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分析

2022-03-09 00:46吴宏丽徐慧颖李园芳廖卫华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计划性预控胃管

吴宏丽 周 旋 徐慧颖 丁 静 李园芳 李 丹 刘 琦 廖卫华

非计划性拔管指留置管路的意外脱落或患者未获医护工作者同意而出现的管路自行拔除事件[1],医护人员不当操作所致拔管也在其列[2]。以留置胃管途径实施洗胃、鼻饲喂养、胃肠减压等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护理内容[3]。调查显示,新生儿群体中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可达15.6~18.6%[4],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及新生儿幼嫩的鼻咽黏膜,增加吸入性肺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影响相关治疗的正常实施,使新生儿心身痛苦感上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5-6]。溯源预控护理指追溯护理问题的风险源头,并针对源头进行预见性风险控制的护理模式。本研究采用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管留置实施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实施前(2020年1月-8月100例为对照组)和实施后(2020年9月-2021年4月100例为试验组)我院收治并行胃管留置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新生儿,有胃管留置指征,成功留置胃管,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家长拒绝配合。对照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日龄(15.52±4.54)天,平均胃管留置时间(12.46±6.35)天。试验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日龄(15.84±4.25)天,平均胃管留置时间(12.71±6.09)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行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护理,试验组接受针对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干预。

1.2.1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成因的溯源分析 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全员借助于文献查阅与既往相关护理经验结合的方式,对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成因开展溯源性分析。(1)胃管因素:胃管材质不同对新生儿形成的程度不等恶性刺激,胃管置入后新生儿出现多种生理舒适度受损问题。(2)新生儿自身因素:新生儿食管鼻腔柔嫩对坚硬胃管耐受性低下且无自主意识、无家长陪护;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贲门肌张力低下,处于高度的异物刺激敏感状态;新生儿胎脂、口腔分泌物丰富,口腔溢奶/吐奶频现,胶布粘贴固定效果不佳;经口留置胃管固定困难。(3)医护维度因素:有效固定方式缺失、约束不当、未给予必要约束,镇静管理到位度不足,护理巡视不足。

1.2.2溯源预控方案的拟定实施 护士长组织全员护士针对溯源分析所确认的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成因行相应风险预控方案的拟定并加以落实。(1)合理选择胃管:对新生儿胃管留置者均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因素系统性评估,自胃管留置操作及日常维护等拟定周密的全程防范措施,尽可能选用低刺激性、柔软材质的胃管,病情许可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经鼻通道胃管留置。(2)控制新生儿自身风险:注意舒适体位的维护及发育支持照护,及时查阅最新相关文献,动态的将循证新理念与新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胃管留置日常维护护理活动之中,如以具备高粘性的丝绸胶布替代透明敷贴,以T形固定法替代原交叉固定法等,增加哭闹烦躁新生儿的风险评估强度与频次,风险升级时加用必要的镇静管理、肢体约束管理等,增加护理巡视频次。(3)强化专项管理:构建专管小组,优化再造新生儿胃管留置与维护流程并使之处于全员规范化、同质化运行状态,对集中护理操作法、护理巡视频次与内容、胃管留置状态下各类操作原则等制定规范并落实,避免胃管刺激,降低刺激频次。开展胃管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全员专项风险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2)自行设计新生儿胃管护理满意度测评问卷,包括胃管护理安全性、舒适性、有效性3个维度进行满意度评分,每个维度0~10分,分值越高表明家长对新生儿胃管留置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比较

试验组干预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6.00%(6/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1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5)。

2.2 两组干预后胃管留置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胃管留置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分,

3 讨论

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在新生儿护理领域属常见护理安全管理疑难问题,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后的重新置管行为不仅加剧新生儿不适感受及增加护理工作量,且有较高的窒息及院内感染风险,故而有效防控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意义重大[7]。新生儿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心理行为特点等与成人间的差距,决定了其成为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高发群体,同时亦决定了其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防控方面的特殊性,常规的新生儿胃管安全管理以定时观察与常规固定为主,不能完全适应新生儿诸多相关固有特点所提出的特殊安全管理要求,易导致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胃管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韦艳飞等[8]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本研究中全体护理人员查阅文献并结合护理经验,自胃管本身、新生儿特点、医护工作者行为三个方面对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成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形成科学的溯源分析结果,明确主要成因及经由护理努力可实现一定预控效果的护理方向与项目[9],构建适用于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连续性系统性风险评估机制,将接受胃管留置的新生儿纳入专项风险管理范围,做到胃管风险管理对象与内容全覆盖,以专管小组方式对胃管留置与维护的相关操作优化再造与落实督导,遵循胃管的审慎适用性选择原则,于病情许可的前提下优先应用经鼻置管而非经口置管,鼓励开展创新护理的同时强调循证护理,将已经证实的相关循证新证据与新举措应用于新生儿胃管留置与维护实践之中,精准锁定高危护理对象与高危护理项目,科学审慎、安全有效的开展必要镇静及约束管理[10],按需增加护理巡视频次,强调科学优化专项护理方案在同质化、规范化运行方面的落实,促成对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各类风险因素的全程、全方位式管控,以精准评估、按需选材、稳妥固定、审慎约束与镇静、专项交接等溯源预控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胃管留置对新生儿的心身刺激,提升胃管日常安全维护效果,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控效果,在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中体现了安全性、舒适性与有效性特点,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采用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管留置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计划性预控胃管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石材幕墙外墙干挂施工问题与预控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论变电站改造期间临时供电模式的风险及预控措施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