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课实施的探究
——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3-16 17:43狄庆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课思政

徐 晶 狄庆锋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株洲 4120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思想政治课至关重要、不可或缺。长期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有加、对思想政治实践课重视不足。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2]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实施的意义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教高〔2020〕3号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中央部委到地方的反复出台相关思政课相关政策及指导意见等,彰显了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思政课能形塑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体现在思政课理论课中,更离不开思政实践课的效应。我国思政教育已经到了发展的关口,实践课程的改革便是回应,开展思政实践教育既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补充,也是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新时代赋予新的机遇,思政课也不例外地在探索实践课的创新改革,改革从形式和内容同时入手,实效性必将大大增强。

《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思修)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主干课,是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引导大学生追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并努力提升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最终培育他们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修课内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独特的优势,影响着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认同、个人品德和行为规范等。

2 高校思政课实践课实施面临的困境

如今,由于多方因素,高校思修课程中的实践课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实践而实践”,形式大过内容,没有真正实现其课程引导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2.1 师生层面,实践课程还有待重视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求各高校要更加重视思政课教学,更加重视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课程针对性,从课前、课中、课后等关键环节进行教学引导。学校积极重视,但是大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虽然非常关注学术理论更新,努力结合国内外局势、社会热点等进行内容拓展,但在实践部分却浅尝辄止:对实践课程的主题缺乏专业性的社会调查和研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考评体系。教师也可以通过考评机制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将多种教学方法得以实施和开展。针对实践专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综合展示效果等进行评价。

学生方面,大多数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都明确了自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应该肩负的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向上,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一切都是老生常谈,这一门课程可有可无,因为是必修公共基础课,所以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疲于应付。因此,实践课多种形式的开展,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抬头率要从根本上重视实践课程。

2.2 硬件方面,教学资源保障还有待提高

思政实践课的实施与开展以一定的硬件设施为基础,需要在实践经费、实施教师团队、相关的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等多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当前,据笔者了解,大多数思政实践课的经费短缺,并且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加之教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科研课题任务繁重,有心无力,无法将实践课的设想转化为现实。

由于最近两年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为了全校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多数高校实行封校或半封校管理,无法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践基地展开实践教学。思想政治实践课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师对实践作业的指导不够、覆盖面不广、抓手不够有力、实践不强、内容不鲜活等问题。[3]再加上大多数学生经验少,无疑都制约着思政实践课程的实施与开展。

2.3 思政实践课实施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造成实践课教学内容局限于课堂中的展示,缺乏对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方面的延伸。同时没有采用全程式实践教学方式,积极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以单一的内容和松散的组织方式为主,采用社会调查、政策宣传等形式为主,让学生进行课堂内的以PPT为主的汇报或分享。没有多方位多形式引导学生化“任务式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将课堂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多方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我校思政教学专题教学中的实践课实施展示

由此,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医卫类实际学情,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育人路径及其形式,对激发青年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修正的内生动力,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根据教材内容,基于我校医学生的专业特点,我们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变教材为学材,使教学贴合学生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围绕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形成12358教学内容,设置成14大专题,以2021年版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为例,对照整合专题六: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进行教学实施研究。

本次教学对象是我校中医专业大一学生。他们在认知基础上有基本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基础,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但认知还需进一步提升;能力方面,思维活跃,部分学生缺少理性思考,缺少警惕心和判断力,容易出现“知行分离”;学习态度方面,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热情,少数学生认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老生常谈,认为“爱国只是空谈并没有实际意义”;素养方面,有爱国热情,但医学生的家国情怀底色还有待锤炼。

根据学情结合院部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设置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掌握做新时代忠诚爱国者的四大基本要求。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们拥有分析新时代爱国主义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素质目标: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其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是教学重点,素质目标是教学难点。

本专题结合医学生实际需求,努力做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采用“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混合教学模式,依托以下多元化资源,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开展。从课前的任务驱动完成课前任务,到课中医学生案例教学,突破重难点;同时讨论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并在第三节课开展课堂实践,借以多种形式巩固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参观中医文化长廊、我院创建的株洲红色家风家训馆、神农纪念馆等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采用读书指导法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作品,延伸课后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丰富课外实践。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