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三部曲

2022-11-21 03:12刘海志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案例教师教学

刘海志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国内学者倾向认为,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首创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高等院校法学院系开始尝试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并在法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案例并设定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方法[1]。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三部曲在“道法课”中的运用深受学生喜爱,不但能很好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更能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道法课”贯彻落实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提供了强大助力。

一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道法课”教学案例的选取既要“密切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又要“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笔者认为从案例选取的关联度看,应当与大学生密切相关,时间上最好是选用最近发生的案例,空间上最好是选用本区域或与本区域有关的案例;从案例选取的难度看,要难易适度,既保证问题的解决经历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案例选取的知识跨度看,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跨度,因为知识跨度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道法课”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 教学案例要具有真实性

“道法课”的教学案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培养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的重要素材,因此,案例最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发生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真实事例。案例的真实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因为案例只有真实,教师在介绍案例的时候,才会描述得生动、形象和具体,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这样真实的案例才会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同时才会具有教育意义和警示意义[2]。那么什么是真实性呢?笔者的理解,所谓真实性,是指案例应当是客观存在过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不是虚构的,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例。为了保证教学案例的真实性,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相关案例:大学校园里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本地党报所报道的事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指引性案例和本地区法院审结的典型案例、《半月谈》《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文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报刊刊登的经典案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法庭面对面》《今日说法》《以案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报道的案例,等等。这些案例因为搜集材料的一手性和媒介的权威性,既能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又能兼顾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对学生具有吸引力[3]。

(二) 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

只有典型案例才能吸引、感染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思想上的共鸣,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那什么是典型性呢?笔者认为,所谓典型性,是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典型案例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才能具有启发、导向、矫正、警示等育人功能。诚然,就像一枚硬币分为正反两面一样,典型案例又分为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在“道法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正面典型案例,即现实生活中高风亮节、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的典型,如抗疫英雄钟南山、水稻院士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优秀共产党员牛玉儒、乡村教师张玉滚等乐于奉献的典型事迹,优秀法官郭兴利秉公执法、司法为民的典型事例等等。“道法课”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正面的典型案例中,大学生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案例中的人物或事件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学会怎样做一个充满正能量新时代青年,同时又懂得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也不能排斥反面典型案例,也要学会用好反面典型案例,因为反面典型案例对大学生也具有强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例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许霆案件,等等,告诫学生不要这样做,否则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厉制裁[4]。

(三) 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的选取是一门艺术,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不但要是真实的和经典的,同时也不能是漫无目的的,要结合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那么什么是针对性呢?笔者的理解是,所谓案例教学的针对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要“扣本合纲”,即要紧扣教材,遵循教学大纲,不偏离教学目标,严格为教学目的服务。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道法课”中通过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他们最熟悉的事件或现象来进行讲解,可以增强这门课的感知性、情景性、和规则性。比如,在“道法课”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这一知识点讲解时,笔者通过学情分析,针对00后大学生很多从小娇生惯养、不爱劳动的现象,通过对袁隆平院士毕生奋斗在水稻科研培育工作的第一线这一针对性案例的分析,指出劳动不但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宪法所明确规定的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讲到正确的人生观这一知识点时,针对有些大一新生因为突然换了一个新环境而不能很好处理同学关系的问题,通过对马加爵故意杀人这一针对性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对“道法课”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法治教育,有效提高了“道法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四) 教学案例要具有新颖性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中,要有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那么什么是新颖性呢?笔者认为,所谓新颖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要不断更新,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一个案例用十年,管终身。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要不断更新呢?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每天都有新的法律法规颁布生效,同时又有旧的法律法规废止失效;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在不停地变化,特变是在青年学生这一群体中,校园里的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正是因为存在这两个变量,要求我们的教学案例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以不断更新应对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如果“道法课”中的教学案例多年不变,总是老生常谈、老调重弹,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贻误教学,让学生觉得恹恹无趣,更谈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认为,在“道法课”的教学中,不仅理论部分要紧跟时代发展,教师使用的教学案例也要根据新情况不断予以更新,不断将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补充到教学案例库中,教师要求新求变,只有这样才能使“道法课”课成为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6]。

二 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对教学案例的讨论

笔者将案例讨论进程设定为一个“二五模式”,即划分为两个阶段五个环节。第一阶段师生是课前准备阶段,该阶段具体又分为三个环节:1.教师布置案例并提出明确要求。2.学生个人分析案例。3.学生分小组讨论案例并撰写分析报告。对“道法课”的案例就学来讲,第一阶段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例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成败,因此师生要充分重视课前准备阶段,不仅要赋予充足的准备时间,一般准备至少一周,而且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第二阶段是课堂讨论与辩论阶段,该阶段又分为两个环节:1.小组在内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发言,同时与其他小组展开质疑和争论,生生充分互动。2.教师根据不同小组之间的质

疑和争论焦点进行讲评,客观评定成绩。“道法课”案例教学“二五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目的,这种模式更注重对学生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培养和训练,重在不断培养、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

“道法课”的“二五模式”案例教学,重在教学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能否进行有效的讨论,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同样很重要,起着组织、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当然,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譬如可以进行分散性讨论,可以考虑分小组讨论,也可以安排集体辩论。不管何种方式,都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的讨论中,要注意两点。

(一) 创造合适的讨论氛围

所谓讨论氛围,是指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被学生感知和认同的气氛或环境。讨论氛围合适不合适,直接影响教学案例的讨论效果,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的同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案例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要让学生围绕案例的主要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偏离教学主题的讨论,教师要适合时进行纠偏和引导,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多提问题。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们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所以有时候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争论要有原则有底线,要引导学生就案例和问题本身进行争论,争论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思维,求同存异,寻求共识,而不是为了争论而争论。教师要把控好讨论进程,确保争论要对事不对人,在争论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侮辱他人的人格和尊严。另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处于中立地位,适时引导讨论方向,鼓励学生去辨析案例中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在争辩中去探究问题答案,培养逻辑性或发散性思维。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从案例中来吸取经验和教训,“辨是非,懂进退;知荣辱,明得失”,学会用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来处理相似问题,学会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活跃课堂气氛和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8]。

(二)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道法课”案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新的考试评价模式,既要重视期末试卷考核,更要重视平时的课堂表现考核,特别是课堂案例讨论考核。在案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在参与讨论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放开顾虑,大胆提出问题,在争辩中分析问题,从而让学生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授课知识点,培养思维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课堂案例讨论激励机制,评价标准模式要妥当。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堂案例讨论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否用清晰逻辑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能否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个人合理的见解,从而提出较为妥善的处置建议。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否运用了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或提供的答案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兼顾了实效性等等。第三,教师要谨记,在案例讨论进行中,即使学生的分析过程或分析结果发生了错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要充分尊重学生表达观点的权利,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纠正政治性错误观点,做好正能量正方向的引导。第四,教师要加大课堂案例讨论考核力度,重视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测评,设计好其在平时成绩中所占的权重,所占权重不能太低,笔者建议在课程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例至少不低于30%,从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参与案例讨论,重视案例讨论,并从案例讨中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三 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教学案例点评和总结

“道法课”案例教学不仅要重视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对大学生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培养,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点评和总结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核心和归旨环节,这既是对讨论环节的概括和提升,也是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教师该如何进行点评和总结呢?相对学生的讨论而言,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要高屋建瓴,要透过现象把握案例本质,要明确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要讲透道理,做好价值引领,获得学生情感认同。教师的点评和总结既要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又要指出学生讨论中的不足。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案例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应指出所涉及的思想道德或法律知识,重视知识性提醒,同时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思考,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做点评和总结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要平和地对待学生所提交的教学案例答案

应试教育重视答案的对错,素质教育重视思维的培养。面对学生讨论后可能提交的形形色色的答案,教师在点评和总结的时候不但心态要包容,语气更应平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付出,重视学生为案例讨论查资料、做准备与思辨而全面提高能力的过程,答案本身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不应因为学生没有提交所谓正确答案或者教师想要看到的答案而不满,甚至大发雷霆,讽刺挖苦学生,否则会导致课程僵化与沉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师生关系对立。

(二)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要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而非局限于告知答案

教师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以渔”。案例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性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而非单纯的寻找案例答案。因此教师在点评和总结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考虑问题,寻求答案。教师要告知学生“知疑善思”,要重视过程而非结果,通过分析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高自己的思辨分析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要重视指理论导实践而非局限于理论灌输

我们知道,不同于其他思政课程,“道法课”是一门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思想道德部分,更是重在践行,也就是说“道法课”教学的目的重在实践,重在对学生践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点评和总结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去应对实践生活中与案例相似的问题的能力,纯粹的理论灌输不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

四 结语

笔者的实践证明,在“道法课”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三部曲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发散性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手习惯和素养,不但让学生学习了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案例教学法在“道法课”中的三部曲运用行之有效,有助于优化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案例教师教学
样板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