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改革探析

2022-03-13 08:46侯盛楠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广播电视

◎侯盛楠

(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逐渐进入受众的视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能够呈现人们的生活状态。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各种手机新闻APP 相继出现,视听新媒体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通过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可以快速地接收来自外界的新闻信息,而且可以实现快速转发分享,从而进行互动。网民随手发布的新闻事件贴近“民生”,具有服务性和贴近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一、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琐碎化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琐碎化程度过高,报道过于肤浅等问题比较普遍。甚至部分电视民生节目将一些非常细小零碎的事件搬到屏幕上。这类新闻对于受众而言缺乏普遍的启示意义,可谓是对媒介资源的浪费。因此,这样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不能对受众的价值观进行良性引导,对于节目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内容同质化

地方广播电视台由于地域限制,新闻资源的获取也受到较大的限制。因为资本和利益的驱动,一些电视媒体没有对节目内容精心设计,从而使节目内容的创新性不强,导致同一个地方出现内容大同小异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因为这类新闻节目存在同质化的内容,所以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另外,有不少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过度追名逐利,不能对节目内容进行精雕细琢,从而导致受众的收视率下降。

(三)内容肤浅化

民生新闻关注老百姓的生活,报道与老百姓生活有紧密的关联、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然而,从目前国内部分地方广播电视新闻的实际表现来看,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对于热点新闻报道较多,而且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解读。对于事件背后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刻解读,会容易使受众对时事产生曲解,从而使民生新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四)主播作用缺失

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主持人通过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可以很好地将节目与受众联系在一起。目前国内部分地方广播电视新闻主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缺失,比如语言生硬,无法与受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这样,主持人就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在直播间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外出采访视频。这样,就很难塑造良好的主持人形象,无法使主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五)主体脱离群众

民生新闻的本质是为老百姓提供与他们的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然而,电视台对于一般的事件是很难引起关注的,除非是特殊事件。这是因为寻常事件很难使媒体制造舆论热点。因此,老百姓与媒体所重点关注的民生新闻是有较大的差异的。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为了迎合老百姓的猎奇心理,会报道一些不具备宣传意义的新闻事件。这样,就会导致真正需要得到重视的民生信息以及生活故事石沉大海。在一些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了谐谑的、荒唐的、讽刺的各式奇闻异事的民生新闻频道。反之,一些倾向于与受众沟通的民生新闻频道,比如“某某零距离”“某某直通车”“某某近距离”等节目名字的选取,让受众一看到这类节目的名字就能够产生与节目的亲近感。

(六)新闻事件的跟踪不到位

众所周知,不少民生新闻事件是临时性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新闻事件会持续发展,还有可能出现反转。因此,对于民生新闻事件,为了增强其完整性,对其进行后续跟踪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不少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过于重视新闻新内容的开发,而忽视了新闻后续跟踪。

二、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改革措施

(一)巧选题材,应对目前新闻内容琐碎问题

纵观我国各个省市媒体的民生新闻可知,虽然节目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某些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了避免同质化,侧重于报道一些琐碎的小事件,比如邻里纠纷和家长里短等。还有部分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选取一些不具有代表性的题材,比如一些奇闻逸事。事实上,这样的民生新闻价值是非常低的,而且与民生新闻节目服务民生的初衷相背离。这类新闻节目,脱离了受众的生活,不能对受众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背离了民生新闻的初衷。因此,这类民生新闻节目不能对受众进行很好的引导。笔者认为,民生新闻节目应当融入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如果仅仅是追求通过猎奇方式挖掘一些小众化的题材,虽然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因此,在选择民生新闻节目题材的时候,需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大原则。

笔者认为,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题材选取,不妨找一些受众关注度较高的公共性话题,通过引入这类话题,让大家一起讨论。由于公共性话题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不会显得非常零碎。通过以小见大,对受众的参与热情进行激发,从而使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得到提高。例如,城市居民楼市动向、食品安全问题、亚健康问题,以及农民普遍关注的粮食蔬菜等的收购问题。通过对这些民生新闻进行报道,能够使受众进一步关注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使受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对国家的政策动向等及时关注。相较于其他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对于受众的影响力更大,而且与百姓的生活有更多的联系。总而言之,在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选题和策划的时候,需要精心思考和做好充分准备。

(二)实现本土化地域化,应对同质化问题

在我国,有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创办的时间比较长,节目内容比较匮乏。因此,某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将其他地市的节目照搬过来,而对于这些节目内容是否适合本地,是否值得借鉴,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另外,一些民生新闻节目过于注重节目形式,所使用的新闻语言与生活不贴近,因此这样的广播电视民生新闻是不值得提倡的。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抓住本土化这个核心。对于同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人们,其思维方式和情感特性在某方面比较类似,对城市或地区能够产生心理认同感。例如,在本土化、地域化方面做得较好的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有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福建电视台的《现场》、浙江电视台的《1818 黄金眼》等。其中,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是一档立足重庆本土的大时段民生新闻栏目。《天天630》面向重庆,以报道重庆、服务重庆、宣传重庆为宗旨。《天天630》节目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做到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近五年来,《天天630》栏目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深得重庆老百姓的喜爱和信赖,成为重庆地区影响力最强的电视节目。

(三)深入挖掘,应对目前报道角度狭小的问题

民生新闻要关注老百姓的生活,新闻内容与老百姓要有紧密的联系。但是部分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博取受众的眼球,对民生新闻的报道流于表面,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报道角度狭窄,有的新闻报道存在偏见,使受众对民生新闻时事报道产生曲解。这样的民生新闻的报道和传播就失去了意义。为了创作出有层次的民生新闻作品,需要有独特的思想,要挖掘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背后深层次的含义。然而,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仅仅是对事件进行形式上的报道,对于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进行深度挖掘。例如,某公司的跳楼风波事件爆出来之后,一些媒体争先报道,甚至一些媒体对跳楼事件进行调侃,这样的评论虽然没有恶意,但是容易使受众的认知产生偏差。相反,一些媒体就此事件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认为跳楼事件的背后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员工工作压力大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员工的劳动价值没有被重视。企业应当重视员工的心理变化。另外,对于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跳楼事件的背后,说明了新时代的农民工越来越重视个人成长与发展。因此,如何让企业更加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这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四)培养优秀主持人,应对主播作用缺失问题

第一,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有亲和力。比如,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的主持人曹一楠,充满亲和力的笑容和多年从事新闻播报的经验是他的杀手锏。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关注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一直位居前五名。《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能够使该节目的收视率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一直排名靠前。《四川新闻联播》《早安四川》节目主持人葛晓霞,其风格大气有亲和力,在观众中有一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第二,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风格,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朴实无华。同时也要注意肢体语言要得当,要能够在面对摄影机镜头的时候,让受众赶到亲切。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还需要放低姿态,与受众之间进行用心交流,去感染受众,体现节目的人文关怀。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能够使民生新闻节目真正融入到受众的内心去。除此之外,主持人还要尽可能地参与到节目流程中,站在受众的立场使用通俗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认真跟踪,应对新闻事件跟踪不到位的问题

民生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会有后续的发展,一些事实可能出现反转。因此,为了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跟踪。比如,某市发生一起行人走斑马线闯红灯被汽车撞死的新闻,对于这类新闻,对其后续的发展是有必要引起关注的,通过这个新闻事件,对于行人和汽车司机这二者的责任判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通过这样的民生新闻报道,对民众走斑马线闯红灯行为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又如,孙海洋寻子事件,针对该事件的报道,对未成年人拐卖案的认识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网络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反转新闻成为了时代热点。近年来,许多反转新闻都在冲击着受众。一些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较为复杂,如果不对事件的后续进行跟踪,就会使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的解读出现偏颇。舆论网络场域中的新闻反转现象,实际上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真实的再现过程,是新闻真实不断被纠正的过程。在网络舆论的冲撞与博弈之中,新闻不断反转,最终再现新闻真实。这类有反转的民生新闻事件需要跟踪报道,才能让受众了解到真实的新闻。

(六)深入群众生活,应对主体脱离群众的问题

民生新闻节目的本质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它有较强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应通过新闻节目去传递正能量,帮助受众解决社会民生实际问题。然而,不少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脱离群众的问题较为严重。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只为博得受众的眼球,甚至对受众的价值取向有带偏的倾向。在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中,出现了一些不重要的和没有实际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与重要的民生新闻信息比较而言,是不值得占用较多的报道时间的,这对于民生新闻节目的社会服务功能的提高是不利的。为了使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为当地民众服务,媒体就需要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通过街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去收集民众的意见。另外,还可以深入现场,去收集一些有用的新闻事实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真实的新闻信息。比如,一些未成年学生偷用父母手机大额打赏网络主播的行为,这样的新闻素材对社会影响较大,可以对其进行报道。针对当事人及其父母和被打赏的主播进行采访,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新闻事件有关各方的想法,这样得到的新闻不仅更加全面,而且更加丰富。通过这样的新闻故事报道,可以使报道更加完整和立体。

三、结语

随着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变化,新闻工作者要能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将受众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到受众的关注和喜爱。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对民生新闻节目内容进行报道。在这样的新闻价值观下,社会受众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平台,可以实现思想交流与互动。通过民众角色的转换,使受众增强参与意识。民生新闻节目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民生新闻进行积极改革,以推动其在新时代顺利发展。笔者坚信,随着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方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从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广播电视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