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2023-10-16 07:22邓卫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时代新人红色资源

【摘要】本文论述“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理基础,总结当前“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法治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并从提升“四史”教育融入实体课堂的感染力、打造“四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的地域品牌、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线上教学的新型格局、增强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史学素养等方面,提出二者深度融合的多元路径。

【关键词】“四史”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时代新人 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1-0049-04

在思政课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职责使命。2021年以来,全国高校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强调了“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职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政课程,其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为目标。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价值根基,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须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遵循,通过多元路径实现“四史”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理基础

(一)“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理论同源性

“四史”教育并非单纯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党史为重点的政治教育,具有鲜明政治属性(杨增岽、王博,2021)。其内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系列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系列理论成果,正是“四史”发展至今的理论升华和思想结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四史”教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理论同源性,“四史”深厚的理论资源为课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论证支撑,增强课程的思想理论深度,有利于引导高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凸显课程立德树人的使命和价值。

(二)“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目标一致性

“四史”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这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使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将“四史”中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形象鲜活的历史人物、振奋人心的历史精神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素材,可以为课程教学提供史料支撑,增加课程的历史厚度,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三)“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内容贯通性

“四史”内容丰富,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唐俊、张劲松,2021)。“四史”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动的历史细节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改革创新、革命道德、民主法治等核心教学内容的充分佐证,“四史”教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内容贯通性,“四史”教育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鲜活的案例,同时也为高职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助于增强课程的感染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二、“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四史”教育融入实体课堂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当前的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融入“四史”内容,部分高职院校也提炼出较为成熟的做法。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对“四史”教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融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学实践也停留于浅尝辄止的层面,未能通过系統的设计、巧妙的构思将历史事件及其当代价值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随意性、交叉性和重复性较为明显。部分思政课教师习惯通过案例、故事吸引学生,必要的理论阐释不足,导致课程的政治性和学理性被削弱;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对高职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和当前思想困惑研究不透,未能有针对性地批驳错误思潮、纠正认知偏差,导致关键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部分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意识不足,在课堂中只进行理论讲授,未能充分运用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导致课程教学实效性降低,使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感染力和精神渗透力大打折扣。

(二)“四史”教育未能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

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仅仅留存照片、视频和相关文字记录作为佐证材料应付上级巡视检查,并未充分思考“四史”教育如何与课程相关专题的实践教学有效融合,亦未充分考虑通过何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方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思想洗礼和人生启迪,更未系统研究怎样结合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打造品牌,导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联度不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三)“四史”教育融入网络教学缺乏有效的设计与规划

在网络教学方面,“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尤其是具体到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缺乏有效的设计、规划,没有和相关专题教学内容对标衔接,没有在线上教学平台的章节或专题页面设置醒目的菜单。部分办学条件有限的高职院校,在网络教学方面投入不足,尤其缺乏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资金投入和场所配备,而传统模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此外,部分高职院校不太善于利用本地机构开发的红色文化线上展馆资源进行教学,造成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四)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四史”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史学知识储备不足,史学素养欠佳,难以从“四史”内容中正确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更无法系统分析和梳理“四史”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史料素材的选取不能和教学内容恰当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效果。虽然针对“四史”教育的教师培训不少,但收效甚微。近几年各高职院校新进教师较多,年轻教师在教学责任心、教学基本功上都需要加强,而年轻思政课教师开展“四史”教育的能力尤其有待提高。

三、“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多元路径

(一)提升“四史”教育融入实体课堂的感染力,促进课堂育人入情入理

实体课堂是实现“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主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四史”教育资源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实体课堂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专题系统安排“四史”内容,避免“四史”教育的重复性和随意性,提升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认同感。此外,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加强必要的理论阐释、批驳错误的社会思潮以及坚持守正创新等方式,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实体课堂的感染力,促进课堂育人入情入理。

首先,加强必要的理论阐释,把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鲜明的政治性,借助生动的“四史”史实,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详尽、透彻、生动的分析,深刻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学生通过鲜活的事件和经典的案例建立稳固的历史认知和增强政治认同。例如,在“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为轴线,通过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实,全面展示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时,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保家卫国,抵御内忧外患;以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为史料,通过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制、邓小平南方谈话、“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国企改革“下岗潮”、抗击非典疫情、汶川地震考验等历史,深刻诠释面对经济转型的艰难和外部世界的风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风雨兼程,排除万难,勇于探索,真抓实干,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落后的命运,步入现代化的轨道;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为素材,通过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共享小康、制度反腐、脱贫攻坚、齐心抗疫、乡村振兴等实践,生动讲述中国人民如何传承历史薪火,弘扬中国精神,敢闯敢试、蹄疾步稳、科学布局、精准施策,使中国摆脱了贫困与落后。

其次,批驳错误的社会思潮,引导学生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困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思政课教师应运用翔实的数据、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成就,回应学生的疑惑;讲清讲透“四史”,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性,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例如,在“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阐释我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使学生主动探求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的困难、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艰辛、改革开放的考验、科学社会主义前进路上的挫折,客观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促使学生认识到“四史”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现实国情,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历史,从而进一步明辨是非,端正价值立场,激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主动探索、积极践行的愿望,从“四史”中发掘价值观自信的根源、传播价值观自信的能量、增强价值观自信的底气。

再次,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完善知识储备,让“四史”常讲常新,保持教学鲜活度。同时,有针对性地使用讨论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新颖教法,作为理论讲授法的有益补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理论“活”起来,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促进课堂育人入情入理。例如,在“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专题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何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讨论问题,整合历代领导人寄予青年希望的经典论述,深刻阐释“时代新人”这一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论渊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五四运动”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担当和时代风采既相互区别,又殊途同归,促使学生追寻前辈足迹,由衷认同和践行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要求。

唯有史论结合,理实相生,方能使学生自觉地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打造“四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的地域品牌,促进实践育人出新彩

“大思政课”建设给“四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思政课教师应善用之,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和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立足本土特色,打造地域品牌,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前往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体验活动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最常见的方式。广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善于发掘本地的“四史”教育实践资源,如广西革命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等场所,其融合了“党史”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道德等教学内容,可以作为开展“党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资源;柳州工业博物馆、广西规划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北部湾海洋文化博物馆、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是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改革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形象空间,适合作为开展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资源;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等数十个民主法治示范村是将“四史”与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等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特色载体。这些“四史”教育实践资源权威系统、鲜活立体、内容丰富,特别是它们属于本地的特色资源,对学生而言更熟悉、更亲切,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的吸引力。

在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有地域特色的“四史”典型素材,设计专题化的实践教学内容,精准对接理论教学,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特色。高职院校应主动与适合开展“四史”教育的机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共商共建“四史”实践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共同解决实践教学难题。例如,开展“走出去”实践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调研;开展“请进来”实践教学时,可以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人员等来到学校,运用VR实训室、在线红色展厅进行讲解,多维度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践感受。要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布置实践作业,组织学生撰写实践调研报告、讲红色故事、表演历史情景剧等形式落实教学评价,使实践教学不断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机会和能力拓展渠道。

(三)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线上教学的新型格局,促进网络育人有声有色

依托在线教学平台、精品慕课资源、线上红色展厅、虚拟仿真实验室、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载体,为学生提供智慧互动式、情景体驗型学习环境,以及全新的课程体验,彰显“四史”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善用现有网络媒体平台,根据各新媒体新技术的特征,精心设计“四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线上教育内容,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线上教学的新型格局。一是在思政课专属的移动学习平台开设“四史”学习专栏,挖掘时事新闻,第一时间把相关的“四史”教育学习资讯推送给学生,并同步上传教师录制的相关微课,以不断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搭建共享型学习网站,共享“四史”教育资源,如在线上平台上传“四史”题材影视资料、书籍画册、名人著作、精品慕课或开放线上红色展厅等。另外,要充分利用地方线上革命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如广西爱国主义教育网上展馆,其包括16个基地全景展馆,采用720度全景虚拟方式展示,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浏览体验。思政课教师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通过电脑、手机或VR一体机等终端设备进入展馆参观,并体验一键分享、点赞、用户留言等功能。网上展馆海量的“四史”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其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搭建“四史”专题的VR体验场景,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虚拟情境中,沉浸式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让学生在人机交互的体验中“走进”历史,实现英雄热血、家国情怀的时空链接,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感染力。在网络育人中,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对网络教学进行监管,把握“四史”网络教学的主动权。

(四)增强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史学素养,推动教学改革行稳致远

定期组织高职思政课教师参加“四史”专题或相关的教育培训,是增强师资队伍史学素养、提高教师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教育部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师培训全覆盖。各种不同类型、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有利于高职思政课教师较好地提升“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能力。各高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建立培训机制,提升培训实效,如制订“五个一”培训机制,即根据“四史”培训内容,要求教师拿出“一个好教案、一个好课堂、一篇好论文、一个好的学生实践成果、一个好的宣讲方案”,并将其与教师评价挂钩。只有把培训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师进行“四史”教育的使命感,培养其发掘“四史”教育素材的能力以及整合“四史”元素创新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学改革行稳致远。

综上所述,“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其必要性、可行性,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树立问题意识,突破“融入”的重点、难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汲取历史经验、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提升对历史认同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增岽,王博.一体化背景下“四史”教育进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0).

[2]王广义,胡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7).

[3]冯霞,刘进龙.“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

[4]邓妍.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路径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

[5]唐俊,张劲松.“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

[6]王利军.推进“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J].思想政治教学,2022(6).

注: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专题教学路径研究”(2022LSZ065)、2022年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专题教学路径研究”(GYSZ2022001A)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卫(1969— ),广西灵川人,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时代新人红色资源
分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