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3-16 12:25段淏文冯银虎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留学生

薛 阳,段淏文,冯银虎

(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新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倡议深化了中国对外合作交流的领域和空间,同时也给来华留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受此利好因素影响,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因此,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实意义重大。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来华留学热情持续升高,越来越多的国外青年学生选择来中国选择攻读学历课程,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实现了较快增长。同时,来华留学生选择的专业学习领域也呈现出更加多元、丰富的特点,学习专业类型位居前列的主要包括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共有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人数达到26.1万人。尽管这一规模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全部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53%。从来华留学生国家的人数差异看(图1),来华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国家除了美国、法国等少数欧美国家之外,整体上以中国周边国家为主,其中韩国是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2018年达到50 600人。从来华留学生就读中国省市的空间差异看(图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东部发达省份是很多来华留学生的热门选择地区。其中,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是很多来华留学生的首选之地,2018年北京来华留学生总数已达80 786人。

图1 来华留学生来源国家前十五位人数分布

图2 来华留学生就读省市前十五位人数分布

为了更好的支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生来华留学,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国家层面的政府奖学金,每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一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积极鼓励有关国家学生来华交流学习。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覆盖国家范围的更加广泛,不同国家文化的相互交流在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比以往更加频繁、深入。基于这样现实基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强来华留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培养更多对华友好且学业优良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在于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感知中国、理解中国。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各类环境因素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手段等领域[1][2][3]。这些成果为本研究更好地从来华留学生自身的视角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文献和理论支持,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响应,中国对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投入力度逐渐扩大,来华留学生培养的“软、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培养质量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从来华留学生自身视角分析,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个体间的多元文化背景差异尚未转化为多数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动力

文化背景差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并为相应的国家或民族普遍认同。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中国日渐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成为不少国家青年学生的理想选择。与此同时,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学生来华学习交流,客观上需要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际实践中,普遍存在对具体的交际对象、不同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深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体系存在明显不足。这一状况甚至导致一部分留学生更加强烈地对自身的文化背景更加认同,并形成对其他文化的潜在“隔离带”而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4]。这种除了自我文化以外排斥其他文化类型的现象,对更加广泛深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实践并无益处。究其原因,以自身文化背景为基础,在新的文化背景国家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出现刻板印象等交际障碍,并且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并予以有效干预,甚至会形成更为严重的文化隔阂。在访谈调查中发现一些留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主动认知、了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且缺少包容意识,这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业已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二)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交际知识的系统学习不充分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发生的行为。跨文化交际亦属于上述范畴的一种具体类型。实践证明,对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有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深入准确理解所处的文化情境的关键所在,不同国家的青年学生来华学习生活尽管可能已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所了解,但在亲身经历的生活交往实践中又会深深的受到自身的生活习惯、风俗观念等影响,都会对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效果产生影响[5]。调查发现,不少来华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的交际话题除了学习需要之外,更多集中在饮食、旅游、购物等方面,而对于更多体现中国深层次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涉猎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类话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中间更容易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彼此之间共同交流的障碍较少,而涉及到深层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交际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简单的交际互动只能触及有关话题的皮毛而无法深入[6]。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中国学生对于国外的文化背景缺少系统的认识与了解,也会造成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三)交流语言水平不高严重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效果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目前,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共生活着2 000多个民族,使用着5 600多种语言。来华留学生覆盖的国家或地区范围已经超过190个,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有来华学生学习交流。尽管来华留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汉语学习经历,但是如此多的国家青年学生来华留学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如果是非英语国家来华留学,则可能造成更大交流障碍。一般而言,来华留学相对较长的留学生,汉语交际水平得到的锻炼相对充分,在加上适当运用英语或其他沟通媒介,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技巧等运用得更为成熟。同时,对中国文化背景了解的相对深入客观上也有利于改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效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受到不同来华留学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其中一些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汉语水平,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但是在其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并不高。而是仅仅停留在满足自己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层面,对于身边的其他来华留学生,特别是其中的低年级学生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总体思路与具体路径

当前,提高“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注重改善外部环境,积极主动为更多的来华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也要注重培养来华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其主动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总体思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阔,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人才、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空前。青年一代是各国的希望与未来。来华留学生既是来源地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友好使者。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专业学习的成效,也有助于更多的外国青年一代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达到“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7]。基于这一考量,各培养单位要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克服短期思维,通过不断拓宽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平台、丰富来华留学生课程设置结构体系、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切实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具体路径

1.不断拓宽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平台。各类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平台是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的孵化器。各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主动营造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良好氛围和条件,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十分重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工作。目前,全校来华留学生总数约150余人,以来自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柬埔寨等中国周边国家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其中硕士、博士留学生占60%左右。由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牵头,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文化节、艺术节、美食节以及重要节庆日活动等,拉近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之间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各项文娱交流活动为契机,留学生们在中国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特色食品制作与品尝、特色文艺节目表演、民族工艺品制作展示等与中国文化交相辉映,同时展现了各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促进各国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样一来,既丰富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增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各国学生之间的友好情谊。

2.持续优化来华留学生课程设置结构体系。课程设置结构体系是来华留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依托。要将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念与实践等核心内容融入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去。来华留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要注重对来华留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激发与培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素养。要以增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与跨文化交际教育有机融合为基础,围绕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目标、关键内容、实施步骤等更好的达成与来华留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无缝对接,致力于更好地实现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手段与效果的匹配与有机融合[8]。从相关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上看,一般需要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意识训练、技巧渗透、素质提升等类型的公共课程门类。同时,考虑到来华留学生构成的多样性等因素,为适应交叉性、普遍性以及专业性的需要,鼓励相关高校等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构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尤其注意反应中国国情、中国各地概况类课程的开发与推广使用。

3.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国内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在面对来华留学生国籍多样、学习动机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宗教信仰有别以及汉语水平悬殊等现实的情况下,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内部的互动交流机制,特别是做好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通过“以老带新”等形式做好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工作,提高他们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实践中的能力。要鼓励青年教师学考结合,积极参加文化语言相关培训,同时支持他们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提升综合业务素质。要积极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到国外交流访学或攻读学位。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个人的整体学识水平,而且通过切身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及形成原因,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他们在回国后的工作岗位上精准辨别来华留学生需求,走进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还可以及时化解多元文化背景下可能引发的一些冲突或矛盾,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互通互融共进,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留学生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