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

  •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
    务。“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的首课、入校新生的第一课,承担着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塑造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基础性任务。围绕大学生对法治知识学深、法治能力学透、法治思维学活、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对大学生法治精神“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精神塑造”的进阶式培育目标,需要重视教学原则、目标、路径的探讨。本文重点从教学原则、目标、路径等方面探究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融入本课程的教学范式,以回应时代需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12期2024-01-20

  • 全媒体视域下英雄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策略探究
    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在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按照“精选案例—设置问题—组织线上讨论—点评归纳总结”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凸显一例到底、问题导向和学习通贯穿全程的特点,在增强学生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法治素养的同时,培育大学生敬畏英雄、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主体意识。关键词:全媒体;思想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法治素养;超星学习通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高教学刊 2024年1期2024-01-14

  • OBE理念视角下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需求《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2]。本课程作为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思政课,兼具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涵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帮助大学生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紧跟时代步伐,在青年学子的“拔节育穗期”,积极应对新时期的新挑战,需不断开拓高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笔者积极参与探索在线课程的开发、建设,自20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2024-01-02

  •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教学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这为新时代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提出了基本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关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线上线下课堂

    教书育人 2023年30期2023-11-30

  • 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 ——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仁始终是广布全书各章的重要概念。仁作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德目,牵涉人生、理想、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道德等诸多重要命题,是课程教学中绕不开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古代典籍中,论仁的篇章十分丰富,其中不乏生动鲜活的生命情感体验,但却找不到逻辑严密的定义。一方面,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而仁居首[1],有学者称之为“元德”或“殊德”;另一方面,仁又有“全德”之称。程颢说过,“义、礼、智、信皆仁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2023-11-21

  • 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析
    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普遍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政课,并且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能否上好“德法”课,学生在“德法”课上是否有收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几门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对于刚刚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只有在“德法”课上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才能从心理上认同高校思政课,也才能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与滋养。研究如何把二十大精神融入“德法”课教学,是一项更加基础和更为优先的教研课题,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政课的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9期2023-11-18

  • 情景教学模式下艺术类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初探*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式。“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哲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理论知识,在思政课的教学创新上,有一定的融合性,对艺术类高校来说,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类专业的特色。[4]因此,本文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在情景教学模式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特定的一些艺术思政元素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达到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激发情感。[5]一、情景教学模式下艺术类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的现实困境(一)师生比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2023-11-15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进路
    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一、涵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理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1]12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求真求实的精神表征,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人民主动选择的结果。回顾百年党史,我们看到,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8期2023-10-19

  • 英雄事迹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改善教学效果、突出育人目的、增添思政课堂感染力和说服力、推进思政课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9-009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纷纷以饱满的热情探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遵循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9期2023-10-18

  • 校地合作视野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晋中学院为例
    9)“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举措。基于校地合作的课程实践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在产教合一模式下强化实践功效。本研究旨在立足晋中学院校情进行课程实践模式探索,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兼具校、地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体系。一、校地合作视野下实践教学探索的价值意蕴(一)创新实践教学理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落实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3-10-17

  •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理基础,总结当前“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法治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并从提升“四史”教育融入实体课堂的感染力、打造“四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的地域品牌、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线上教学的新型格局、增强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史学素养等方面,提出二者深度融合的多元路径。【关键词】“四史”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时代新人 红色资源【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1-0049-04在思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7期2023-10-16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双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主要教学资源。教师结合优选的网络慕课课程内容,提前做好慕课内容的学习规划,提炼出慕课视频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再结合本校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提前布置给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学习把握本节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习完慕课课程内容以后,运用慕课平台本环节的测试问题,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系统测试。教师通过对学生系统测试结果的分析,就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慕课内容的真实情况,对学生在自学慕课的过程中出现的知识误区和知识漏洞进行针

    教书育人 2023年9期2023-10-15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与反思
    要: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担民族复兴重任、成就出彩人生,是课程的核心目标。课程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专题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相统一”“内容统一性和手段多样性相统一”“课程显性教育和‘大思政隐性教育相统一”上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八个相统一;创新;教学模式;反思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

    高教学刊 2023年26期2023-09-16

  •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 ——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
    此,《思想道德与法治》等与职业发展无直接联系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二)法治思维培育效果不佳1.课程设置中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近年来,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也经历了从分到合的历程。2006 年9 月前,高等教育中关于法治教育有独立的《法律基础》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变更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治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量也因此大大缩减[1]。2021 年,课程名称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法治部分内容进一步缩减,几乎没有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

    法制博览 2023年23期2023-09-07

  • 基于教育赋权的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分众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分众教学价值旨趣在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依据2020 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为:把握新时代、推进一体化、突出创新性、增强针对性、注重统筹性。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肩负着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8-08

  • 基于布鲁姆认知理论的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探索
    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深度分析整合,是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通过廓清课程教学目标、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高效课堂、建立课程多维评价体系等途径,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关键词:布鲁姆认知理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一、布鲁姆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 首创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该理论自创建以来在学校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现当代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3期2023-08-02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而《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是思政课中的入门课程,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和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指引,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它的具体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首先,从思想引领层面来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探索,能够促进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个人的事业和发展指明方向。其次,从道德层面来看,学习《思

    智库时代 2023年13期2023-07-28

  • 大中小学一体化背景下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侧重点及实现路径
    路径;思想道德与法治2016 年,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普法办联合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并且强调要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 2020 年 5 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可见,作为法治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宪法教育始终贯穿在大中小学各阶段的全过程。学校宪法教育不仅仅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5期2023-07-23

  • “四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探索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有助于增强课程理论深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应在对“四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体系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明确融入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内容,在方法路径上以“问题链”搭建学生个体与“四史”的深度联结、以立体式人物群像彰显高尚的精神品质、精彩的故事叙事与深刻的理论叙事相衔接,最终在国内外纵向、横向对比中深刻思想感悟。关键词:“四史”;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3期2023-07-04

  • 隆平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育人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181-0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青年步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政必修课,是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更需要生动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4期2023-06-28

  •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讨
    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格,铸就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培育师资队伍、创新融学课堂、重视社会实践。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

    新西部 2023年2期2023-06-15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
    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文章分析郑州经贸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提出通过完善高校现有教学体系、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大学生法治意识自我教育功能等途径,达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生法治教育;法治素养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是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其法治意识水平决定着法治中国建设程度。因此,高校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4期2023-06-04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3-0100-03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德法”课(“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简称)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模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3期2023-05-31

  •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途径探索
    强调了思想道德与法治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要性,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存在教师理念有待提高、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原有案例陈旧或不合理、学生不积极参与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的必要性,认为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提升课堂授课效果。为了达到国家育才的目标,文章提出可通过课前教师认真准備、精心策划;课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实践;课后画龙点睛、中肯精准评价等途径,旨在提高思想道德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2期2023-05-30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体系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
    路径“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思法”)的课堂教学体系建设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意融新,带动知识集成,阶段运行基本流畅,以达成教学目标。优质的课堂教学具有信息充沛、融入实践、气氛活泼理性友善、学生能主动探究和自由思考等丰富的内涵特质,这是教学设计与施教的成功,也是师生共同创建学习空间的成果。课堂教学体系以个体有效学习、关键知识内化、大学生活的合作互促为导向,其整体建设的科学性与时代契合,大略由五个层面构成课堂教学体系。(一)课堂教学目标的管理“思法课”为国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3期2023-05-30

  •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强调,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青年教育相关者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1]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思想创新和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同时还是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3年2期2023-05-30

  • 融媒体时代中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
    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都得到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从此三个方面分析来看,劳动教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融合的契合性。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强化教学实效、精准对接教学内容和采用多样化教学途径三条路径,使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效力的同向聚合。关键词:融媒体;劳动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党的十八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3年1期2023-05-30

  • 家国天下情怀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析
    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在高校的必修课程,也是厚植大学生家国天下情怀的关键课程。家国天下情怀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具有耦合性,将家国天下情怀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将家国天下情怀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以德树人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以文化人作用、党史学习教育的以史育人作用,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力、同频共振,更能够促使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担“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3年1期2023-05-30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说课设计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首轮投入使用的背景下,通过研读新教材,以新版教材“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节为例,开展教学说课设计,积极推动新版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设计;中国精神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8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2023-04-27

  • “多元互动,协同创新”构建思政课育人新模式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该积极采取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打造优质课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一、使用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的过程中,肢体语言属于非语言因素,主要包括眼神、表情、动作和姿势,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做出的各种行为。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教师能够更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加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1]。肢体语言能够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感染和鼓舞,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展现出来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与教师实现更近

    公关世界 2023年4期2023-04-15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五个维度*
    点。“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为“德法”)课,作为高校五门思政课必修课程之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旨在培养时代新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德法”课,可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一、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德法”课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旨在指导学生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明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期2023-03-23

  • 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学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难点与短板1.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要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作用,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从而提升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SPOC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依托自身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获得课堂教学中的知识[1]。但是,从当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主

    公关世界 2023年2期2023-03-18

  •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探索
    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掘其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大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打好思想基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目前教学实施状况来看,仍存在劳动教育内容挖掘不足、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应着力从专题教学系统融入、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活动、构建评价考核体系等路径入手,实现二者深入融合,有效发挥育人合力作用。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高校;意义;

    成才之路 2023年5期2023-03-06

  •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研究
    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渠道。文章从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内容、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关键词:高職;思想道德与法治;法治观念;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成才之路 2023年6期2023-03-03

  • 医学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题式专题教学探索与实践 ——兼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模式
    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可见,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结合教材内容,构建问题式专题教学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问题式专题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2023-02-17

  • 齐鲁文化中诚信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
    例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可提高这门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大学生带来深刻启迪。关键词:齐鲁文化;诚信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融入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5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而诚信教育又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期2023-02-17

  • 内地西藏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可以快速解决文化障碍,促进文化矛盾的化解,避免错误思想对其的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理念,让西藏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为西藏的繁荣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1 内地西藏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1.1 西藏班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不适应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融入德法教育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地西藏班学生不能够很快适应当地社区环境和学习环境。通过调查,由于生源地的差异,内地西藏班学生和内地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存在不适应学

    成长 2023年1期2023-02-10

  • 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原则、要点与路径
    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道法’课”)是本科阶段五门必修思政课之一,也是大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政课,肩负着扣好大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任务。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深入地融入课程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思政课教师的主责、主线和主业。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从理解、体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根本宗旨出发,从整体上厘清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道法”课的基本原则、核心要点与实施路径。一、立足问题导向: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道法”课的基本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2-10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精神培育教学研究
    。”“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引领大学生自觉成为法治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话语转化中宣部、教育部于2020年12月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更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并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4期2023-01-21

  • 基于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施教模式探析 ——以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主动探索基于“雨课堂”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雨课件”连接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教学活动,将专题教学、小班研讨、线上交流和课外学习实践有机衔接,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的实效性①笔者带领团队开展的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基于雨课件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清华大学2021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雨课件先后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2年1期2023-01-09

  •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探索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能“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3],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由此,上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夯实育人阵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课堂教学要遵循“三个相统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时刻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使命,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的成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3-01-05

  •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探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对《思想道德与法治》凝炼出课程专题,如:《时代青年要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时代青年要遵守道德规范》《时代青年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等多个专题,将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课程知识体系,打造成学生喜爱的“金课”,从让学生学思政课,变为学生要学思政课,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凸显成果导向,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作用。2.2发挥专业特长,优化教学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基本

    华东纸业 2022年3期2023-01-04

  •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此同时,把学生的工作做好,让学生多一点探究,少一点消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1]。1.2 启迪思维,在“动”中求知──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想道德与法治》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教学模式为:学习目的、自主学习、交互沟通。情绪经验是思维的总结,是让学生动耳朵,动脑子,用嘴,用手。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目标,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技能培养,加强实习,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1期2022-12-3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以甘肃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0)“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面向大学生入学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处于重要地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大部分。前者涉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后者涉及提高法律素养。内容丰富,既包括宏观层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法治观的教育,又包括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婚恋观、社会行为准则等,是一门能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大幅度提升其思想认识的课程。大学阶段,相比其他课程,“思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30

  • 德法兼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廓清与实现
    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具体论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时,《方案》指出要通过此课程“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这是当前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在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完整廓清课程目标,着力提升该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以“德法兼修”廓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重要意义(一)有利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9期2022-12-28

  • 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教学探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措。“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本科阶段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劳动教育融入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帮助青年大学生加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情感、增长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塑造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增强劳动合作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一、劳动教育对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均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2](P534)。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具备着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2-28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
    源。“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生基础课,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致力于帮助大学生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利于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对重温铭记革命历史、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永葆青年志气、锻造青年骨气、夯实青年底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全体人民进行一切奋斗实践、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精神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2-26

  • 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党史教育对策研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为“德法课”)是重要的思政课,课程发挥着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重要作用,将党史教育融入“德法课”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历史观,引导青年学生跟党走。但是当下党史教育融入“德法课”在诸多方面存在现实问题,因而推动党史教育融入“德法课”必须做好对策研究,结合课程性质、内容、授课形式、目标要求等进行全方位的细化安排。一、党史教育融入“德法课”存在的现实问题(一)对党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7期2022-12-22

  •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原则与路径探析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德法”课)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红色文化融入“德法”课程既能提升“德法”课教学实效,又能焕发红色文化活力,既是“德法”课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又是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一、红色文化融入“德法”课教学的必然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其以行为行动为纽带,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统一。2021 年版《思想道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2-22

  • 基于OBE 理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武昌首义学院为例
    式,“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开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组基于OBE 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模式重塑,提出依据培养目标与学生能力反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定量测评与教学反馈进行持续改进措施,形成一个周密的“闭合回路”,有利于从整体视域合力推动该课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2-21

  • 以问题链教学为导向提升高校思政课集体备课质量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对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这门课中探讨的许多问题,例如价值观、金钱观、道德观等,随时都在发生的变化,某一爆发性事件可能突然冲击以前传统观念。在集体备课中,包括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其中备教法就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问题,集体备课以问题链进行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只是给教材知识赋予案例,显得课堂教学不那么枯燥无聊,丧失充分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高校思政课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德育、意识形态教育,思政课集体备课应注重回应现实关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2-04

  •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是将师生面对面的传统教学与数字化的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2]。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的引导、启发等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2-04

  • 基于学习动机的公安思政课改革与实践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概况《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在大一上学期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共计48 个学时,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思想道德与法治等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是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门思政课,要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定位自我,实现从普通学生到预备警察的思想转化,更要发挥好思政课在铸牢忠诚警魂中的关键作用。从课程特征来看,本课程具有衔接性、融合性、贴近性等特点。它衔接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11-30

  •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4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2021版教材)为例,该课程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作为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政课,该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一)用科学的人生观引领青年学生成人成才当今世界变化深刻复杂,社会现象纷繁多样,各种思潮相互激荡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30

  •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爱国主义教育的进阶策略 ——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角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根据大学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去实现在教育内容研读、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评价改进等层面的进阶。一、一体化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体系的进阶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和接班人。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这四个基本内涵依照“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1-29

  • 王阳明心学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索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两者的融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人生观教育中,融入了王阳明创立心学的艰难人生经历,用其历经百死千难、最终悟道的人生经历完美地诠释了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道德观教育中,融入了王阳明“致良知”的方法论,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了基本方法;在实践观教育中,融入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强调当代大学生要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统一。二、王阳明心学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索(一)王阳明创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9

  •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探索 ——以四川农业大学“优标进课堂”活动为例
    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办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3]。运用榜样教育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唱响新时代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主旋律。二、榜样教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耦合性榜样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教育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手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高教论坛 2022年8期2022-11-21

  •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析
    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积极探索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契合点,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效融入。一、在“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教学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实现“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首要内容,其目标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路径。具体来说,就是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形成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明白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以其思想言行是否合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11-21

  •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三部曲
    刘海志(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国内学者倾向认为,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首创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高等院校法学院系开始尝试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并在法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案例并设定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8期2022-11-21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特点与意义(一)混合式教学的一般特点混合式教学的雏形是美国哈佛大学艾瑞克·马兹尔1991年提出的“同伴教学法”。之后随着“翻转课堂教学”(即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的诞生,加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有学者将重在师生互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和突出学生自学的MOOC融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