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途径探索

2023-05-30 16:44常瑜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应用途径案例教学

常瑜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内涵以及国家对思政课的要求,强调了思想道德与法治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要性,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存在教师理念有待提高、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原有案例陈旧或不合理、学生不积极参与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的必要性,认为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提升课堂授课效果。为了达到国家育才的目标,文章提出可通过课前教师认真准備、精心策划;课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实践;课后画龙点睛、中肯精准评价等途径,旨在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的授课实效。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课;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5-0104-04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仿或者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通过讨论或者探究来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 C. Langdell)于1820年首创,主要用于法学和医学,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 B. Doham)推广至管理学,由于其良好的效果,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90年代逐渐被重视,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的教学,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人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结合他人的思考来分析考虑问题,既能拓宽视野,又能丰富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又是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多项任务,首先包括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少年向成人的角色转变;其次培育学生正确三观和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理解和传承中国精神;再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最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行为习惯等,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有“必要的灌输”,但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学会思考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水到渠成。“这里面,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1],不仅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更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故事,不仅是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结合必要的理论灌输引导和启发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所以讲好故事就需要结合优秀经典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第一,教师教学理念有待优化。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育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授课的方式方法,最终影响授课效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非常重要,但在许多高校授课教师的专业并非思想道德专业,而是一些相近专业如思政其他专业,或中文、教育学、法学等,故而许多教师教学理念需要提高和转变。因为按照专业授课习惯,教师更注重理论教学,往往会忽略思政案例的准备,即便是专业教师也常常侧重于理论讲述,由此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课程趣味性有待增强。思政课是一门思想深刻、结构严密的课程,就课程本身来说,理论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而且大多数教师教学基本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语言枯燥乏味,理论冗长拖沓,因而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畏惧心理,甚至厌烦的情绪。第三,教学案例有待更新。教师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授课时也选用了一些案例,但有部分案例过于陈旧不符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还有部分案例因为其过于经典,几乎可以在每章节中使用,如“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案例几乎在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等章节中均可应用。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案例陈旧、使用不合理和反复使用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失去了兴趣,进而影响听课效果。第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因学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有的放矢地编排了不同的思政教学内容,但难免有些内容有所重复,课程本身思想性、理论性较强,趣味性欠缺,又是大班上课,加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可能听完就结束了,甚至上课时就无心倾听,一部分学生不是玩游戏就是聊天或者发呆、睡觉,参与度不高。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活跃课堂氛围。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政理论课程,很多理论性内容讲述时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也难免会脱离实际生活,导致课堂沉闷。所以授课时把一些故事性强,有教育意义的生动案例穿插其间讲述,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避免理论式的说教。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并不是简单讲授理论知识,也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某项技能,而是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年学生是一群有独立思想但又需要不断正确引导的新生力量。一味地将理论内容强加于他们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课堂内容中融入一些恰当贴切,感人至深的具体案例,并让他们参与其中,会不经意地触动学生内心最敏感的神经,使之对所讲内容产生共鸣,激发其内心的真善美,增强其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第三,引发学生思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既紧密契合教学内容,又生动感人,还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通过讲述和探讨,使学生感动至深的同时,联想及自身,从而引发对人生、对社会、对道德、对国家等一系列的思考,比一味地说教更有效果。第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教师讲述时语言平平无奇,学生参与度不高使得授课效果较差。为了提升其授课效果,教师有必要精心策划,选取一些较为真实新颖,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案例,毫无穿凿地镶嵌于内容之中,不仅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也可以安排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使他们变成画中人,故事主人公,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悲,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得到理论水平的提升,使得课堂效果增强。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一)授课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 教师自备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个人的能力、思维,授课技巧、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直接影响了授课的效果[3]。上好一门课或者一堂课需要教师备理论,备阅历,备知识,备学生。教师授课前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理念,对国家方针、政策、路线都有所掌握,对所讲课程内容了然于心,尤其是兼职教师对理论必须提前掌握娴熟,游刃有余,出口成章;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感悟,因为案例的讲解需要教师首先有正能量的體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能让学生认识到案例的价值;再次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一堂好课教师必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才能使学生信服;最后备学生,平时授课时要认真观察学生,对授课学生专业、兴趣及整体情况要有大致了解,选择使用案例引导学生时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专业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避免冷场尴尬。

2. 搜集整合案例

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与学生个人生活学习联系紧密,和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也息息相关。有很多相关的人和事都能证明教材理论的正确性,也有很多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真伪,明是非,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搜集这些案例,根据章节内容建成案例库,以便授课时可以根据内容选取。

3. 精心挑选案例

临授课时,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理论内容,兼顾班级学生理论掌握的情况和兴趣、专业等选择案例。选择案例时首先要注意案例思想政治导向的正确性。教学案例反映的思想和情感应该符合当代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与爱国爱党爱国家爱人民相一致。其次案例的准确性。案例选择不但要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不能“文不对题”,通过案例的选择和实施,能使学生对难点、重点问题理解有所帮助。案例选择必须真实可信。案例内容不能凭教师主观臆造,为体现学术的严谨性,所选用案例应注明其出处和来源,务必做到有理有据,既体现可信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内容,也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四是所选案例形式和内容新颖生动。比如用一些贴近社会实际、现实生活的视频、故事、红色经典、校园案例、社会生活案例等,具有新鲜感和亲切感,使学生感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感受真实学校生活,提前认识和感知社会。还可以选取能够反映国际国内社会现实发展形势的案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国际时局,了解国家当前在国际的地位与处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其对国家的自豪感和担当大任的责任感、使命感。五是案例选择要考虑授课内容的主次、难易程度和授课时间情况,文字叙述尽量缩短,所叙述内容重点突出,教师尽量通过案例向学生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信息量尽可能多且丰富,选择多视角、多主题、多形式展示内容的材料。

(二)授课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 讲授型案例

有些案例如英雄伟人的光辉事迹,长久以来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内容基本上已经明确,精神内涵已经被前人概括得尽善尽美,这类案例可以通过教师讲述或者让学生讲述,大家共同倾听,回味,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育人效果[4]。如伟人的人生经历,大国工匠、水稻之父、两弹一星等,这些伟人、英雄案例自小学、初中开始学生多多少少都有听说,可以采用学生阐述,教师补充的方式,让故事更加完整,以此来演示理论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讨论性案例

平凡人的故事有些也具有典型性。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矣晓沅的人生经历,没有定性的论述,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和教师讲述,让学生踊跃发言讲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理解人生观、理想和逆境成才等理论内容,还如在“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一章节中,“上海地铁凤爪女”的案例通过播放视频,展示上海某小提琴培训老师的不文明言行举止,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公众场合,在公众场合应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凤爪女”的言论和行为有哪些不合时宜、不合道德的方面,通过讨论让大家明辨是非,矫正自我言行,从而达到将理论内容内化为个人实践行为的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

3. 演讲型案例

在授课过程中,有些案例语言的表述是苍白无力的,需要图文并茂,比如第三章节“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既可以通过展示祖国美丽山川河流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激发他们爱国情怀,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PPT,展示家乡的美。

4. 表演性案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被动输血”到“自动造血”,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理论内容,课后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创作,之后再给大家展示自己的表演作品。学生中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组织团队进行表演。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可以让他们自行准备表演什么,也可以给他们限定一个题材如爱国,道德文明等,有些学生就会表演得很好。学生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这样的表演既有学生自身的付出,又有同龄人的思想和情感,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5. 辩论性案例

理不辩不明。有些道理需要学生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展开激烈的辩证,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并利用敏锐的思维判断和应用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念的能力。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理论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时,常会有很多人用赚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借以此为辩题,让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最后在课堂展开有理辩述,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众多的案例中领悟衡量人的价值应该用什么标准的理论内容。

6. 教师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很多时候课堂似乎都是交给学生去展示和表现的,但是背后掌控者是教师[5]。教师在学生展示PPT或者演讲、表演小品时,都要适时地体现出主导者的作用。学生的每一次展示教师都应该事前考虑到位,事中认真观看和倾听,事后中肯评价。这一点就需要教师的阅历、经验以及学识。尤其是事后的评价,既要对学生的勇敢无畏和聪明才智给予表扬和鼓励,还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不断进步。

(三)授课后: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授课后自我反思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授课效果好的方面会成为教师终身的经验,效果差的方面促使教师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式,继续追求授课效果的最大化。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之后,自我反思此次教学案例的使用选材是否合适,方式是否得当,学生准备还需要什么方面的改进,如小组人数的设置,人员的搭配等,为下次讲授课程做好准备,实现授课效果的不断提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学相长,从做中学,学中求知,才会不断提升自我。思政课任重道远,教师责无旁贷,需要不断探索好的方法,好的途径,以求达到最终为国育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丽,赵婀娜,黄超,等. 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N]. 人民日报,2019-03-18(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 (2015-01-19). 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3] 林兴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06):111-114.

[4] 傅强,杨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66-68.

[5] 曹燕丽. 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应用途径案例教学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汽车类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途径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