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队属医院部队官兵皮肤科用药回顾性分析

2022-03-16 01:11粟景艳陆艳玲杜喜枚
武警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频度皮肤科皮肤病

韦 艳,粟景艳,陆艳玲,杜喜枚

皮肤病是部队官兵常见病之一,也是影响部队战斗力和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我部所处地理位置在我国西南部,是皮肤病的高发地区。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我院皮肤科就诊及巡诊官兵疾病构成和相关用药情况,有助于了解我部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与相关药品使用情况,为卫勤保障药品配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2019年皮肤科用药处方,对象为皮肤科就诊的部队患者及下部队巡诊的给予皮肤科用药的患者,处方相关信息由我院信息工程科提取,处方数量由药剂科统计。

1.2 方法 通过我院信息科导出相关信息,建立EXCEL表格,信息包括:就诊ID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单位、用药明细等。统计分析的内容包括:(1)门诊与巡诊处方涉及的疾病构成情况,疾病分类以《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为依据。(2)门诊和巡诊处方中给药途径分布情况,给药途径分为外用、口服和注射。(3)外用、口服药品种类处方构成。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外用药主要品种为抗真菌药、抗细菌药、其他消毒杀菌止痒药、收敛软化角质药、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等,口服药品为抗组胺药、抗真菌药、抗细菌药、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其他为中成药及辅助治疗用药。(4)口服药品用药频度(DDDs)。用药频度(DDDs)是以限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某药品消耗量。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DDDs表示理论上该药被多少人用了多少天,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8版)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 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处方1756张,其中门诊处方1573张,巡诊处方183张。涉及患者871例,其中男 769 例,女102 例;年龄19~52岁,平均(23.81±4.21)岁;干部 136 例,战士 735例。

2.2 处方诊断主要皮肤疾病情况 门诊与巡诊处方中多发的皮肤疾病以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变应性皮肤病为主,分别为39.03%和37.16%,各类皮肤病门诊和巡诊处方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1)。

表1 武警某队属医院2018-2019年各类皮肤病处方构成比 (n;%)

2.3 给药途径构成情况 外用药在门诊和巡诊处方构成比最大,分别为59.19%和82.51%;其次是口服药处方,构成比分别为36.43%和17.40%;门诊和巡诊处方各给药途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2)。

表2 武警某队属医院2018-2019年不同给药途径药品处方构成比 (n;%)

2.4 外用、口服药品种类处方构成 门诊外用药品前三位为抗真菌药、其他消毒止痒药和抗细菌药,构成比分别为26.96%、25.46%、24.27%。巡诊的外用药品前三位为其他消毒止痒药、抗真菌药和糖皮质激素,构成比分别为48.34%、38.41%、22.52%。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3)。门诊与巡诊口服药用量前三位为抗组胺药、抗细菌药和维生素类药品,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表3 武警某队属医院2018-2019年皮肤科外用药品使用处方构成比 (n;%)

表4 武警某队属医院2018-2019年皮肤科口服药品使用处方构成比 (n;%)

2.5 口服药物DDDs 门诊主要的口服药物分别为盐酸左西替利嗪、特比奈芬、多西环素、盐酸西替利嗪等,各用药频度见表5。

表5 武警某队属医院2018-2019年门诊口服药品用药频度

3 讨 论

3.1 皮肤病构成分析 2018、2019年我院皮肤科门诊与巡诊各类皮肤病构成有差异。原因主要是:首先门诊、巡诊的诊疗技术条件和规范性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病原学检查方面;其次是诊疗对象情况不同,门诊患者就诊例数多,疾病症状较巡诊患者重,治疗的主动性与依从性也较强,而巡诊患者多为被动就诊,症状较轻。同时结果表明,2018、2019年我院皮肤科门诊与巡诊多发的疾病主要为以皮炎、湿疹、荨麻疹为主的变应性皮肤病,这与相关研究报道及笔者前期研究结果一致,门诊处方其次是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和体股癣,而巡诊处方其次则为细菌性皮肤病为多发。部队门诊与巡诊各类皮肤病构成可作为我院相关药品配备的重要依据。

3.2 用药情况分析

3.2.1 药物途径 通过药品给药途径分析,门诊与巡诊外用药处方构成都较大,说明与皮肤病治疗原则相符,应坚持以局部用药为主,辅以口服、注射等其他给药方式,尽量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体内反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3.2.2 药品种类 门诊与巡诊外用、口服药品种类处方构成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门诊与巡诊各类皮肤病构成有差异。首先我院门诊部队患者抗真菌局部用药处构成最大,这与体股癣、甲癣等真菌性皮肤病多发有关,这与文献[8]研究结果一致。其次是抗细菌药和杀菌止痒类复方类药品,主要为治疗毛囊炎、脓包疮等细菌性皮肤疾病常用药。构成比较大的扁平疣、跖疣等病毒性皮肤病主要采用激光等物理治疗,因此抗病毒药物处方构成并不高;调查发现,门诊和巡诊以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高发,但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品使用并不多,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有可能加重和诱发局部感染、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皮肤萎缩等其他多种不良反应,医师在开具药品时都会慎重评估风险和效益比,明确诊断,是否存在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我院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品品种较少而限制了应用。巡诊消毒杀菌止痒药处方构成较大,其次是抗真菌和细菌药,巡诊的对象官兵皮肤科诊断多为湿疹、痱子,受到诊疗条件的限制,首先使用炉甘石等收敛保护等外用药以减轻症状。口服药中门诊巡诊的抗组胺药构成最大,这与以皮炎、湿疹、荨麻疹为主的变应性皮肤病高发有关。

3.2.3 用药频度 我院以二代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用药频度最高,与一代抗组胺药对比,其具有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抑制发生率低的特点,又称为非镇静性或低镇静性抗组胺,我院就诊官兵大部分担负着训练、执勤等任务及其他相关工作,结合我部队官兵日常任务,根据病情诊断应尽量选择具有无镇静作用较小的二代抗组胺药。其次,口服抗真菌药特比奈芬用药频度第二,其处方构成并不高,但用于手足甲癣的治疗,用药疗程一般为6~12周,因此提高了用药频度。抗菌药多西环素用药频度为第三,主要用于痤疮等的系统药物治疗,由于用药疗程疗较长(8周),因此在抗菌药物中多西环素用药频度较高。门诊和巡诊部队患者使用的口服药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巡诊口服药处方样本较小,因此也没有进行巡诊口服药DDDS的计算。

综上,我院皮肤科用药基本合理,本次研究结果可作为指导医院药品配备和日常卫勤保障任务药品配置的依据。

3.3 建议

3.3.1 进一步优化调整医院基本用药目录 由于皮肤病病种多样,病因复杂,药物治疗时涉及的药品也不同,在分析统计我院皮肤科相关用药时发现配备的药品种类较少,每个种类的使用品种也较单一,相对局限, 应针对我部队皮肤病的发病情况,结合常见病、多发病合理配置皮肤科用药,丰富我院皮肤科用药种类与剂型,保障官兵的用药。

3.3.2 进一步加强安全合理用药工作 在收集整理处方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合理处方。应严格执行处方的审核制度,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督,药师必须严格审核处方,若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同时做好部队官兵的用药指导工作,详细交待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用药禁忌,解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等相关事项,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疑虑,确保官兵用药放心安全。

3.3.3 进一步规范巡诊的诊疗规程 在巡诊处方中还存在患者信息不完整,无诊断,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巡诊时应根据巡诊对象单位多发疾病情况配备专科医师,医生诊疗时用药应规范开具处方,并严格掌握药品使用指征,减少不适宜的联合用药,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官兵的治疗依从性。

3.3.4 进一步提高部队官兵皮肤病防治意识 通过定期开展官兵皮肤病防治知识普及和宣传,并督促官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官兵们树立积极预防、早期治疗的意识。同时重视心理咨询与疏导,减轻官兵心理压力,减少心身性皮肤病发生。

下一步将结合部队患者所在单位及所担负的任务类别,定期调查我院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的真实状况及用药情况,分析其相关性,为展开部队官兵皮肤病卫勤保障、药物配备模块化管理和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频度皮肤科皮肤病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科学抵御“植物入侵者”
心情不好会导致患皮肤病吗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频度副词问与答
皮肤科病人的外用药物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