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2022-03-16 01:11徐亚辉才丽娜王培福
武警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神经危险

徐亚辉,罗 彬,白 晋,才丽娜,王培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脑卒中一种常见类型,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AIS主要以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管腔重度狭窄、阻塞及血栓形成或粥样斑块脱落引发的管腔闭塞为发病机制,可导致神经发生局部缺血、缺氧性损伤或坏死。因此,AIS的治疗以尽快恢复阻塞区域血供为主要目的。目前AIS的临床治疗以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及脑组织保护等为主。静脉溶栓的时间窗较短,多数AIS患者就诊时已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介入治疗能够迅速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但介入治疗后部分AIS患者仍难以获得理想预后。本研究通过探讨AIS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介入治疗的预后水平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01至2019-07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AIS患者106例。纳入标准:(1)经医学影像学、血清学、相关生化指标等检查,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AIS诊断;(2)符合介入取栓治疗标准的首诊患者;(3)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并随访3~6个月;(4)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1)合并颅内肿瘤,脑疝形成,有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2)处于感染性疾病急性期;(3)合并外科手术、微创手术及其他有创治疗后7 d内;(4)无法配合介入治疗后复查、随访的患者。本研究经航天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取栓治疗。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术前行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行全身肝素化后,穿刺股动脉进入,全脑血管造影,定位闭塞血管,导入微导管,于微导丝的引导下送至阻塞血管的远端,将 SolitaireAB或Solitaire FR装置推送达阻塞血管的远端,注意超过血栓位置;于血栓的远端释放Solitaire AB或FR装置,释放支架5 min后,整体回收微导管与取栓支架,取出血管内血栓。术后即刻造影观察颅内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流状态。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24~36 h行头颅CT平扫复查。依据TIMI 血流灌注分级评估再通程度:未再通,TIMI 0~1级,部分再通,TIMI 2级;完全再通,TIMI 3级。

1.2.2 分组 介入术后3个月,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水平。以mRS得分≤2分为预后良好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

1.3 评价方法及指标 (1)对比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介入治疗前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合并疾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术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阻塞血管再通时间。将相关因素代入Logistic分析,分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以明确两组患者预后水平的差异。(3)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3个月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吞咽功能进行对比。认知功能依据MMSE评估,满分3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良好。运动功能以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良好。语言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中的语言功能维度评估,得分越高语言功能越良好。吞咽功能依据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满分20分,得分越高吞咽功能越良好。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106例中,mRS得分≤2分共85例为预后良好组,21例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冠心病、术前血清CRP、术前Hcy、术前NIHSS评分、阻塞血管再通时间、术后36 h部分再通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以上均为AIS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表1)。

表1 两组AIS患者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n;%)

2.2 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较大、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冠心病、术前血清CRP更高、术前Hcy更高、术前NIHSS评分更高、阻塞血管再通时间更长、术后36 h部分再通均为AIS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表2)。

表2 AIS介入治疗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3 预后功能对比 介入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组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表3);两组吞咽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AIS患者预后各项功能评分对比 分)

2.4 预后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对比 预后良好组BDNF、bFGF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MBP、NSE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表4)。

表4 两组AIS患者预后血清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对比

3 讨 论

AIS是指突然发生的由颅内、外动脉阻塞而导致大脑局部区域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水肿、坏死及其诱发的相关神经功能缺损。减少AIS患者死亡、改善预后功能的关键在于尽快开通阻塞血管,以尽早恢复血流灌注,临床传统治疗以静脉溶栓为主。但大动脉阻塞的再通成功率较低,且对时间窗要求较高,导致临床疗效受限,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仍可能有20%的病死率,致残率更是高达60%以上。老年人是AIS的主要发病群体,患者多难以耐受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创伤大,预后多不理想。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AIS的临床治疗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介入取栓治疗能够直接开通AIS患者的阻塞血管,迅速恢复血供,且对于时间窗的要求相对较宽,具有创伤小、术中溶栓药物用量小、术后易恢复、不良反应较少、预后水平较高等优势。虽然介入治疗目前在AIS临床得到广泛认可,但预后仍不理想。本研究通过探讨AIS介入取栓治疗预后与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升介入治疗的预后水平,对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

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较大、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冠心病、术前血清CRP更高、术前Hcy更高、术前NIHSS评分更高、阻塞血管再通时间更长、术后36 h部分再通均为AIS介入取栓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部分AIS患者发病后至入院时间较长,导致其梗死区域内脑水肿加重,细胞凋亡过多,对神经功能的不良影响程度加剧,介入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加之患者年龄较大,不利于神经细胞恢复,导致不良预后。冠心病与AIS具有相同的致病基础,介入治疗虽然属于微创治疗,但其操作过程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侵入,且在一定限度内的机械性扩张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加重冠心病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而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AI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脑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神经细胞损伤等均可导致机体发生炎性应激反应,炎性应激反应同时亦可加重患者病情,术前AIS患者炎性反应程度较重时血清CRP水平更高,加之介入操作的创伤可进一步加重炎性反应,使患者治疗后再梗死的风险升高,形成不良预后。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机制较复杂,但其过高表达对AIS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及不良预后均具有促进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Hcy每升高5 μmol/L则AIS的发生风险升高59%,所以术前Hcy高是AIS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术前NIHSS评分高表明患者术前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也提示患者预后功能复健难度更大。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中患者的梗死灶位置、责任血管的情况等均与操作时间相关,如患者情况较复杂可导致操作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使阻塞血管的开通时间延迟,恢复血流灌注的时间也更长,导致不良预后。术后36 h时如实现完全再通,则表明患者梗死灶血流恢复更为良好,可为预后的细胞修复、功能重健提供理想基础,反之则可致预后水平下降。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均优于不良组;提示介入治疗的上述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可诱发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等受损。

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的突触重塑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促进神经元结构的修复及其功能的恢复。MBP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组织中的一种蛋白质,在CNS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保持CNS结构与功能稳定正常的重要蛋白质,因血脑屏障的影响MBP在正常状态下极少释放进入血液系统,当AIS发生后CNS出现损伤此时血脑屏障的功能被削弱,导致MBP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当中,因此血清MBP水平为AIS后神经损伤的一项重要标志物。NSE是大脑神经元中的一种特异性糖酵解限速酶,AIS发生后神经元出现损伤促使NSE从细胞内部析出而进入细胞的间隙继而渗入至血液循环中,此时血清中的NSE出现过高表达。NSE的升高幅度与AIS的病灶范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具有明确的正相关性。bFGF同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对脑组织、神经组织均可发挥营养功效,AIS后bFGF可发挥促进脑组织、神经组织修复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预后良好组患者bFGF、BDNF高于预后不良组,可促进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的修复,继而改善患者各项相关功能。同时预后良好组MBP、NSE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提示预后良好组术后神经损伤程度轻,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年龄较大、发病至就诊时间长、合并冠心病、术前血清CRP更高、术前Hcy更高、术前NIHSS评分更高、阻塞血管再通时间更长、术后36 h部分再通均为AIS介入取栓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预防、保护措施,提高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神经危险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喝水也会有危险
“神经”病友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