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怎么看”与“怎么办”

2022-03-16 17:07梁松梅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双减青少年

梁松梅(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

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是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作为一所“集普教班、特教班、资源教室、自闭症教育康复训练基地于一体,九年义务教育特教班与六年普通教育小学段共发展”的融合教育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从1984年获批北京首批“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试点校以来,近4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融合教育发展之路,全方位创设融合教育育人文化、师资队伍和适宜课程,逐步成长为北京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为“普通学校如何推动发展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具有本土特色、实操价值的样本与经验。

理想指引方向,实践推动发展。融合教育其初意,是指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最大程度融入普通学校学习。通过近40年的实践创新与理念迭新,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推动发展的融合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仅仅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的最初范畴,扩展至“普通儿童青少年的特殊需求”“普特儿童青少年的融合需求”“普特教师的发展需求”等。

从“普特分离”到“普特并重”再到“融合教育”,从“为了极少数”到“适合每一个”再到“幸福每一家”,在推进融合教育创新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身兼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双重角色与特色的融合教育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如何将其落地落实?

一、融合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怎么看

关于融合教育落实“双减”政策,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落实“双减”政策是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是坚持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是发展融合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

其二,落实“双减”政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是融合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是充分发挥融合教育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的重大契机。

其三,落实“双减”政策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要求,是满足残疾儿童青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具体行动,是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36年的普通教育坚持坚守、20年的融合教育探路探索,让笔者深刻感悟到:“每一个有着特殊教育需求的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是普通的,他们渴望与普通儿童青少年一样的学校生活;每一个普通儿童青少年也都是特殊的,他们像残疾儿童青少年一样有着特殊的需求。”

为此,在笔者看来,融合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将为每一位有着特殊需求的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融合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怎么办

对于融合教育学校来说,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概括起来说,一方面通过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通过丰富教育供给为包括残疾儿童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学生提供更多元、有营养的课后服务。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一增一减”提升师生实际获得

1.课程设置优化“一增一减”

“减”的是课内、课后课程的脱节现象,“增”的是一体化设计下午三点半前后课程。具体来说,就是课内课后课程有效衔接、各有侧重,下午三点半之前是国家课程,三点半之后的课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包括文化课程的答疑解惑、作业辅导等;二是实践课程,包括学科实践课程、特色实践课程和主题实践课程。

2.课堂教学改进“一增一减”

“减”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观性,“增”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客观性。学校将备课设计、课堂实施、课堂评价进行一体化研究,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实施结构。为了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会、学好,学校紧紧抓住课堂主阵地,打造“五有思维课堂”,即有准备、有情境、有问题、有训练、有延展,并出台了学科课堂教学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作业设计布置“一增一减”

“减”的是作业的总量,“增”的是布置的质量。学校建立“一个统筹主体(班主任)、一周统筹各科、每天统筹发布”的管理机制,控制作业总量,同时采取“基础+弹性”的布置方式,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作业管理方面,学校高度关注作业设计的备课研究,通过研究动态作业、优化常规作业、探索开放作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学生作业实施“自助+自主”性选择方式,通过精选基础作业、丰富实践活动作业、巧设拓展延伸作业,落实“保底线、有提升、促发展、创优质”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的要求,推进“校内学得好”的要求落地。

4.教师专业发展“一增一减”

“减”的是教师发展的被动性,“增”的是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学校借助“进取活跃度”“学术活跃度”,引领教师在备课、教研活动中形成自主发展。通过每周一次的“对标反馈教研”和“每周一课”的专家引领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减轻学生负担,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学校启动了“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勤于课前、隐于课中、思于课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课后服务满足多元需求、实现活动育人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要求,依据师资状况、学生需求、社区资源等,整体设计方案,开展课后服务。为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积极挖掘、调动多种资源,通过引进家长助教团、义工团、志愿服务团等参与学生课后辅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内容。

在学生社团方面,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开发并提供围棋、神奇的数学、科学幻想、劳动、融合足球、童话世界、环游中国、百家讲坛等多项课后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社团实践活动中寻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体验。

针对当天没有体育课的部分班级,在下午三点半至四点半之间,由“看班教师”组织学生下楼参与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安排了多项体育内容,以年级循环式进行实施,为了各个年级都能保证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采用一周一轮换和互相竞赛的方式,确保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成效。

此外,还有“全学科骨干教师课后答疑”“星星少年评优”“优点卡活动”“喜报活动”“小笑脸活动”……多元多样多彩的课后服务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校园生活,充满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也得到了全体家长的高度认可。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双减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