏声关于转注、假借二书的新阐释产生了浓厚兴趣,因而同源词和词义引申成了研究重点,学者们不乏精彩独到的见解。音韵学方面,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领域,学者们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古韵分部到段氏之时已经大致确立,通过比较朱氏见解与段氏合韵说,亦可以看出二者观念上的细微差别。

综上,《定声》一书具有独到之处,值得后人研究。但是,《定声》的相关研究数量远不如段氏《说文解字注》,且有关研究并不充分。比如在音韵方面,除有对通假字声母(牙、喉)的研究和对通假字船禅二母的研究外,在声母方面,并无其他方面的专项研究;在训诂学方面,《定声》收纳了众多专书文献的注解,但少有人做专项参考文献的校对、注解、补充和修改,在词义引申研究上亦有需要补充之处;在文字学方面,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并未深入,如单辞形况字、旁注字、后制字、低一格字、系联同义词等。

猜你喜欢
文字学朱氏声韵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王祥卧冰
宝应图书馆馆藏稿本《朱氏诗文世珍》考论
贺《红叶微刊》上线
《说文解字》部首文字学原则解析
文字学与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彭泽县桐城方言音系研究
“坡芽歌书” 的文字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