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做好一线课堂的思政教育

2022-03-17 01:13于亦凡张佰顺郭家豪
科教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思政课程

刘 明,于亦凡,张佰顺,郭家豪

(1.海军潜艇学院,山东 青岛 266199;2.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引言

目前,课程思政在各个高校实施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思政教育的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不知道怎么思[1]。课堂思政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将课程思政简单地等同于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堆加。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存在泛意识形态化倾向,这些现象表现为:在课程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简单写出立德树人、价值观树立等相近的词段,或是在讲课中直接读出思政知识,简单复述等[2-3]。这类嵌入、强加的现象十分严重,对学生没有起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甚至影响课程原本的知识讲授,效果不佳。

高校教学要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专业知识的课堂讲授中,起到互相补充,协同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观树立、精神品德的导向作用[4],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课堂,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当前高校针对课程思政已有整体建设思路和高屋建瓴的宏观思考,而对教师的课堂实施缺乏具体可操的详述。

立足目前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存在的“怎么思”的方法问题,本文以一堂课中如何做好课程思政教育为切入点,对当下课程思政教育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讲解课堂中思政教育实施的现实途径。

1 一线课堂思政教育存在的难点

1.1 宏观认知难透彻

第一个问题是在认识层面而不是行动层面,对于课程思政,出现了判断错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课程思政,本就是为了解决学科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之间“两张皮”的问题,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导向的有机融合,如果学科专业课的教员意识不到价值引领和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结合的意义,那在实施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在本门课程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种内在的认知矛盾,隐藏在每次课的讲授中,会更加激化学生的抵触情绪,难免会适得其反。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课程思政本身就是追求人师与经师的统一。认知的不透彻体现在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立与割裂[5],简单地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就是学知识本身,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专业课教师不需要或没必要进行价值引领,中立的价值观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部分院校教师在科研投入和教育投入的比例上严重失衡。

1.2 思政元素难挖掘

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政,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让专业课老师感到为难的首先是找不到,思政元素东拼西凑,零散化,碎片化,对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在量上就略显不足;其次是找不准,意识形态表现方式多样化,很多课程的思政元素是简单强加,不能将思政元素和课程深度结合,不符合社会事实,缺乏逻辑关联,导致老师一讲,学生就明显知道“在进行思政教育”。然后是找不好,课程思政应该是各门课程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而很多教师在不同课程所强调的思政元素没有侧重,千篇一律,枯燥而没有特点,不具备学科专业特色,导致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听到的是相同的思政,容易产生抵触。

1.3 课堂实施难融入

在思政的课堂实施中,让学生感到难以接受,没有较好的融入是影响思政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实施中思政的不融入突出表现在没开始,没过程,没结尾。

在上完一次课之后,学生无法复述出老师想要说的思政内容,不能清楚地说出有什么道理,甚至都不觉得本次课有进行过思政教育,而老师却明确地说在哪个位置进行了什么样的思政教育,这就是没有开始,学生浑然不知,更不会理解。在课堂上,为了凸显思政,讲到了某一处,教师直接朗读式地说出思政元素内容,学生虽然知道老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想要树立良好的导向,却是仅限于知道,而不能理解,不存在内化的过程,听过就忘。另外,思政与课程,在一次课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不能长时间纠缠在讲述的思政内容中,没有明确的结尾,导致明明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却在思政的讲授中久久抽不回身。

2 如何在一堂课中做好思政

2.1 课前的必要工作

2.1.1 先思为范

做好思想准备,避免思政计划与实际的课堂实施“两张皮”。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目前,网络迅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青年学生不断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等强势观念的冲击,国内外斗争形势复杂隐蔽,博弈和渗透不断,我国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实施人,要担负起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的重要责任,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应该深挖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性、社会性和价值性,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对当下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塑造、导向作用,思政教育是院校教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无论是思想政治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要做到先思为范。

2.1.2思政有度

思政元素挖掘上抓住三度:“凝度”“信度”和“融度”。

整体规划,系统有序,讲究思政的“凝度”。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主要聚焦于单一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各门课程的侧重点,没有从系统上谋划各门课程的聚焦点,不区分学科特色、不注重学段差异、不明确校际优势,课程思政教学不成体系的局部介入、随意嵌入、碎片融入,导致课程思政的建设形散且神不聚。课前的思政准备,对整门课程要有整体的思政建设,包括教材和教案上的体现和设计。每门课程的思政都要有系统性,结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分段分级的思政目标,做到统一有序,循序渐进,形成思政教育体系。

重逻辑,讲方式,提高思政的“信度”。课程思政需要学生的真听,真看,真感觉,为提高思政的“信度”,在挖掘思政元素时,需注重逻辑,科学合理,基于课程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从知识的产生运用去找,基于社会历史,从知识的不断发展去找,注重思政元素的科学逻辑,包括知识逻辑,历史逻辑,需求逻辑,实践逻辑。

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诉求,注重思政的“融度”。课程思政应不失课程特色,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诉求和疑问,将思政内容的内在逻辑讲清,包括理论和现实的验证,价值观念形成过程。要避免的问题,主要是标签化,强加。深度融入要求在“逻辑层面保持一致、知识层面配合补充、理论层次衔接递进、价值引领效力凸显”。

科学的融入需要准备充分,设计到位,包括准备教材,教案,PPT。教材编写时,就可以考虑结合课程思政,将相关的国产武器装备作为实例进行示范讲解;教案中,关于思政的实施,要有明确的设计和体现,充分规划;PPT讲解的选材中就可加入思政素材相关的视频和资料。

思政元素的融入,既指用合适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也包括适当、适时融入。掌握好思政切入的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课中思政的实施方法

2.2.1 课堂思政关键在理

思政要讲道理,道理要有讲和析的过程。“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是反映不同利益关系的价值判断。它又不是个体对生活的感受和追求,而是反映一定群体的共同诉求,因而需要理论论证,即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证明其所代表利益的合理性。”课程思政为了进行价值引导,必须是有过程的,要有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基于社会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思政要点,析透思政逻辑。

2.2.2 课堂思政诀窍在融

课程思政应该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做到能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激发其内生动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讲授中,融入学生的语言,融入学生的生活。在实施中,要有感染力,促进沟通,“亲其师,信其道”,融入语言,是教师和学生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是建立对话平台的前提。

学史思政。课堂思政在融入语言上,可以通过回顾党史,挖掘红色基因的方式进行借鉴学习[6-7],如毛泽东主席为反对当时红军中教条主义思想,所写《反对本本主义》,文章认为,要纠正“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这种本本主义,要向实际情况做调查。该文章将理论知识深入透彻、鞭辟入里“融”化成通俗易懂的道理,让最基层的战士也能听懂,贴近战士的生活,因而被广泛传播。为了让课程思政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可以结合当下时代,适当地加入网络热词,吸引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可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怎么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元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程思政不仅要让学生能听懂,喜欢听,而且要融入学生生活,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在这里,专业知识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在工程生产方面,而且要将其内在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教师能在学生面对价值观、文化等冲击时,解答学生困惑,为学生提供导向和指引,起到精神堡垒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注重激发责任意识、使命精神、爱国情怀等元素。

总之,要注意到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面向学生的实际,真正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中去,要言传身教,拒绝虚假,讲真人真事,注重方式方法,结合社会发展、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等实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融入学生的生活,解答学生生活发展中的疑惑,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

2.2.3 课堂思政要点在插

思政元素在一次课中的位置和时间长度决定了思政元素是要插入到课程中的既定事实。另外,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关系也是插入的重要原因。

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关系是要分清的,专业知识≠思政元素。很多老师在想如何将思政元素强放在专业知识中,以为讲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再讲思政,这会不自觉地混淆思政和专业知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对老师专业素养的评价。思政的元素更多的是蕴含在专业知识的背景和发展中,而不是知识本身。这就要求我们在讲专业课程时,既有关联又各自独立,保证学生既能学好知识,又能接受道理。

思政元素在讲课之中,就应该是插入进课程,而具体的插入方法,就是要有始有终,切口小,有收束。在讲清楚理论后,立足一个比较易于理解的点进行思政教育,从专业知识的背景和发展等方面去找,不混淆思政和专业知识,在讲述完思政元素后,要及时收束,继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有进有出。

2.3 课后的思政评估

在评估思政效果时,要注意的是显性评估和隐性评估并存。课后要先对本次课的思政效果进行评估,思政的成效和目的在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正面提问和对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要注意观察的,为保证思政效果评估的可观测,可以通过课后的交流,布置总结反思性的作业和课终问卷等方法来评估思政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督导和其他教师的评价来全面地评估,总结思政经验。

课后的思政反思要彻底,不仅要对客观效果进行评估反思,也要反思主观设计。不能仅仅对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于思政元素的合理性、思政语言的设计、引入的环节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思考,实际思政教学与教学设计有哪些出入,课上与学员的互动是否有效。

对于思政的效果要有所记录,进行积累,对于效果好的思政实例,可以继续挖掘,推广应用,而对于引起抵触,没有反应的反面例子,则需要究其原因,及时改进,形成书面的分析,积极探寻当前时代下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要从课堂实战的应用效果、从不同老师的课堂和不同专业的课堂中借鉴和提高,要积极学习不同的教学形式,关注前沿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

3 结语

在全球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高校学生思想启迪且面对多种价值观冲击的情况,高校需发挥教书育人的学科优势,运用教育教学的理论规律,发挥学科特色,将思政元素和课程深度融合,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做好三全育人,促进学生能力、知识和思维的全面提升。

笔者结合自身体会,首先对当下课程思政在课堂实施中的难点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指出要做好一次课的思政,在课前准备中要先思为范,注重思政元素的“凝度”“信度”和“融度”,课堂实施把握讲理、融入和插入的方法,课后进行反思评估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新教师如何在一堂课中做好思政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建议。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