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
——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2-03-06 13:03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童期经历资本

张 鼎, 高 楠

(1.周口师范学院 学生心理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2. 周口师范学院 知新书院,河南 周口466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承受心理压力不断上升,抑郁症的检出率呈现出升高的态势,探究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而产出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抑郁是一种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出无精打采、思维迟缓、意志减退等不良症状[1],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为主要特征[2-3],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具有情绪不稳定、不成熟,容易极端化,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因此更易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4]。国内一项流行病学的研究也证实,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高于其他群体[5]。因此,探究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以及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改善大学生抑郁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大体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6-8],其中儿童期创伤这一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9]。儿童期创伤是指与儿童亲密的个体对其做出的与其身心健康成长和尊严造成的不可逆的伤害行为,如对其进行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其他方面的利用[10]。客体关系理论指出创伤经历会导致个体内化“坏的”客体形象,这种不安全的内化过程会使个体深陷淹没的恐惧当中,迫使个体产生“是我不够好”的内疚与自责负面情绪[11],从而产生抑郁。诸多实证研究显示,个体在儿童期经历虐待、忽视等不良的对待,与成年后的抑郁症、人格障碍、自杀行为等精神障碍密切相关[12-13],经历儿童期创伤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率高达40%[14]。此外,研究也发现儿童期创伤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有较高的抑郁、焦虑水平[15-16]。可见,创伤经历时间越早,创伤场面的破坏性越大,心理复原的可能性就越小,早期的创伤经历对大学生的抑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儿童期创伤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儿童期创伤对抑郁的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从防御方式理论以及神经—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不成熟防御方式可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一方面,从神经—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记忆痕迹的激活并不等同于意识的回忆,一些具有高度创伤性的记忆成分并不完全会带到意识当中,甚至一些无法带到意识当中,这些没有带到意识当中的记忆并不是消失不见,而是在通过某种“板块”(Plate)经常性地被激活,例如分裂、解离、否认、投射等表现形式[17]。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具有创伤性经历的患者较多地采用不成熟的或是低级防御方式,来保护自身远离消极的思想和情感[18-19]。以往的研究也证实了儿童期的创伤经历会导致个体在面临压力和情绪冲突中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20]。那么,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又如何去影响抑郁情绪的呢?防御方式理论认为,防御方式是个体在面临内外压力或是情绪冲突时所做出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的反应,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会限制了个体对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察觉,不利于个体解决内在的情绪冲突[21],所以个体在面对威胁时处理负性情绪的能力大打折扣。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不成熟防御方式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涵盖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感恩等积极的心理因素[22]。研究显示,儿童期创伤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23],儿童期创伤能负向预测心理资本的各维度[24]。素质压力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越差时,引发个体产生抑郁情绪时需要的压力就越小,个体的素质越好,面对压力引发抑郁情绪的可能性越小[25],说明个体心理资本与抑郁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也显示,心理资本可以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之间的关系[26]。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倾向于使用应对方式探讨与心理资本的关系,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压力事件的反应行为,而防御方式则是个体为了保护自我免受冲突的潜意识反应。防御方式的形成往往发于童年早期,与家庭的养育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27],个体早期习得的分裂、解离、否认、投射等不成熟防御方式可能会对其心理资本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耗[28],儿童期创伤可能通过不成熟防御方式影响个体心理资本的形成,进而对大学生抑郁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4: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某高校4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9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8%。其中,男生104人,女生290人,城镇126人,农村268人,独生子女82人,非独生子女312,留守经历168人,非留守226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29]

采用修订的中国版儿童期创伤问卷,该问卷要求被试回忆16岁以前的成长经历,共28个项目,包含情感虐待(EA)、情感忽视(EN)、躯体虐待(PA)、躯体忽视(PN )和性虐待(SA) 5 个维度。采用 1~5级评分,1分表示从来没有,5分表示总是,得分越高表示创伤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1。

1.2.2 不成熟防御方式问卷[30-31]

采用Bond 1983年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由路敦跃等人1993年翻译修订,本研究选取防御方式问卷中的不成熟防御方式分问卷,分问卷共计30个项目,包含投射、被动攻击、分裂等8种防御方式。每个项目均采用1~9的九级评定方法,1分表示完全反对,9分表示完全同意,越靠近9即应用某类机制的频度越大。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

1.2.3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32]

采用张阔等人2010年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用来测量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该问卷共26 个题目,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希望 4个维度,采用 7点计分,1 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

1.2.4 抑郁自评量表 (SDS)[33]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抑郁自评量表,含 20 个条目,用于评估抑郁症状水平,问卷采用 1-4 级评分,1 表示没有该项症状,4 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计算 20 个条目的合计为总分,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标准分大于等于50分且小于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60分且小于70分为中至重度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70分为重度抑郁。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

1.3 研究程序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为不记名调查,在征得学生书面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整体施测,测试开始之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指导者宣读指导语后进行填写,并现场回收问卷。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处理、统计与分析,采用Hayes(2013)开发的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34]。通过有回放的随机抽样来重构样本分布,本研究共构造5000个样本,由此获得参数估计的标准误和置信区间,若置信区间不包括零即表示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数据采集的方法是被试主观自评,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数据采集后,运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对儿童期创伤、大学生抑郁、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资本所有变量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35]。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36个,抽取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13.24%,低于临界值40%,说明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表1列举了各研究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儿童期创伤与各变量均呈显著相关,其中与大学生抑郁、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抑郁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防御方式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研究中的留守经历与各变量的相关程度不高,不再控制留守经历,而性别与大学生抑郁和不成熟防御方式两个变量呈现显著相关,在后面的分析中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2.3 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温忠麟和叶宝娟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36],使用Hayes(2013)开发的SPSS宏程序PROCESSv 3.0中的Model 6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儿童期创伤、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资本、抑郁存在两两相关,符合中介效应分析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表2),首先,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19,p<0.001)。其次,分析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加入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两个中介变量后,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的预测作用依然显著(B=0.10,p<0.001),但预测作用由0.19下降至0.10,说明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了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不成熟防御方式(B=0.46,p<0.001),负向预测心理资本(B=-0.48,p<0.001);不成熟防御方式负向预测心理资本(B=-0.26,p<0.001);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分别有正、负向预测作用(B=0.08,p<0.001;B=-0.09,p<0.001)。

表2 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见表3),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总间接效应值为0.09。具体而言,该中介模型由三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不成熟防御方式中介了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产生间接效应1(0.04);心理资本中介了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产生间接效应2(0.04);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共同中介了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产生间接效应3(0.01)。三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三个间接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三个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9.51%、22.80%、5.8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间接效应1与间接效应2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间接效应1和间接效应3、间接效应2和间接效应3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均包含0,说明他们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3 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3.1 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说明经历儿童期创伤越多,大学生抑郁的水平就越高。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37]。这一结果支持了抑郁的认知模型理论,儿童期创伤的经历会使个体形成相对消极的自我图式,对外界充满功能失调和不安全的态度,促使个体形成消极的行为模式,大大增高了个体患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的风险[38]。同时,这一结果也符合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的基本观点,即创伤经历会导致个体建立和维持情感纽带的能力受限,这种情感纽带是个体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持本身情绪稳定的重要方式,在儿童期经历虐待、忽视,甚至是严重丧失的个体,始终会处在情感纽带反复破裂的循环当中,增加抑郁的易感性[39]。

3.2 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的单独中介作用

本研究显示,首先,不成熟防御方式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说明儿童期创伤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还可以通过不成熟防御方式间接影响大学生抑郁。大部分的防御方式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18],尤其是父母养育方式的不当,会导致个体较多地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20],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吻合,儿童期的创伤经历会导致个体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来应对压力事件。同时本研究还支持了防御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主要是依靠分裂,而分裂的特征就是不能接受好与坏同时存在一个个体身上,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己高度的自责与愤怒,对他表现出不能容忍,使自己处在充满敌意、不满或是偏见的人际关系中,而这些负性事件和情绪的不断叠加,导致个体产生更多的抑郁情绪[40]。其次,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说明儿童期创伤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抑郁,儿童期的创伤经历会破坏个体心理资本的正常发展,进而对大学生抑郁产生影响,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41],同时这一结果也符合素质压力理论中的双重风险模型的基本观点,即脆弱素质个体的行为模式容易在消极环境中出现问题[42]。因此,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可以单独中介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

3.3 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表明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对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起链式中介作用。即儿童期创伤通过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不成熟防御方式作为容易被儿童期创伤经历影响的近端因子,对个体积极心理资本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也显示防御方式适应性与否对个体积极心理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43],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经常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的个体是以牺牲掉对自己和他人的“立体化”视角为代价,导致积极的心理素质的损伤[44]。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在面临危险的情景时,自我防御系统将会被击垮而变得混乱无序,在此基础上,破坏积极心理资本的形成或是过度消耗,使个体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特征,诱发抑郁的产生。此外,本研究模型在加入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两个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仍然显著,占总效应的53.63%,说明儿童期的创伤经历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直接影响,对于学校教育来讲,经历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是抑郁的易感人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另外一方面,本研究证实了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开展心理干预对减少大学生不成熟防御方式的使用和缓解抑郁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儿童期创伤、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资本和抑郁四个变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取得了以下三个研究结论:(1)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可以单独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3)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重点:一方面,本研究采用了横断研究,对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还缺少实证依据,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采用纵向研究的形式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本研究的样本是选取河南省某高校的大学生,未来研究扩大样本量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儿童期经历资本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