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09 00:46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麻醉科结果显示评判

文 艺 林 燕 尚 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于公民的安全问题重视程度增高,因此对于医院的急救能力要求逐渐增加,这也加快了我国急救行业的快速发展[1]。急救能力包含护士能够敏锐、快速识别患者病情程度以及变化情况,并给予合理的判断,利用熟练的技巧进行果断、沉着的抢救,是一种综合处理能力[2-3]。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从多方面强化自身的技能水平,并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生命体征及时的进行判断,并做出有效的施救,因此护士作为一线救护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患者的预后、抢救质量以及医疗安全[4]。麻醉科护士作为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的第一人,应具备较强的急救能力应对手术中各种突发的危急情况,保障患者安全与手术顺利进行[5-6]。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4月-6月146名深圳市麻醉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在手术部麻醉科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3)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4)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轮转、实习、产假、病假护士。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调查工具

1.2.1麻醉科护士一般资料量表 由研究者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编制,包含护士性别、年龄、工作时间、职称、是否具有急诊工作经验等。

1.2.2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测评问卷 该问卷由卢瑛[7]参照赵浚竹[8]编制的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改编而成,包含急救管理能力、危急病情观察能力、急救反应能力、急救处理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储备5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赋予1~5分,总分27~135分,分值越高表明临床急救能力越高。

1.2.3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中文版 该量表由彭美慈等[9]于2004年修订,包含寻求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共70个条目(30个正性条目、40个负性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其中正性条目正向计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总分420分,≤210分为负性特质,≥280分为正性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350分为强的正性表现。

1.2.4组织支持感量表 该量表由左红梅[10]编制而成,包含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2个维度,共1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赋予1~5分,总分13~65分,分值越高表明感知到的组织支持水平越高。

1.3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对麻醉科护士讲解本研究内容及目的,取得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统一指导语向其讲解量表的相关内容,问卷由麻醉科护士本人独立填写,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4.1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法、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单因素分析,表1

表1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单因素分析(n=146)

结果显示,146名深圳市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得分为(108.36±15.62)分,水平较高,其中急救管理能力为(45.26±5.36)分、危急病情观察能力为(17.48±2.15)分、急救反应能力为(17.42±2.64)分、急救处理能力为(16.25±2.16)分、理论知识储备为(11.95±2.4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时间、是否具有急诊工作经验的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组织支持感相关性分析,表2

表2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组织支持感相关性分析(r)

结果显示,麻醉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总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7,P<0.01),与组织支持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59,P<0.01)。

2.3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3~4

表3 引入回归方程的各自变量赋值及哑变量设置

以麻醉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总分作为因变量,以麻醉科护士年龄、工作时间、是否具有急诊工作经验、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组织支持感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科护士工作时间、是否具有急诊工作经验、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组织支持感水平为影响急救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能解释总变异的72.5%。

表4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现状

目前,随着临床专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量也大量增加,各种疑难病症、高精尖的手术也接踵而来。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患者二次手术的比例增加,作为麻醉科护士,应在接触患者时全面了解病情,准备好麻醉用物,并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的复苏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出现心脏骤停等突发症状,这对麻醉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146名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得分为(108.36±15.62)分,水平较高。本研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时间、是否具有急诊工作经验、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组织支持感水平为影响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其原因:主要与麻醉科护士最初的选择有关,护理管理者在最初选拔麻醉科护士时,多偏向于临床经验充足、应急能力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士。

3.2 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影响因素

3.2.1工作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科护士工作时间越长,其急救能力水平越高(P<0.05)。其原因:护士的成长经历与时间、工作经验有较大的关系,在校内学习偏向于理论,技能操作反应能力水平较低,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工作磨练之后,才能在技能操作、临床反应能力等方面有提升[13]。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新入职或初进麻醉科护士的培训,帮助其尽快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保障患者安全。

3.2.2是否具有急诊工作经验 本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急诊工作经验的麻醉科护士,其急救能力水平较高(P<0.05)。其原因:在急诊工作中,护士经常接受专业的急救培训,培训以急救技能、急救知识以及应急处置等为主,能够第一时间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其病情变化,并快速、有效的做出应对措施,长时间训练使急诊工作的护士各方面的能力都高于非急诊科室护士[14]。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没有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培训,或安排其进入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轮转,提高其急救能力。

3.2.3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总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7,P<0.01),表明麻醉科护士评判性思维水平越高,其急救能力水平越高。其原因:当麻醉科护士评判性思维水平较高时,在临床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越高,能够带有评判性思维看待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理性思考以及分析[15],长期以往,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次数相对较少,急救能力水平较高,反之缺乏评判性思维的麻醉科护士,缺少主动思考的态度,导致其急救能力水平低下。

3.2.4组织支持感水平 麻醉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总分与组织支持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59,P<0.01),表明麻醉科护士组织支持感水平越高,其急救能力水平越高。组织支持感是指护士感知到的来自同事、领导的关心帮助,是一种无形的情感资源,组织支持感水平较高的护士,能够更好的为实现团队目标而进行努力,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或结束后在麻醉恢复室,都需要团队的协作,帮助其完全苏醒,因此组织支持水平较高能够帮助护士提高其急救能力水平。提示医院领导层应为麻醉科护士提供帮助,提高其急救能力,同事之间也应互帮互助,提高麻醉科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深圳市麻醉科护士急救能力水平较高,护理管理者应着重关注工作年限低、不具有急诊工作经验、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低下的护士,加强急救能力相关培训,提供高水平的组织支持,提高其工作中的急救能力。

猜你喜欢
麻醉科结果显示评判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最严象牙禁售令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